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的主观故意如何认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4-28 18:04:12 256 人看过

一、隐瞒履约能力的诈骗认定。

合同诈骗案件中多数行为人都以作为方式实施犯罪,但少数案件也有不作为的情况。

二、具有因果关系的诈骗认定。

合同诈骗罪的因果关系常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即:

欺骗手段——错误认识——财物控制转移。

三、部分履约的诈骗认定。

一般而言,行为人为了骗取更大数额的财物,以先履行部分义务作为诱饵或代价,在取得对方充分信任后最终骗取他人财物。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5日 02:1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故意毁坏财物罪的主观要件如何认定
    故意毁坏财物罪的主观要件为,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犯罪目的不是非法获取财物而是将财物毁坏。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一、故意杀害宠物有罪吗故意杀害宠物有罪。故意杀人他人饲养的宠物时,是对他人财产权利的侵犯。情节严重的,就会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不构成犯罪的,会受到治安管理的处罚。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犯罪对象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公私财物,包括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动产、不动产等等。但是,如果行为人所故意毁坏的是,另有规定的某些特定财物,危害其他客体要件的,应按有关规定处理。例如,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备、易燃易爆设备、广播电视、电信设施等危害公共安全的,按有关罪名论处;2、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毁灭,是指用焚烧、摔砸等方法,使物品全
    2023-04-03
    65人看过
  • 集资诈骗罪如何认定主观方面要件
    本罪在主观上由故意构成,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即犯罪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将非法聚集的资金据为己有的目的。所谓据为己有,既包括将非法募集的资金置于非法集资的个人控制之下,也包括将非法募集的资金置于本单位的控制之下。在通常情况下,这种目的具体表现为将非法募集的资金的所有权转归自己所有、或任意挥霍,或占有资金后携款潜逃等。什么是集资诈骗罪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且数额较大的行为。集资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应理解为“非法所有”。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本罪是目的犯、法定犯、数额犯、结果犯。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依本节第200条的规定,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主体。在通常情况下,这种目的具体表现为将非法募集的资金的所有权转归自己所有、或任意挥霍,或占有
    2023-06-12
    470人看过
  • 如何认定肇事逃逸犯罪中的主观故意
    一、如何认定肇事逃逸犯罪中的主观故意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为从主观方面来看,在犯罪恶意上是很小的,是对现场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无疑问,其逃逸行为还是直接故意所致。所以无论何种情形,行为人在逃逸时都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逃逸行为有直接的故意,这是行为人的主观方面。二、如何证明存在肇事逃逸行为可以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形有: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2023-10-22
    407人看过
  • 集资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在实践中如何认定
    一、集资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在实践中如何认定集资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在实践中认定如下: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主体。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上由故意构成,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即犯罪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将非法聚集的资金据为己有的目的。所谓据为己有,既包括将非法募集的资金置于非法集资的个人控制之下,也包括将非法募集的资金置于本单位的控制之下。在通常情况下,这种目的具体表现为将非法募集的资金的所有权转归自己所有、或任意挥霍,或占有资金后携款潜逃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
    2023-04-20
    277人看过
  •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主观故意的司法认定是什么?
    一、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主观故意的司法认定是什么?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主观故意的司法认定主要如下:(一)“持卡人”的理解与认定从主体上看,恶意透支的主体必须是特定的,即信用卡的持卡人。实践中,绝大多数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都由合法持卡人本人实施,也存在实际用卡人与登记持卡人不一致,实际用卡人恶意透支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如何认定犯罪主体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法律问题,对此,应当区分不同情况具体分析。首先,登记持卡人与实际持卡人不一致,登记持卡人不知晓信用卡被申领使用的情况。如果实际持卡人持有的信用卡登记人不是自己,而登记人本身又不知晓信用卡申领使用,说明存在骗领或冒用信用卡的情况,使用以虚假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应适用《刑法》第196条第1款的规定。同时,如果非法持卡人冒用他人信用卡,并进而恶意透支的,应当适用《刑法》第196条规定的“冒用他人信用卡”条款。上述两种情况,实际持卡人不属于恶意透支
