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人员不是正在服刑的犯罪分子。因为缓刑是暂缓执行所判刑罚,缓刑期内如果不出现大的违法犯罪或以前有漏罪,该刑罚就不再执行,所以也就不存在服刑的问题。缓刑是我国执行刑罚的制度之一,体现了我国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缓刑已经成为当今普遍采取的一项刑事原则,在他们被判处缓刑后,有公安部门、学校、单位、街道及村委会等能对其帮助教育,学校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应该给他们学习的机会。但以后的就业限制很多,很多单位都不会要有前科的人,法律也有规定有前科的人不能从事的工作:比如公务员,警察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六十三条,对触犯国家刑律,构成刑事犯罪者,学校可酌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这里是可以,并非必须。因此,被判刑的大学生并不一定非得受到开除学籍的处分,但被判了缓刑,说明其悔改好、主观恶性轻,可以建议学校从教育挽救的角度出发,考虑暂不对其开除学籍。这要看学校的规章制度及与学校的协商。
一、缓刑是不是不用坐牢
缓刑是一种刑罚,只是不在监狱内服刑,在社会上服刑而已,也就不用坐牢但要定期向派出所、司法所汇报自己的思想状况、动态等,当事人出省市也要经过批准。
我国刑法第七十五,七十六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第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第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第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第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二、缓刑期间是否可以去外地
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是指遵守国家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自觉服从公安机关、所在单位以及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是指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定期或不定期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如报告自己的思想、改造和遵纪守法情况等。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不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在地域外出医病、探亲等,也不得组织、发动公民集会、游行、示威活动。
(四)需要迁居的,要提出申请,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才可以办理迁出登记。外出经商,也需事先经县公安机关允许。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离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
根据以上规定,缓刑期间是可以去外地的,但是需要得到考察机关的批准。
-
被判缓刑的未成年学生是否能再就读
368人看过
-
在校大学生判缓刑后能毕业吗
385人看过
-
大学生被拘留后,学校是否会被通知?
69人看过
-
被判缓刑能瞒住学校吗
111人看过
-
贫困大学生抢劫未遂被判缓刑遭学校开除
463人看过
-
在校大学生交通肇事判刑后可以继续读书吗
460人看过
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更多>
-
被判缓刑的未成年学生还能在学校读书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2-07-22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并关心失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学校更是责无旁贷。法律规定: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依法免予刑事处罚、判处非监禁刑罚宣告缓刑、假释或者刑罚执行完毕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
-
在校大学生吸毒并容留他人吸毒被判,缓刑期间学校可以继续就读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25判缓刑期内能上学。被判缓刑的人,需要遵守我国刑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该规定并没有禁止上学,但是如果上学需要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以及遵守其他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第七十五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
-
未成年学生被判缓刑后能在新读的书学习吗?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06无此说法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三十六条社区矫正人员的人身安全、合法财产和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不受侵犯。社区矫正人员在就学、就业和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
-
小学学生能在原来学校保留学籍人在其他学校读书吗?云南在线咨询 2024-08-27学籍在原学校,如果你的学籍档案未分配到该校,那么就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以借读生的身份进入该校就读。高中借读的政策: 1.已经注册学籍的普通高中学生,跨省、市、区(市)到非户籍所在地就读的,均为借读生(市内四区之间跨区就读的,不属借读生)。 2.学校一般不接收借读生。父母双方出国工作一年以上、支援边疆建设、从事野外工作或流动性较大工作,由本市亲属抚养的学生,可以申请在本市普通高中学校借读。 3.申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