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试用期有明文规定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9 18:06:21 296 人看过

徐某于2011年9月20日经考试合格后进入蒙阴县某公司从事会计工作。2011年10月4日,双方签订了为期1年的劳动合同。该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为4个月,试用期工资为800元,试用期满后月工资为1300元。2012年1月春节放假期间,徐某听朋友说,公司约定的试用期违反了法律规定的期限,应支付赔偿金。一直发着试用期工资的徐某不解,向公司负责人咨询此事,公司负责人的答复是:按所签订的劳动合同规定发放工资没错,正好现在试用期也已满,从下个月起就按试用期满后的工资发放了,已发放的就这样吧。徐某遂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要求支付赔偿金。

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认为,试用期是用人单位考查劳动者是否适合其工作岗位的一个期限,是劳动者感受该岗位是否适合自己的一个过程。因试用期工资较低,双方解除劳动关系又较为容易,因此,有些用人单位为降低成本,往往会通过约定较长的试用期来使用劳动者,这是违反法律规定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9条、第83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3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本案中,该公司与徐某签订了1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却约定了4个月的试用期,显然是违法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人员向该公司负责人讲明政策后,在法律和事实面前,该公司按试用期满后的月工资标准支付了徐某2个月工资的赔偿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18日 03:0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试用期相关文章
  • 2020年劳动法对试用期的规定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可以约定试用期。在试用期间,劳动者应当被支付工资。根据法律规定,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的最低工资或者正式工资的80%。此外,还要满足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要求。若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为3个月到1年,试用期最长1个月;若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为1年到3年,试用期最长2个月;劳动合同期限3年以上或无固定期限的,试用期最长6个月。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可以约定试用期。在试用期间,劳动者应当被支付工资。根据法律规定,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的最低工资或者正式工资的80%。此外,还要满足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要求。若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为3个月到1年,试用期最长1个月;若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为1年到3年,试用期最长2个月;劳动合同期限3年以上或无固定期限的,试用期最长6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不同,试用期最
    2023-08-20
    323人看过
  • 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最长多久(劳动法试用期最长多久)
    劳动合同试用期最长不超过六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一般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前,都会先约定好试用期。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是否必须由单位保管
    2023-06-04
    262人看过
  • 公司规定有试用期的劳动者能否解除劳动合同?
    试用期员工劳动合同不得随意解除。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严重影响本单位完成工作任务,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劳动合同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无效;(六)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因此,除非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否则公司不得随意解除不符合录用条件。试用期辞职,劳动者要向公司支付培训费吗?2012年7月2日,大学毕业的小刘应聘到一家美发视频教学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双方约定的试用期为3个月。进入公司的第一个月,小刘的表现就赢得了公司总经理的高度认可,总经理有心栽培他。第二个月,公司刚好安排一批技术人员出国培训,小刘有幸被公司派去学习。出
    2023-08-16
    146人看过
  • 试用期内辞退员工劳动法规定
    (1)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3)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5)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合同的;(6)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7)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工作的;(8)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除上述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辞退员工,除具备法定辞退劳动者的情形外,还应当向劳动者说明辞退理由。这里的“说明理由”,《劳动合同法》没有规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但为了便于举证,建议用人单位采用书面形式,并且要求
    2023-05-01
    149人看过
  • 试用期规定对劳动合同的影响
    我国劳动合同法中对试用期的期限进行了规定,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在三个月以上的,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在三个月到一年之间的,试用期约定不可以超过一个月。同时,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劳动者在试用期间的工资不可以低于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同时,试用期是规定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的。最新《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多久《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
    2023-07-01
    401人看过
  • 试用期几个月劳动法如何规定
    1、劳动合同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不得超过一个月。2、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3、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且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4、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一、劳动合同签三年试用期是多久劳动合同签三年试用期不超过六个月。具体如下:1、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2、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3、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二、劳动者试用期签订的合同属于劳动合同吗
    2023-03-09
    161人看过
  •  试用期仅规定劳动合同成立吗?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约定劳动合同期限。如果仅约定试用期,未约定合同期限,但其他条款完备且合法,劳动合同即成立。但该试用期不成立,即试用期的期限变为劳动合同的期限,双方需重新签约,协商试用期或者直接按约定来履行。因此,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明确约定劳动合同期限,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当约定劳动合同期限。如果仅约定试用期,未约定合同期限,但其他条款完备且合法,劳动合同即成立。但该试用期不成立,即试用期的期限变为劳动合同的期限,双方需重新签约,协商试用期或者直接按约定来履行。 【 劳 动 合 同 法 】 试 用 期 变 劳 动 合 同 期 限 , 需 重 新 签 约 吗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如果试用期满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续订劳动合同,则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且不得低于试用期满前工资的百分之九十。因此
    2023-09-10
    398人看过
  •  试用期内劳动保障的详细规定
