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解释的多种原则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4 20:12:18 183 人看过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万法之首,是其根本大法。因此,宪法解释活动必须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进行。否则,宪法解释就不符合基本的法治精神和理念,也就失去了宪法解释的法律效力。宪法解释的原则应当是公开的、合理的、稳定的。宪法解释主体在解释宪法的过程中都应当始终遵循这样的原则。当宪法解释主体在解释宪法的过程中违背了宪法解释的基本原则时,宪法解释就不具备法律效力,并且还应当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通常来讲,宪法解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符合宪法的根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前文中提到过,宪法的根本精神是追求民主、法治、人权和自由。在解释宪法的过程中,始终不能违背这一根本精神。宪法是实施宪政的前提,在建立一个宪政制度的过程中,宪法居功至伟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宪政的核心同宪法的根本精神在内涵和外延上是一致的。宪法解释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宪政的愿望,当然也必须符合这一根本精神。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采纳的用于规范人们日常行为活动的较为抽象、概括的,或是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司法者所认可的,用于指导并贯穿于整个法律体系的一系列规范称为法律原则;基本原则,即是具有普遍性、根本性的准则;宪法基本原则,则指贯穿于宪法规范之中,指导宪法规范的制定、修改及其实施的依据、基本准则。宪法基本原则是宪法思想和宪法价值在宪法实现过程中的集中体现。宪法解释自然也不能违背这一基本原则。

(二)依法解释原则。法治是宪法根本精神的最重要的方面,任何宪法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精神来进行,宪法解释自然而然也不例外。宪法解释需要依据一定的非常严格的法定程序来进行,因为这关系到宪法的法律效力、合法性、权威性问题。宪法解释不能够违背基本的法治精神——有法可依。因此依法解释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三)符合制宪目的原则。制宪的基本目的是宪法内容所包含或所表现的特定社会的基本价值和观念以及宪法所要达到的基本社会目的。宪法本身是国家制度的原则性规定,是根本大法,是一切法律制定必须遵循的基础,其他法律条文里不得出现违反宪法的条款,否则就是违法,是无效的。宪法解释也理所当然不能违背这一原则。

(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原则。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宪法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不断的变化发展的社会条件下,宪法也经历着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作为宪法活动一种的宪法解释也应当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而且还应当在时间上优先于宪法立法,否则宪法解释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7日 04:4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宪法解释相关文章
  • 宪法原则有几个
    宪法原则
    《宪法》有下列四个原则:1.人民主权原则。也称主权在民原则,意思是指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2.基本人权原则。3.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4.法治原则。法治原则又称依法治国,其基本含义是依法办事,按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建立秩序,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有法外特权。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原则本次刑诉法修改一个最突出的亮点,就是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刑事诉讼法总则,并在多项具体规定和制度完善中加以贯彻和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刑事诉讼法是规范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法律。刑事诉讼活动是国家追究犯罪、惩罚犯罪的活动,其诉讼过程与诉讼结果均与公民的人身自由、财产权利等基本权利息息相关。此次修改刑事诉讼法,坚持统筹处理好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既要有利于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又要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尊重和保障人权,
    2023-07-24
    332人看过
  • 宪法规定负责解释宪法的是
