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受贿罪主犯怎么认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5-21 17:20:50 52 人看过

针对共同受贿罪的主犯认定问题,一般会依据他们在犯罪行为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发挥的影响力以及所获取到的非法利益等多方面因素来进行综合评估。所谓主犯,即为在共同犯罪案件中承担主要责任的罪犯。判断某位犯罪者是否属于主犯,主要依据于他/她是否参与了整个犯罪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工作,他/她的行为对于最终的犯罪后果有无决定性的影响力,同时也取决于其是否在犯罪过程中掌握着赃款赃物的控制权或者分配权。举例来说,若在一宗受贿犯罪案件中,某位涉案人员主动提出行贿建议,设定受贿条件,甚至在分赃环节起到关键作用,那么他/她很可能会被判定为主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4日 16:1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认定共同受贿犯罪的若干问题
    一、混合主体能否构成共同受贿罪?所谓混合主体犯罪是指有特定身份者与无特定身份者的共同犯罪。在身份犯诸如受贿罪、挪用公款罪等犯罪中,主体必须是具有特定身份的国家工作人员,那么非国家工作人员例如国家工作人员的家属所实施的行为能否构成受贿罪呢?回顾我国现有法律规定,在1997年新刑法修订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88年颁布了《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其中明文规定: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受贿的,以共犯论处。”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显然可以成为受贿罪的共犯。但是新刑法的修订取消了此条,仅对共同贪污行为有所规定,而对混合主体的伙同受贿问题没有涉及。基于此,许多同志对新刑法实施以后如何认定混合主体的共同受贿行为产生了模糊认识。笔者认为:依照共同犯罪的理论以及遵循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关系,非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国家工作人员伙同受贿的行为仍可以构成共同受贿罪。具体分析如下:1.共同犯罪只要
    2023-06-03
    466人看过
  • 多次受贿按着什么处罚如何认定共同受贿犯罪
    一、如何认定共同受贿犯罪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根据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受贿的,应当以受贿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非国家工作人员是否构成受贿罪共犯,取决于双方有无共同受贿的故意和行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向国家工作人员代为转达请托事项,收受请托人财物并告知该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国家工作人员明知其近亲属收受了他人财物,仍按照近亲属的要求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对该国家工作人员应认定为受贿罪,其近亲属以受贿罪共犯论处。近亲属以外的其他人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由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双方共同占有的,构成受贿罪共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指定他人将财物送给其他人,构成犯罪的,应以受贿罪定罪处罚。二、多次受贿按着什么处罚鉴于索
    2023-06-26
    237人看过
  • 如何认定受贿罪的共同犯罪,法律怎样规定
    受贿罪的共同犯罪的认定是:双方有共同受贿的故意和行为,即成立共同犯罪,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共同受贿的,以受贿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第三百八十六条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如何认定受贿罪的共同犯罪,法律怎样规定?点击#找律师#,可以选择同城、领域、是否在线以及电话咨询服务!!私密咨询个人法律问题。快速解决你的困扰!找到合适且靠谱的律师,一定要用对方法:一、看律师事务所。二、看律师的名气和律师以往的成绩。三、当你确定要找哪位律师后,不妨与律师直接接触。四、在与律师办理委托手续前,应看律师
    2023-12-15
    457人看过
  • 共同犯罪受贿怎么处理
    法律综合知识
    一、共同犯罪受贿怎么处理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明文规定,对于受贿案件的涉案人员,应依据其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及情节之差别,分别依法判定如下惩罚措施:1.如个人所得到的贿赂金额超过了人民币十万元整,则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的惩戒,同时还可能被判处没收其所有财产;而若情节特别恶劣者,将面临死刑的严酷惩罚,并同时没收全部财产。2.如果个人所接受的贿赂金额介于人民币五万元至十万元之间,那么将会受到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严厉制裁,同时也可能被判处没收其所有财产;而若情节特别严重者,将面临无期徒刑的严厉惩戒,并同时没收全部财产。3.倘若个人所获得的贿赂金额在人民币五千元以上但不足五万元,那么将面临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严厉制裁;若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严厉惩戒。而对于那些在犯罪之后能够真心悔过,积极退还赃款的个人,可以考虑减轻其刑罚或免除其刑事责任,但需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
    2024-07-28
    144人看过
  • 共同受贿犯罪如何认定受贿多少钱会被判刑
    一、共同受贿犯罪如何认定根据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受贿的,应当以受贿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非国家工作人员是否构成受贿罪共犯,取决于双方有无共同受贿的故意和行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向国家工作人员代为转达请托事项,收受请托人财物并告知该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国家工作人员明知其近亲属收受了他人财物,仍按照近亲属的要求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对该国家工作人员应认定为受贿罪,其近亲属以受贿罪共犯论处。近亲属以外的其他人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由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双方共同占有的,构成受贿罪共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指定他人将财物送给其他人,构成犯罪的,应以受贿罪定罪处罚。二、受贿多少钱会被判刑根据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规定(试行)》有关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
