某变电站出现35kV单相接地信号,不到10min,突然出现中控室地面带电和中控室二次保护、控制屏柜起火,整个二次保护、监控系统全部报废,所幸因处理及时,未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1事故原因
该变电站为少人值守的35kV微机保护站,共有10kV出线10回,中控室布置的二次保护和控制屏柜均为较先进的微机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辖供电区域为山区、农村,各供电线路结构复杂。
当日8时,天气晴朗,该站10kV一回出线因供电线路故障,需进行检修,并在该站线路出口处挂设临时接地线一组。18时突转大风暴雨,因天气原因,线路检修未能如期完成,变电站也未对该线路进行恢复。在持续的雷电强降雨过程中,出现的35kV单相接地,导致该站屏柜起火。经查为35kV线路因雷电击穿绝缘子后放电,造成该相导线断线,且断落在该站检修的10kV线路上。因10kV线路是检修状态,不带电,而35kV线路仅为单相断线接地,故仅能反应警告,达不到使保护动作的程度,因此,35kV线路经断落在检修状态下的10kV线路至变电站接地处,使变电站接地处电位升高。而变电站的接地网为一个整体,导致保护、控制模块地电位反比工作电压高出许多倍,而至击穿电子元件,引发大火。所幸当时检修人员全部撤离,变电站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较强,安全基础工作到位,从而未造成任何人身伤亡事故。
2事故教训
设计中主接地网与控制室接地网须分开,变电站的二次系统的接地,为保证电磁兼容及防止地环流大都采用共用接地网,避免干扰。新模式的保护、控制方式,均为集成电路模块,工作接地是模块的电位基准。因此,其工作电压低,对高电位的耐压绝缘水平较低,须防高电压反串至二次保护、控制部分,给微机自动化的保护提出了新的问题。
严格执行接地网接地电阻的规范要求。忽视接地保护的重要性,就给设备的安全运行埋下事故隐患,甚至严重危及到运行管理人员的人身安全。
加强线路跨越处、交叉处的巡视、维护工作。以防事故的扩大,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变电站的安全基础工作须做实做全,如巡视的安全通道设计应合理,通道应铺设合格的绝缘垫等,确保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
两货车相撞交通事故造成6辆货柜车起火
163人看过
-
二次事故致人死亡首次事故肇事方不保护现场被判赔
440人看过
-
保鲜展示柜连修两次故障依然
399人看过
-
没有二次打火保险拒赔怎么回事
442人看过
-
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筑起坚固屏障
169人看过
-
屏护和间距
313人看过
警告的适用指行政主体依法对实施了行政违法行为的相对人作出的书面谴责和训诫。警告既具有教育性质又具有制裁性质。警告的目的是向违法者发出警戒,声明行为人的行为已经违法,使受罚人精神上受到损害,促使其引起应有了的意和警惕,尽力避免再犯。警告一般适... 更多>
-
多次保险柜什么罪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13涉嫌盗窃罪,法律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消火栓上方打柜子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171、首先要明确你倒天台做什么一般高层天台都放置有本楼栋公共设施(电梯房、消防管、烟道等),为了防止人为破坏或高空坠人坠物,物业做法情有可原。2、根据消防管理法,你所说的都没有问题,但这就牵扯到,如果发现有破坏高层设备、屋面防水等违法行为,那么你是不是又会因为上天台而惹上官司3、很矛盾的情况,谁都无法解决。如果发生火宅,物业倒霉;如果发生破坏屋面的违法行为,有权利上天台的你倒霉
-
刑事案件二次辩护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171、最终如何判处、是否有缓刑,要看是否能找到所有对被告人有利的事实和情节。 尚未接触到案件实质性证据材料,律师是无法确定作无罪辩护还是罪轻辩护、或者量刑辩护的,更没有办法作出判决等最终处理结果上的预测--好的办案结果是办出来的、不是凭空预测出来的。 第二次什么意思?前科还是治安处罚? 2、刑事辩护是一个过程,律师只有介入案件、展开具体辩护工作才能找到所有对被告人有利的事实和情节,并据此向办案人员提
-
交通事故二次起诉和处理期限广东在线咨询 2022-05-04二次起诉,是指一审法院判决后,有一方当事人不服而提起上诉。对于上诉案件的审限,法律有明确规定,判决的上诉审限为三个月,裁定的上诉审限为30天。因此,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后,进行了开庭审理的情况下,一方在法院依法作出判决后,认为交通事故的审理判决结果不服,存在异议的,可以依法到法院申请上诉,法院会依法进行办理。
-
什么是二次事故交通事故河北在线咨询 2023-08-17交通事故二次事故是指与第一次事故的时间相隔比较短,后车或来车来不及反应,因一次事故处理不当,二次事故当事人由于车速过快而无法及时发现情况而造成的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