    宪法规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即最高立法机构负责解释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一)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二)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三)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我国宪法解释程序的具体架构我国宪法解释程序的架构应当建立在宪法解释类型化的基础之上。从理论上讲,宪法解释包括两类,即宪法含义之解释与法令有无抵触宪法之解释。具体述之:(一)宪法含义之解释宪法含义之解释,并非出于存在违宪的疑虑,而是宪法解释机关为了使人民明确宪法的内涵,以助于遵守,从而对宪法条文的含义所作的阐述。此类宪法解释可以由宪法解释机关根据社会现实的需要,基于职权主动发起,亦可由宪法适用机关就适用宪法发生疑虑之事项,声请宪法解释机关进行宪法含义的说明。该宪法解释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宪
    2023-07-24
    231人看过
  • 论宪法的案件性原则
    所谓宪法救济,指因规范性文件实施而使公民的宪法权利受到侵害时,为保障和实现受害人的权利而给其提供的程序性权利的制度。案件性的具体要求包括:第一,在规范性文件制定过程中不得提出宪法救济。基于立法机关的立法裁量权,其有权判断应该制定什么规范性文件,先制定什么规范性文件,后制定什么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规定一些什么内容,等等。规范性文件在制定过程中,围绕着是否应该制定该规范性文件和是否应该规定这些内容发生争议,是完全可能的。但由于该规范性文件尚未生效,并未对公民的宪法权利产生实际的影响,因而,公民不得将其作为宪法救济针对的对象。第二,在规范文件生效以后发生具体案件之前不得提出宪法救济。已经生效的规范性文件可能因违反宪法而侵害公民的宪法权利,但在发生具体案件之前,公民不得向宪法救济机关提出请求。其原因是:(1)这些规范性文件是一种普遍的规范,它并不是针对某个特定的个人而制定的,其作用于具体的个人、
    2023-04-24
    179人看过
  • 宪法的权力界限原则
    法律综合知识
    该原则主要出自人权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因为人人都有权利,所以就可能在人与人之间发生权利冲突,为了保障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就必须对所有人的权利都进行适当限制,由此而产生权利但书,产生权利的界限。授权性规则在规定权利(或权力)时,并非是无限的,而是要以一定的时间、地点、事件、主体身份、行为的存在或发生为条件的。这种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的授权,与其说简单地说是赋予人自由,不如说是给人们划定了行为自由选择的界限、范围,或者说,使人享有有限范围内的自由。就授权性规则而言,其所赋予人的有限范围的自由,虽不同于义务,但其本质上仍然是一种限制。这种限制与义务性规则的不同在于,义务性规则是对行为的确定性限制,而授权性规则是对人的行为的相对宽松一些的限制。权利的界限是权利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是从人权原则中派生出来的,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权,实现人权。德国基本法第18条规定如任何人滥用自由表达的权利,特别是出版自由
    2023-04-24
    65人看过
  • 宪法的公开审判原则
    刑事诉讼法
    这是审判机关在审判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一项审判原则,现代民主原则决定了审判应当是公开的,法院的审判活动应当受到人民的监督,只有在专制体制下才进行秘密审判,才实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将审判活动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对人民重点展现的是法律的威慑力而不是法律内含的公平正义。公开审判有助于维护人权,审判若秘密进行则为暗箱操作、司法腐败、权钱交易提供了条件,容易导致审判权的任性从而侵犯当事人的权利。公开审判本身即是法治的要求,法治的含义之一就包括了公开性,一般说来,法院公开审判,诉讼当事人可以由训练有素的律师代理。证据在法庭上公开出示。通过询问和交叉询问得到确认。诉讼程序由基本上无弹性的规则规定。我国宪法第12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公开审判原则是各诉讼法的指导原则,是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我国目前使用的各种版本的宪法教材
    2023-04-24
    336人看过
  • 宪法的权利平等原则
    保障人权是宪法的基本原则,权利平等原则是人权原则的派生性原则,是在保障人权的大原则下的小原则。它是各宪法权利规则的指导原则,也是各部门法制定时以及对各部门法审查时所要遵循的普遍原则。权利平等原则主要出自人权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也来自法治原则),有权利才谈得上权利的平等性,如果连权利都不存在,不承认,那就根本无所谓权利的平等或不平等,人权原则在先,平等原则在后。人权原则产生平等原则,人权原则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保障所有人的基本权利,只要是人,其权利就应当受到保障,因此保障人权已经内含着平等保障的意思,从保障人权的含义中很自然地能够推导出平等保障人权的原则,如果人权没有平等之意,那就不是人权而是特权。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各国宪法也大都有相同内容的规定,如法国《人权宣言》的第1条宣告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6条规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
    2023-04-24
    231人看过
  • “违宪审查”的司法原则
    中国《新闻周刊》今年第23期报道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5月成立了法规审查备案室,将“法规备案”与“违宪违法审查”的概念结合在一起,发出了一个刺激公众想象空间的信号。然而,全国人大常委会迄今尚未撤销过一项违宪或违法的法规;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等五种机关迄今未向常委会提出过一次审查撤销的要求;而民间提出的审查建议迄今也尚未有过被采纳并启动审查程序的先例。这三个“尚无先例”哪天被打破,哪天才能说人大的违宪审查终于迈出了第一步。由立法机关来进行的“违宪审查”,无论走多远,在宪政的意义上也只能算作违宪审查的第一步。因为这种审查归根到底是一种自我审查。而“违宪审查”的本质,甚至宪法这个概念的本质,首先是对立法权的一种限制——一个议会如果接受一部宪法,就等于承认议会的立法权不完整。譬如承认自己不能制定剥夺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不能制定违背正当程序的法律,不能制定有溯及力的法律,等等。一旦承认了宪法施加于立法
