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劳动合同期满后不续签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可能面临向劳动者每月支付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二倍的工资的风险;满一年时间未续订的,同时将面临要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
一、可以口头签劳动合同吗
签劳动合同不能是口头只能是书面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劳动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当自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二、不签合同双倍工资赔偿按哪个基数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规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三、如何计算未签订劳动合同赔偿金?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
一个月内未签订劳动合同单位承担责任
377人看过
-
劳动合同未到期劳动者辞职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吗
134人看过
-
公司没签劳动合同,劳动者有用人单位应承担哪些责任
81人看过
-
未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会受到什么处罚?
227人看过
-
用人单位违法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需承担什么责任
263人看过
-
劳务工合同期满未续签雇用,需承担何种赔偿责任?
450人看过
用人单位是指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等劳动报酬的单位。用人单位的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自其依法成立之时产生,自其依法撤消之时消灭。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 更多>
-
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未及时办理续签手续,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07劳动合同到期既不终止劳动关系,又不续签劳动合同而继续工作,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既不符合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而且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难以得到保障,一旦发生劳动争议,处理也比较困难。为了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原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期满后,因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未办理终止或续签劳动合同手续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视为续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及时与劳动者协商合同
-
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后期发现怀孕,单位要承担责任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2-02-28如果属于职务行为,单位也要承担责任的,单位不承认,可以去申诉。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单位违法,当事人可以要求赔偿,如果不予赔偿,可以去劳动行政部门申诉。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
-
劳动合同无效,用人单位承担什么责任?劳动者又承担什么责任河北在线咨询 2022-05-16劳动合同无效,用人单位承担什么责任?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根据法律的规定,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那么,劳动者又承担什么责任?请看下文
-
劳动合同期满后,单位是否需要续签?如不续签,是否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4-11-29如果劳动合同即将到期,而雇主选择不续约,劳动者有权要求适当的回报。根据中国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在劳资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期满时,若雇主没有意愿继续与劳动者续签新合同,就必须向劳动者支付数额不等的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金额将根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长短来确定。
-
但未签劳动合同出现劳动纠纷用人单位还可以承担未签劳动合同的责任浙江在线咨询 2022-04-28用人单位需要承担未签劳动合同的责任,就是后续补签了劳动合同也不能免除未签劳动合同的责任。未签劳动合同出具劳动纠纷通常需要提供其他证据来证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存在的事实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一个月内未签劳动合同的,不需要因此支付补偿,一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签订劳动合同的合法期限。 超过一个月,用人单位不和劳动者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属于违反《劳动合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