    2023-04-17
    94人看过
  • 浅析混合主体共同受贿犯罪
    摘要:混合主体共同受贿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犯罪。关于混合主体共同犯罪问题,一直以来就备受关注,尤其是在两个问题上争论不休:一是关于非国家工作人员能否构成受贿罪的共犯争论;另一个就是关于非国家人员能否构成受贿罪共同犯罪的实行犯的争论。本文对各种观点进行分析评论,认为非国家工作人员不仅能够成为受贿罪的共犯,而且能够成为受贿的实行犯。关键词:共同犯罪受贿罪混合主体实行犯一、非国家工作人员能否构成受贿罪的共犯(一)相关法律规定及不同观点我国1979年刑法中将受贿罪的主体明确规定为国家工作人员”,没有涉及非国家工作人员的共犯问题;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第一次涉及非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贿共犯的问题;198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1条、第4条分别作了与国家工作人员等从事公务人员伙同贪污、受贿
    2023-06-03
    310人看过
  • 共同受贿罪是什么?共同受贿罪怎么判
    根据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受贿的,应当以受贿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一个单位或者公司里面的领导利用自己的职务来获取他人的利益,而其他员工或者领导知道;但是还参与其中并且瓜分财务的,也被认定具有共同受贿的行为。所以如果我们发现受贿的行为,我们应该积极制止或者匿名举报。共同受贿罪的认定四要件: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正常管理活动以及职务的廉洁性。2、共同受贿犯罪在客观方面,是指两人以上必须具有共同受贿犯罪行为。3、主体:必须是二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4、主观方面是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具有共同犯罪故意。根据《刑法》第385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
    2023-07-23
    151人看过
  • 介绍贿赂罪与受贿罪共犯如何认定
    一、介绍贿赂罪与受贿罪共犯如何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典中的具体条款来看,介绍贿赂罪一般认为是指犯罪嫌疑人事先将贿赂财物以诱使、引诱等方式提供给特定的国家工作人员,且情节较为严重的行为。对于介绍贿赂罪的认定,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要素需要考虑:首先,介绍个人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其贿赂金额若超过2万元人民币,或者介绍单位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其贿赂金额若超过20万元人民币,均可视为情节严重;其次,从主体角度看,本罪的实施者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皆可能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再次,从客体层面分析,本罪侵害了国家机关正常的工作秩序及正常管理的工作秩序,同时也破坏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与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刑法》第三百九十二条介绍贿赂罪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介绍贿赂行为的,可以减轻处
    2024-04-23
    298人看过
  • 受贿罪怎么认定如何认定受贿罪
    一、受贿罪怎么认定(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其中,次要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主要客体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正常管理活动。(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财物,或者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另据本法第93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当然的国家工作人员,即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拟定的国家工作人员,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由故意构成,只有行为人是出于故意所实施的受贿犯罪行为才构成受贿罪,过失行为不构成本罪。如果国家工作人员为他人谋利益,而无受贿意图,后者以酬谢名义将财物送至
    2023-06-26
    447人看过
  • 什么是共同受贿,受贿罪的共同犯罪如何处理
    根据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受贿的,应当以受贿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共同受贿的构成要件(1)利用自己主管、分管、经手等工作职务、岗位范围内的权限;(2)利用凭借自已的权力去指挥、影响下属及利用其他人员与职务相关的权限,为送取贿赂的人谋取利益;(3)利用、凭借权限、岗位、地位控制、左右其他人员,或者利用其他对有求于己的人员职务上的权限,为送取贿赂的人讲取利益。后两种行为虽然是利用第三者的权限,但其是以自己的职务、岗位、地位等为基础的。倘若与自己的职务、岗位无关,如纯系人情关系,诸如朋友关系、亲属关系,则不属于职务之便的范围,收受这样的财物,不应以犯罪论处。受贿罪的共同犯罪如何处理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在犯罪主体与罪名的认定上都不存在问题,主要的问题是在于共同的故意如何认定。这里须先说明一点的是,有些参与共同受贿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家属自身也是国家工作人员,如
    2024-03-28
    138人看过
  • 受贿罪的共同犯怎么处罚
    根据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受贿的,应当以受贿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非国家工作人员是否构成受贿罪共犯,取决于双方有无共同受贿的故意和行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向国家工作人员代为转达请托事项,收受请托人财物并告知该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国家工作人员明知其近亲属收受了他人财物,仍按照近亲属的要求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对该国家工作人员应认定为受贿罪,其近亲属以受贿罪共犯论处。近亲属以外的其他人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由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双方共同占有的,构成受贿罪共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指定他人将财物送给其他人,构成犯罪的,应以受贿罪定罪处罚。相关知识延伸阅读:受贿罪与单位受贿罪有什么不同认定受贿罪时,应正确区分单位受贿罪与受贿罪的界限。单位受贿罪也是通过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来