    2023-06-06
    255人看过
  • 宪法解释是宪法司法化的标志
    当一部法律与宪法发生冲突时,究竟应如何适用法律。这本身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但问题是在我国,宪法并未被法院纳入司法适用,结果是违宪行为公然存在却没有制裁途径。有人认为可以根据《宪法》第六十七条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法律、补充修改法律或撤销相关行政法规。但当面对具体个案时,这些途径往往繁复无力。还有一个问题是大常委会的解释、补充和修改实际上应当是立法性质的权力。虽然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作为对已生效的法律之阐述,一般具有溯及力;但全国人大对法律的修改构成了新的法律规范,因而没有溯及力。要解决这类冲突与问题,只有实现宪法司法化,并且通过宪法解释来规范宪法与普通法律的适用,宪法解释是宪法司法化的标志。根据1982年宪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在我国拥有宪法解释权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有两种方式,或者通过对法律条文的字面理解直接解释,或者通过制定法律将宪法明确化、具体化以达到解释的目的。
    2023-04-24
    494人看过
  • 民法基本原则解释
    所谓的删指向三种对象:第一,已经过时的内容,例如,把关于等价有偿的文字都删掉了。我在1993年发表的《公平与价格――价值理论》一文中就批判了这一原则,如果在2004年的修改中还把它保存在书中,我将因为想多得几千字稿费的想法而看不起自己;第二,通过本书的前4版已成为常识的内容,例如成文法局限性之克服的原副标题;第三,不适合新一代读者的内容。本书1992年初版,现在是2004年,过去了12年,以15年一代人计,现在这一版面对的是差不多新一代的读者,必须考虑他们的知识背景和兴趣点。为此,我删掉了旧版中差不多所有对经济学的业余水平说明,那些商品经济的陈芝麻烂谷子至少对我已随凤而去(gonewithwind!),删掉它们也符合我的虚其腹(不谈或少谈民法问题的经济方面)、实其心(多谈此等问题的哲学和历史方面)的时下理论偏好。我还删掉了旧版中的自序、后记等,那里面讲的本书的产生过程以及生产中的酸甜苦辣已
    2023-06-08
    310人看过
  • 宪法解释分类
    宪法解释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宪法解释分成不同种类:1、根据解释的目的和意义不同,可以将宪法解释分为补充解释与违宪解释;2、根据解释的方法不同,可以将宪法解释分为文法解释、逻辑解释、历史解释与系统解释;3、根据解释的尺度不同,可以将宪法解释分为字面解释、扩充解释与限制解释。4、根据解释主体和效力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5、根据宪法解释的方式可分为:扩大解释和缩小解释6、补充解释和违宪解释正式解释(有权解释)是指由宪法授权的机关或宪法惯例所认可的机关依照一定的标准或原则对宪法条文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非正式解释(无权解释、学理解释、任意解释)指非特定的机关、团体和个人对宪法条文所作的说明,这种说明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2023-04-24
    494人看过
  • 了解1954年宪法中的两个重要原则
    两个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其中,民主通常被人与寡头政治和独裁政治相比较,在这两种制度下政治权力高度集中于少数,而没有如民主政治由人民控制。民主一词经常被使用于描述国家的政治,民主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有着统治行为存在的领域。我国目前使用的宪法是历经五次修改的1954年宪法我国目前使用的宪法是历经五次修改的1982年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地位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具体化;2、任何法律不得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作用如下:1、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一切法律制定的前提和依据;2、推动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3、有利于对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进行
    2023-07-05
    233人看过
  • 宪法解释权的特性
    从各国的宪法实践来看,宪法解释权往往具有不同的特性。但依据宪政原理,宪法解释权大致应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一)被动性宪法解释权不是一项主动行使的权力。宪法制定出来是供人们遵循和适用的,宪法的解释本质上又是人们的一种认识活动,因此人们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宪法,只要其自身没有产生不能确定宪法含义的疑义,其他组织和个人对此种理解以及据此而做出的行为没有异议,专门的释宪机关就不得动用其宪法解释权。只有当释宪机关自己处理案件时,才能主动对有关宪法条文做出解释。宪法解释权的被动性是宪法规范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所必需的,若无此项特性,则必将造成释宪机关对宪法解释的垄断和对宪法本身的垄断,进而导致宪法的束之高阁。因为人们要么因为没有资格而不能适用宪法,要么因为怕受到释宪机关的否定而不敢适用宪法。(二)具体性立法权是可以抽象行使的,即它可以在没有特定人与特定事的情况下就发动。宪法解释权的运用虽然也意在确