    2024-02-06
    265人看过
  • 如何认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的主观故意?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从轻处罚;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有强奸、伤害、侮辱、非法剥夺、限制其人身自由等犯罪行为,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定罪处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的量刑幅度?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既遂的量刑幅度应为:一般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依照法律的规定定罪处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是指不以出卖为目的,收买被拐卖妇女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条,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非法剥夺、限制其人身自由或者有伤害、侮辱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本法的有关
    2023-07-06
    387人看过
  • 如何判定故意伤人致死罪的主观故意
    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明确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的量刑标准: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死亡或者以特殊残忍方式造成严重伤残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以本法为准。刑事诉讼中,如果犯罪嫌疑人对被害人及其家属道歉和赔偿,在量刑时将充分考虑被害人家属的理解。这已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应用。容留罪怎么判的初次犯容留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引诱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卖淫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初次犯容留卖淫罪的,如果犯罪分子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犯罪情节轻伤或者有悔罪表现的,可以判处缓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2023-07-02
    242人看过
  • 如何认定集资诈骗的犯罪故意?
    司法实践中,被告人是否具有集资诈骗的主观故意,常常是集资诈骗案件中控、辩双方争议的焦点。那么,在集资诈骗案件应当如何认定诈骗的主观故意?认定诈骗的主观故意的基本原则不管是普通诈骗还是特殊诈骗(集资诈骗、票据诈骗、票据诈骗等金融诈骗、合同诈骗),犯罪构成要件要素都包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也即行为人只有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才可能构成诈骗。在司法实践中,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避免单纯根据损失结果客观归罪,也不能仅凭被告人自己的供述,而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认定诈骗的主观故意的具体方法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认定集资诈骗的主观故意可以分两步进行:一、审查行为人是否存在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诈骗的方法,是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如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虚假的证明文件、虚假的担保文件;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等等。
    2023-04-23
    220人看过
  • 盗窃罪如何判定主观故意
    在对盗窃罪进行认定时,关键在于明确行为人是否真正明白其所实施的行为实质上属于秘密盗取他人财产并具备非法占据此财产的意图。从认知层面来看,行为者应当明确知道涉案财物属于他方占有。若行为人由于误解或者判断失误导致认为财物并不处于任何人的控制之下进而获取了这些财物,那么这种情况通常不能被视为盗窃罪行。然而从意志层面出发,行为人必须积极去追求且希望达到非法占有他人物品这一最终结果。举例来说,倘若行为人在夜深人静之时偷偷潜入他人住所,明明知晓屋内的物品均归他人所有,却仍然选择盗取财物,那么这样的行为便已经具备了盗窃的主观故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
    2024-08-20
    241人看过
  • 诈骗犯主观故意犯罪怎么判
    对于具有恶意欺诈行为的罪犯,应当按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具体犯罪情况进行裁决。概括而言,倘若此类案件涉及到的金较小,则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同时还需向受害者支付罚金;若涉案金巨大或者存在其他恶劣情节的话,那么则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同样需要缴纳罚金;而当涉案金达到特别巨大的程度,或者存在其他极其严重的犯罪情节时,犯罪分子将会接受更为严厉的判决。这便意味着,主观欺诈意图即意味着犯罪分子行为的主观恶性大幅增加,因此在量罪阶段,该因素往往会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加重情节予以考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
    2024-08-18
    178人看过
  • 诈骗没有主观故意是犯罪吗
    如果当事人在主观上没有故意诈骗的,不能认定为诈骗行为,不应该按诈骗罪对当事人进行起诉。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一、合同诈骗罪概念及如何立案合同诈骗罪的成立条件:1、本罪的客体: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对象是公私财物。2、本罪的主体:个人或单位均可构成,犯本罪的个人是一般主体,犯本罪的单位是任何单位。3、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二、股票群打粉是怎么定罪的股票群打粉一般不构成犯罪。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数额较大的,处三