    2023-05-01
    263人看过
  • 共同受贿犯罪的认定是如何规定的呢
    认定共同受贿犯罪的依据为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受贿。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贪污罪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共同受贿犯罪的认定是如何规定的呢的法律依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一)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二)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三)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第三百八十六条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三
    2022-07-06
    411人看过
  • 受贿罪的共犯认定方式研究
    受贿罪认定共同犯罪的具体标准如下:1、犯罪主体中至少有一人是国家工作人员。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但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故意以特殊身份实施犯罪的,视为共犯;2、各犯罪主体侵犯的客体均为国家廉政制度。受贿罪的对象是国家廉政建设制度,这是受贿罪最本质的特征。在受贿罪的共同犯罪中,无论犯罪主体是否是国家工作人员,其犯罪行为所指向的犯罪对象都是一样的,即国家廉政制度;3、受贿罪主观方面具有共同受贿罪的意图。共同受贿罪的故意表现为贿赂心理的沟通。行为人对贿赂的追求是贿赂罪的主观心理基础,贿赂心理的沟通与融合是共同贿赂罪犯勾结、共同贿赂的心理基础;4、犯罪的客观方面是各犯罪主体相互配合受贿罪。斡旋受贿罪如何认定?斡旋受贿罪如何判刑?受贿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受贿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受贿
    2023-07-03
    162人看过
  • 生态办主任受贿受贿怎么认定
    一、生态办主任受贿受贿怎么认定生态办主任受贿受贿的认定: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3.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4.行为人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二、受贿罪量刑意见中情节怎么认定受贿罪量刑意见中情节的认定标准如下:较重情节:贪污数额在10000元以上不满30000元,同时具有以下情节:1、贪污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防疫、社会捐助等特定款物的;2、曾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受过党纪、行政处分的;3、曾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追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
    2024-01-04
    405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共同受贿犯罪如何认定, 怎么认定共同受贿犯罪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3-09
      一、怎样认定共同受贿犯罪《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中规定:根据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受贿的,应当以受贿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非国家工作人员是否构成受贿罪共犯,取决于双方有无共同受贿的故意和行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向国家工作人员代为转达请托事项,收受请托人财物并告知该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国家工作人员明知其近亲属收受了他人财物,仍按照近亲属的要求利
    • 共同受贿数额认定,犯受贿罪怎么处罚
      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05
      一、共同受贿如何认定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根据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受贿的,应当以受贿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非国家工作人员是否构成受贿罪共犯,取决于双方有无共同受贿的故意和行为。二、受贿罪应当依法按照贪污罪标准处罚。《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规定: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
    • 受贿罪的主体有哪些, 受贿罪共犯的认定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16
      受贿罪的主体: 1、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主要包括在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担任一定职务或从事一定公共权力行为的公务员。 2、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3、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包括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等。受贿罪共犯的
    • 受贿罪共同犯罪的认定及其犯罪构成是什么?受贿罪共同犯罪如何认定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14
      受贿罪共同犯罪也必须符合刑法的这一规定,其犯罪构成如下:一是犯罪主体中至少有一人是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一种职务犯罪,其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在单独犯罪的情况下,其犯罪主体必须是特殊主体。在共同犯罪中,涉及到特殊主体与非特殊主体、不同的特殊主体之间能否构成共同受贿犯罪的问题。非国家工作人员可以构成受贿罪的共犯的主体,受贿罪的主体可以是两个以上的国家工作人员构成,也可以由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共
    • 共同受贿如何认定犯罪
      江苏在线咨询 2023-08-12
      认定共同受贿犯罪是这样: 1.主体是两个及以上国家工作人员或国家工作人员和非国家工作人员; 2.主观上行为人有共同实施受贿的故意; 3.客体是国家工作的正常活动和公职人员的廉洁性; 4.客观上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双方共同占有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