    2023-04-24
    93人看过
  • 宪法的国家政策性原则
    政策性原则是一个国家在政策管理领域应当遵循的指导性原则,它们是法治要求的必然产物——国家政策必须纳入法治管理的范畴,同时它们也受到人权原则的约束——各项政策及其立法必须以保障人权为目的。许多国家的宪法都有政策性原则的内容,有的还辟专章或专节予以规定,如西班牙宪法第三章第三节为社会和经济政策的指导原则;葡萄牙宪法在第一编之前也有基本原则的专门规定,此外几乎在每一编中第一章,都以一般原则为章名;阿塞拜疆宪法第二章为国家的基本原则;巴基斯坦宪法第二章第二节为政策原则;菲律宾宪法第二章为关于原则和国家政策的宣告;卡塔尔宪法第二章为国家政策的基本指导原则;孟加拉国宪法第二章为国家政策的基本原则;印度宪法第四篇为国家政策之指导原则我国宪法中的政策性原则主要集中在宪法序言和宪法第一章总纲中,尤其是宪法总纲部分集中规定了各项国家政策,总纲的全部条文都是基本原则或其派生性原则的规定,而明确规定基本原则的条文
    2023-04-24
    110人看过
  • 上诉无罚则原则的解释
    上诉不加刑原则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只有被告人一方上诉的案件,在作出新的判决时,不得对被告人判处重于原判决的刑罚的原则。但法院若在审判中发现新的犯罪事实,或者检察院又提起抗诉的,二审判决可能会加重被告人的刑罚。如果是自诉案件,自诉人提起上诉的也不受该原则的限制。上诉不加刑原则适用条件(一)仅适用于只有被告人一方上诉的案件:不适用于检察院提出抗诉、自诉人提出上诉的案件。(二)只对二审法院有约束力(管不了其他审级法院)。(三)不得加重处罚内容:1.刑期;2.刑种;3.附加刑;4.刑罚执行方法。《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除有新的犯罪事实,人民检察院补充起诉的以外,原审人民法院也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2023-06-30
    395人看过
换一批
#宪法综合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宪法解释是指宪法制定者或者根据宪法规定享有宪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依据宪法精神对宪法规范的内容、含义和界限所作的说明。宪法解释具有宪法效力。 宪法解释制度是伴随着宪法的出现而产生的。统治阶级制定宪法的目的是为了实施宪法,巩固和发展自己的统治。... 更多>

    #宪法解释
    相关咨询
    • 宪法基本原则和宪法原则的区别
      甘肃在线咨询 2024-05-15
      宪法原则和基本原则的区别如下:1、宪法原则包括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法治原则;2、对立统一,原则是不可妥协的,基本原则是可妥协的;3、性质不同,基本原则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较为灵活,伸缩余地较大。总之,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对整个民事诉讼活动具有宏观指导性,人民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均应遵守。
    • 我国宪法规定有几种原则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7-05
      《宪法》有下列四个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也称主权在民原则,意思是指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 2.基本人权原则。 3.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 4.法治原则。法治原则又称依法治国,其基本含义是依法办事,按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建立秩序,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有法外特权。
    • 宪法解释程序机制的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1-01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完善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宪法实施的关键措施是通过解释宪法来弥合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
    • 宪法规定宪法解释权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16
      我国宪法第六十七条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因此,我国宪法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公司法解释的解释原则是什么?
      贵州在线咨询 2021-12-2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公司法解释》的主要内容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4)第一条规定,公司股东、董事、监事要求确认股东大会、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无效或者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第二条规定,依照《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要求撤销股东大会、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的原告,在起诉时应当具有公司股东的资格。第三条规定,原告要求确认股东大会、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不成立、无效或者撤销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