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正在上海考察,而考察的内容正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反电信网络诈骗。
从山东准大学生徐玉玉被骗致死案开始,连续多日舆论的焦点始终都是电信诈骗。各种各样的电信诈骗案被媒体广泛报道,骗子之乡也被记者们扒出来,提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基层社会治理之问。在人们对电信诈骗群情激愤、同仇敌忾之际,孟书记在上海的考察显然有了特殊的重要意义,以问题为导向,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直以来都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法机关一以贯之的基本原则。孟书记的这一举动明确释放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政法机关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呼声,打击电信诈骗政法机关有作为、有行动。
那么,孟书记就打击电信诈骗究竟提出了哪些方法和手段呢总结一下,主要有三点。
第一,联手治理。我们说,近年来电信诈骗高发频发,破案率却低得不好意思说。这不是警察无能,也不是骗子太狡猾,而是我们社会治理的漏洞太多,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太差。电信诈骗涉及的部门主要有电信、银行、公安等,而公安部门其实是最后一道防线,等案子到了公安机关这里时,受害人的损失已经造成,要想挽回已经非常困难了。
所以,打击电信诈骗不能只靠警方孤军奋战,作为电信诈骗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的电信和银行,也要成为公安机关的好队友。不仅要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且更要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为公安机关打击电信诈骗提供有效的支持与配合。
孟书记在上海考察时说,要加强公安机关各警种之间以及公安机关与银行、通讯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全国反电信诈骗工作平台。其意就在于此,跨界联动、快速反应、以快打快,是打击电信诈骗的制胜之举。
第二,技术治理。电信诈骗是技术的产物,而技术的问题最终还需要技术来解决。我们知道,电信诈骗案不是破不了,而是案件太多,破案的成本太高,一个案子的破获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公安机关不得不首选那些影响恶劣、涉案数额巨大的案件来破,而对那些普通案件,只能采用宣传教育,提高人们防范能力的方法来解决,这也引起了一些人的误解和不满。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真正做到有案必破,所有的损失都能追回,那就需要从技术上找出路,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甚至是量子技术来降低追踪资金流向以及破案的成本。事实上,某一类案件的高发,往往与当时特定的科技水平相关,只有突破相关技术瓶颈才能从根本上消灭此类犯罪。
为此,孟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才特别强调了技术的运用。他说,要围绕信息流、资金流、人员流,强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应用,提升源头阻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智能化水平。可见,技术治理才是对电信诈骗的源头治理。
第三,信息安全。电信诈骗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中招,主要原因是很多骗子采取了为受害人量身定做的精确诈骗手段。以徐玉玉案为例,骗子能准确地说出受害人的姓名、住址、学校、家庭情况等详细信息,让受害人不能不信。而清华大学被骗1700多万元的教师也是中了这个套路。骗子能掌握这些信息有两种可能的渠道:一个是通过内鬼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另一个是通过黑客攻击相关政府或企业网站,获取公民个人信息。
无论通过上述哪种方式获取个人信息,都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必须运用刑法予以严惩。孟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要严厉打击泄露或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切断电信网络诈骗的黑色产业链。
电信诈骗是寄附在信息技术上的丑恶毒瘤,它来势凶猛,有点让人措手不及,但是从孟书记的上海讲话中可以看出,消灭电信诈骗我们有方法、有手段、更有决心。
(原标题:电信诈骗引爆舆论热点媒体盘点中央的治理之道)
电信网络诈骗的特点
1.网络诈骗犯罪呈空间虚拟化、行为隐蔽化
网络诈骗并不像传统诈骗有具体的犯罪现场,犯罪行为地和结果地点不一致,行为人与受害人无需见面,一般只通过网上聊天、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联系,就能在虚拟空间中完成犯罪。犯罪嫌疑人在作案I时常常刻意用虚构事实、隐瞒身份,加上各种代理、匿名服务,使得犯罪主体的真实身份深度隐藏,从而难以确定嫌疑人所在地。同时,行骗人往往还利用假身份证办理银行卡、异地异人取款、电活“黑卡”等手段隐藏,得手后立即销毁网上网下证据,使得隐蔽程度更高,导致网络诈骗犯罪急速上升,打击难度也越来越大。
