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在本行政区域内出生的新生儿,均应依法获得卫生部统一制发的《出生医学证明》。住院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由助产机构签发。在医疗保健机构外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由出生地所在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签发。签发出生医学证明,必须在每联都加盖出生医学证明专用章。出生医学证明专用章由市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卫生部规定的印章标准及式样统一制发。出生医学证明专用章印章式样应报省卫生厅备案,同时送同级公安部门备案。
正常医院分娩的新生儿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程序和相关资料:
1、确定新生儿姓名(未取名字,不能办理)。
2、提供以下材料:出生医学记录(接生医院提供);出生证明申领表(医院提供,家属填写);父母双方身份证原件、复印件;生殖健康证(准生证);孕产妇保健册(本院建卡)。
3、办证时间:为每周一、三、五(节假日除外)。
4、其他:出生医学证明为法律证件,一经办理,新生儿姓名不得更改,并要求新生儿父母中的任何一方亲自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当严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国务院领导全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六条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和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人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计划生育工作和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人口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
医院开出生证明新规定的相关资料
491人看过
-
新农合医疗制度的相关规定
149人看过
-
《出生医学证明》发放和管理工作
288人看过
-
江苏省医学出生证明管理办法
407人看过
-
公司制度与管理的相关规定有什么呢?
327人看过
-
出生证明属于法定医学证明
376人看过
计划生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即按人口政策有计划的生育。1982年9月被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 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 更多>
-
户籍登记与医学出生证明的相关问题四川在线咨询 2024-11-15孩子没有出生证明,就不能上户口,需要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根据《卫生部:《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办法》规定,在1996年1月1日后出生且在医疗保健机构外出生的婴儿,其出生医学证明应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机构出具。 对于上户口问题,有以下几种方案: 1. 如果父母在孩子出生后三个月内及时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之后按照户籍办的要求补全各种资料,孩子就可顺利入户登记了。 2. 如果家庭不
-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业主项目管理的相关制度主要有哪些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141.业主的项目管理(建设监理)业主的项目管理是全过程的,包括项目决策和实施阶段的各个环节,也即从编制项目建议书开始,经可行性研究、设计和施工,直至项目竣工验收、投产使用的全过程管理。由于工程项目的一次性,决定了业主自行进行项目管理往往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在项目管理方面,缺乏专业化的队伍,即使配备了管理班子,没有连续的工程任务也是不经济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每个建设单位都要配备专门的项目管理队伍,这
-
社区管制刀具管理制度有什么相关规定?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10私藏管制刀具不属于犯罪,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 一、根据《对部分刀具实行管制的暂行规定》第十三条违反本规定,非法制造、销售、携带和私自保存管制范围刀具的,公安机关应予取缔,没收其刀具,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条款予以治安处罚;有妨害公共安全行为,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二条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的
-
正常医院分娩的新生儿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程序和相关资料是什么上海在线咨询 2022-06-281、确定新生儿姓名(未取名字,不能办理)。 2、提供以下材料:出生医学记录(接生医院提供);出生证明申领表(医院提供,家属填写);父母双方身份证原件、复印件;生殖健康证(准生证);孕产妇保健册(本院建卡)。 3、办证时间:为每周一、三、五(节假日除外)。 4、其他:出生医学证明为法律证件,一经办理,新生儿姓名不得更改,并要求新生儿父母中的任何一方亲自办理。超过出生后三月及以上办证的,还须提供父母双
-
幼儿园经营管理会议制度的相关规定?台湾在线咨询 2022-07-29一、目的: 为了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性、规范性,保证各级精神,各项工作的传达顺畅,落实到位,组织得力,反馈周到,调整及时,特制定如下会议制度: 二、会前准备: (1)每次会议要有明确的主题,充分的准备,要能解决问题并作好会议记录。(考虑希望通过会议达成的结果,会议是否有必要开,出席人是哪些,设定会议提纲及时间表,预先设想可能出现的冲突。) (2)重要活动或重大问题需要提交会议讨论的要由分管主管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