    2023-03-15
    217人看过
  • 诈骗案件如何推定主观明知
    看是否明知,目的是诈骗钱财。构成要件:1、本罪的客体: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对象是公私财物。2、主体:个人或单位均可构成。3、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024-05-08
    88人看过
  • 欺诈的主观故意与客观故意含义解析
    欺诈是一种故意行为,故意隐瞒或提供虚假的信息,具有欺骗性质的才能认定为欺诈诈骗罪具有以下特征:(一)行为人主观上是出于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二)行为人实施了诈骗行为。至于诈骗财物是归自己挥霍享用,还是转归第三人,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三)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才能构成犯罪,如果诈骗数额较小,则不构成犯罪虚假破产罪主观故意的认定本罪的主观主面只能是出于故意,而且是直接故意。虚假破产罪是在一种在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利用特定手段实施的欺诈行为,行为人在主观上是明知其行为会导致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受到损害的,但仍采取隐瞒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等多种手段,积极转移和处分财产,造成资不抵债的假象,从而实施破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
    2023-07-14
    324人看过
  • 帮信罪流水几千万是如何认定主观故意的
    一、帮信罪流水几千万是如何认定主观故意的?为他人实施犯罪提供技术支持或者帮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但是有相反证据的除外:(一)经监管部门告知后仍然实施有关行为的;(二)接到举报后不履行法定管理职责的;(三)交易价格或者方式明显异常的;(四)提供专门用于违法犯罪的程序、工具或者其他技术支持、帮助的;(五)频繁采用隐蔽上网、加密通信、销毁数据等措施或者使用虚假身份,逃避监管或者规避调查的;(六)为他人逃避监管或者规避调查提供技术支持、帮助的;(七)其他足以认定行为人明知的情形。二、帮信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一)为三个以上对象提供帮助的;(二)支付结算金额二十万元以上的;(三)以投放广告等方式提供资金五万元以上的;(四)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五)二年内曾因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受过行政处罚,又帮助信息网络犯罪
    2024-01-10
    280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诈骗罪如何认定主观故意,诈骗罪的主观故意是否有效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16
      合同诈骗罪主观要件的认定: 1、主体。本罪的主体,个人或单位均可构成。犯本罪的个人是一般主体,犯本罪的单位是任何单位。 2、主观方面。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
    • 如何认定集资诈骗的主观故意,如何认定集资诈骗的主观故意是否成立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2-11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认定集资诈骗的主观故意可以分两步进行:一、审查行为人是否存在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诈骗的方法,是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如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虚假的证明文件、虚假的担保文件;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等等。行为人如果没有实施任何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即使最终没有履行协议,也构成诈骗。二、审查行为人是否存在以下情形之一:(1)明
    •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诈骗罪的主观故意与客观故意的界限, 如何进行区分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1-23
      在合同诈骗罪中,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利用签订合同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故意的内容必须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如果行为入主观上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那么即使其签订、履行合同的行为客观上具有诈欺的内容,并造成对方当事人财产上较大损失,也不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只能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 民事诈欺的故意,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而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故意形式只能是直接故
    • 诈骗罪的直观故意与主观故意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8-16
      故意伤害主观故意认定标准如下诉人虽与被害人素不相识,但在双方产生纠纷后,上诉人对被害人头部,胸腹部等要害部位击打数拳,致使被害人身体多处受伤,且力度较大,造成脾脏破裂和腹腔大量出血,足以认定上诉人有伤害他人的主观故意,上诉人对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没有预见不影响其伤害他人的主观故意的存在,因此上诉人构成故意伤害罪。适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
    • 如何认定偷税罪的主观故意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6-15
      偷税罪主观故意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 1、犯此罪,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