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故意犯罪的认定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即行为人表述的心理态度,放任行为危害结果发生为间接故意犯罪。
一、请问如何区分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分: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二、避险过当的定罪情形是怎么样的
通常说来,避险过当主要可分以下几种情形定罪:
1、避险过当造成他人死亡时,则要看行为人对于死亡这一损害结果具有何种罪过心理。如果行为人已经认识到死亡这一损害结果,而又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那就具有杀人的间接故意,应该定为“故意杀人罪”;如果行为人对死亡这一损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未预见到,或者虽已有预见而轻信能避免,以致引起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则应该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如果造成他人重伤就超过了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行为人意识到自己的避险行为可能引起他人重伤结果的发生,并对此持放任态度,但未想到会引起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则应该定为“故意伤害(致死)罪”。
2、避险过当造成他人重伤时,则要看行为人对于重伤这一损害结果持何种罪过心理。如果行为人对造成他人重伤这种过当结果已经认识到,而又持消极放任态度,则应当定为“故意伤害罪”;如果对造成他人重伤这种过当结果应当预见而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引起这种结果发生的,则应该定为“过失致人重伤罪”。
3、避险过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时,如果行为人对重大财产损失这种过当结果有认识,并且放任该结果发生,则应定为“故意毁坏财物罪”。如果对这种结果的发生仅仅具有过失,则不属于刑法中的避险过当情形,因为我国刑法对过失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害的行为没有规定为犯罪。
三、怎样区分间接故意与过失
间接故意与过失区别在于:
1、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不同: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主观上是放任的态度,而过失主观上是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的;
2、量刑也会有所不同。对间接故意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对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的结果,因疏忽而不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可以避免,从而导致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规定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
间接故意犯罪是如何界定的,法律如何规定
202人看过
-
故意杀人罪怎么认定间接故意
205人看过
-
如何区分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
391人看过
-
如何理解间接故意犯罪中“放任”
334人看过
-
取保候审期间如何认定故意犯罪?
289人看过
-
犯罪的主观故意比间接故意的量刑如何
235人看过
故意犯罪是指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希望或放任这一结果,构成故意杀人、抢劫等犯罪的。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犯罪分子故意犯罪并核实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执行死刑。... 更多>
-
(如何理解间接故意犯罪?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24其有以下几种解释:一,是明知其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二,是明知其行为可能会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三,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引起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此,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换而言之,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而加以放任,就是间接故意。
-
间接故意犯罪的概念是什么, 间接故意犯罪中的故意犯罪是怎么认定的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15间接故意犯罪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 其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行为人对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须持放任其发生的心理态度,即行为人对明知可能发生的结果既不是希望其发生,也不是希望其不发生,而是任其自然,发生不发生都无所谓。 2、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的危害结果,仅限于明知“可能发生”一种情况。 3、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主观上不
-
间接故意犯罪该怎样认定,法律上有哪些规定重庆在线咨询 2023-08-12间接故意犯罪的认定: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即行为人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而加以放任的,就是间接故意。间接故意人一般属于教唆犯。
-
故意犯罪说的间接间接的故意犯罪怎么构成湖北在线咨询 2022-08-25其有以下几种解释:一,是明知其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二,是明知其行为可能会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三,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引起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此,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换而言之,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而加以放任,就是间接故意。
-
如何理解刑法规定的直接故意、间接故意、间接故意以及间接故意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15(一)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 (二)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