2.网络诈骗犯罪网络呈低龄化、低文化、区域化
网络诈骗的犯罪嫌疑人作案时年龄均不大,文化程度较低。且作案人籍贯或活动区域呈现明显的地域特点。某些地区因网络诈骗犯罪行为高发、手段相对固定而成为网络诈骗的高危地区。犯罪嫌疑人作案时,呈现现家族化、集团化发展趋势。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诈骗的地域特征明显,不意味着某种作案手法只有高危地区、高危人群才会实施,而是该类型的诈骗案件呈现以某一高危地区人员实施较多的特征。
3.网络诈骗犯罪链条产业化
由于我国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地域产业化特点,在这些高危地区往往围绕某种诈骗手法形成了上下游产业式,且逐渐形成了一条成熟完整的地下产业链发展。
4.诈骗行为手法多样化,更新换代速度快
网络诈骗手法多样,且不断更新换代,新型诈骗手法层出不穷,近十年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10年,也是网络阼骗手法不断翻新的十年。
5.诈骗高危人群犯罪手法多元化、交叉化趋势明,
虽然我国网络诈骗犯罪呈现明显的地域特点,某一种网络诈骗犯罪的手法相对在某一地区较为集中和活跃,但近年来诈骗犯罪高危人群诈骗手法交叉趋势十分明显。此外,从各地破获的案件看,数个高危籍贯的犯罪嫌疑人相互串联、勾结从事犯罪活动的也趋于增多。
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的行为,是需要严格基于犯罪嫌疑人的违法行为来进行处理的,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的方式来实施诈骗活动,是属于严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对于相关事项的办理上,应当基于实际的涉案情况来进行处罚。
-
电信诈骗、网络诈骗、手机短信诈骗
484人看过
-
电信诈骗手段的防范方法
218人看过
-
六部门发文联手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255人看过
-
网络安全法对网络诈骗的严厉打击
81人看过
-
网络诈骗犯罪方式和手段
180人看过
-
电信网络诈骗补救方法,被电信网络诈骗后怎么办
455人看过
电信诈骗,主要是通过网络、电话和信息的方式,捏造虚假的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非接触式诈骗,从而诱导受害人转账或者打款的犯罪行为,属于诈骗罪的一种。 电信诈骗量刑标准为:诈骗他人财物,涉嫌金额较大的,可依法判处诈骗人三年以下管制、拘役或... 更多>
-
打击网络诈骗有什么好办法?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30关于打击网络诈骗种网络钓鱼的防范方法如下: 诈骗手法:“网络钓鱼”是当前最为常见也较为隐蔽的网络诈骗形式。 所谓“网络钓鱼”,是指犯罪分子通过使用“盗号木马”、“网络监听”以及伪造的假网站或网页等手法,盗取用户的银行账号、证券账号、密码信息和其他个人资料,然后以转账盗款、网上购物或制作假卡等方式获取利益。主要可细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一是发送电子邮件,以虚假信息引诱用户中圈套。诈骗分子以垃圾邮件的形
-
电信网络诈骗概念是什么,有哪些诈骗手段?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9-30网络欺诈也就是指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1、网络传销类。 2、网络购物诈骗。 3、网络中奖诈骗。 4、假冒银行网站“网络钓鱼”。
-
打击电信诈骗的目的和意义山东在线咨询 2021-12-26打击电信诈骗是为了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行为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行为人设法使被害人在认识上产生错觉,以'自觉地'将自己所有或持有的财物交付给行为人或者放弃自己的所有权,或者免除行为人交还财物的义务。
-
网络诈骗手段都有什么?如何防范电信诈骗广东在线咨询 2023-10-18电信诈骗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骗取受害人信任,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汇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根据公安部有关发布信息,防范电信诈骗,社会公众应注意提高防范意识,做到“三不一要”。
-
法院能否采取诉讼手段打击合同诈骗?北京在线咨询 2024-11-18合同诈骗案件的上诉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当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主要动机,在签署或执行合同过程中,通过欺骗手段获取了对方当事人的财物,并且涉案金额达到法定标准的,将会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罚,同时还可能受到罚金处罚。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那些因诈骗而订立的合同,受害方有权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出撤销请求。若该申请得到批准,那么该份合同便会失效;反之,若无法成功进行撤销申请,那么这部分合同应视为有效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