    这段内容讲述了用人单位在实习期和试用期需要提供的劳动保障措施,包括依法为员工提供劳动保护、保障员工休息和休假权益、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机会以及试用期员工工资不得低于法定标准。这些措施旨在确保实习生和试用期的员工在用人单位中获得应有的权益和保护。以下是改写后的内容:在实习期和试用期,用人单位需要提供以下劳动保障:1.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为实习生或试用期的员工提供劳动保护;2.应当保障他们的休息和休假的权益;3.应当提供他们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4.对于试用期的员工,他们的工资不得低于法定标准。 休 息 休 假 权 益 : 用 人 单 位 需 遵 守 劳 动 法休息休假权益是劳动法中明确规定的一项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安排劳动者享受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生育假等休息休假。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听取工会或者职工
    2023-09-03
    143人看过
  • 没有试用期劳动期限如何界定
    没有试用期的,一般是以完成一定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是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没有约定劳动合同期限的则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确定,可以补充或者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二条【劳动合同的种类】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第十三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第十九条【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
    2023-03-27
    141人看过
  • 劳动合同规定辞职时试用期有无补偿?
    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用人单位是可以与职工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最长是不能够超过六个月的,试用期一般都是为了劳动双方能够增加彼此的了解,考察职工日后能否在公司内工作。要是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辞职的是需要提前通知公司的,并且需要做好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也同意申请的,即可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规定辞职的,是没有补偿的,但是因为是劳动者的过错而导致的辞职,劳动者是需要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或者是赔偿金的。没签劳动合同自己辞职有补偿吗公司没签劳动合同就辞退了有补偿。没有签订合同的双倍补偿,一般计算11个月的工资。其次是单位未缴纳保险的损失,另外可以主张解除合同的经济补偿金1个月工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劳动法》第21条规定:“劳动法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试用期的长度是根据劳动合同的期限相应确定的。试用期有上限,没下限,甚至可以约定不需要试
    2023-06-30
    385人看过
  • 2021年劳动法中试用期规定有哪些变化?
    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试用期将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细化,具体规定如下:1、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2、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3、三年以上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和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试用期不得约定。新劳动法规定试用期工资最多打8折1、拖欠工资,可直接上法院追讨员工讨薪,通常先去仲裁,不行再上法院。此次明确规定,单位拖欠或未足额支付员工劳动报酬,员工可直接上法院追讨,法院应当发出支付令。未付或少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金;报酬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处罚规定,此次比本市现有的处罚规定更严厉,即赔偿金金额从目前应付金额的25%提高到应付金额的50%至100%。2、降薪终止合同也要给补偿按照目前的规定,单位与员工终止劳动合同得不到经济补
    2023-07-14
    190人看过
  • 劳动合同中能否应有试用期离职规定
    劳动合同中应有试用期离职的规定,并且应该与法律规定的一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仲裁中双重劳动关系能否解除劳动合同合法解除双重劳动关系的情形(1)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的。注意这里对工作任务造成的影响必须达到“严重”的程度,轻微影响或者没有影响,用人单位无权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高创人力人力资源专家认为:程度是无法衡量的,建议用人单位通过规章制度对“严重影响”做出量化、细化的规定。(2)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在发现劳动者的其他劳动关系后积极主张权利,包括要求其解除与前单位的劳动关系或者解除现劳动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
    2023-08-01
    91人看过
  • 劳动合同中最短期限是否对试用期有规定?
    一般试用期最短不能低于一个月,试用期的期限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确定。试用期是指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是否合格进行考核,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是否符合自己要求也进行考核的期限,这是一种双方双向选择的表现。新劳动合同法试用期规定有哪些?只签订试用期的劳动合同是有效的,但是合同中约定的试用期不成立。《劳动合同法》中的规定,试用期应该包含在合同期限内,如果劳动合同中只约定了试用期,该期限应当认定为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劳动合同法》第19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
    2023-07-20
    241人看过
  • 劳动合同要不要注明试用期
    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的期限:可以。实际上,单独的试用期合同是无效的。也就是说,试用期不是劳动合同中的法定条款,可以约定,当然也可以不约定。而且,如果约定试用期,则只能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动合同是试用期存在的前提条件。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录用后,双方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应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由此可见,试用期是劳动合同期的一部分。同时,用人单位有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即使是试用期,用人单位也需要按照法律规定为其缴纳基本养老金、医疗金和失业金。那么,求职者首先要明白,试用期并不是一定要经历的。即使不得不进入试用期,前提也必须是用人单位先与自己签订劳动合同。法律上是不允许只签订试用期合同,而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这样签订的所谓“试用期合同”是无效的。但同时“试用期合同”的无效,并不导致劳动法对劳动者的保护失
    2023-03-12
    396人看过
换一批
#劳动关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试用期
    词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更多>

    #试用期
    相关咨询
    • 试用期试用期是多长时间,在劳动合同法条文规定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23
      1、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2、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3、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
    • 中国劳动法是否明文规定有7天使用期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21
      没有明确规定,具体双方约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 法律规定解除试用期劳动合同证明吗?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12-16
      新员工在试用期被解除劳动关系,那解除试用期劳动合同证明吗?应该是用人单位出具的证明,离职原因要写清楚。一般是劳动者可以在试用期提前三天告知用人单位解除合同。如果员工严重违反单位劳动纪律等不符合用人制度的,用人单位在三十日内通知劳动者解除合同。下面来详细了解一下。
    • 用人单位有规定劳动合同制劳动者试用期吗
      贵州在线咨询 2022-11-12
      对于企业招用劳动合同制工人应当试用期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 试用期解除劳动关系证明有何用途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06
      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有下列作用:证明在和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当前没有劳动关系存在,可以依法用来申请失业金、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解除劳动合同属于《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