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打错了对方不愿意退还,可以先和对方协商,协商无果后,如果金额较大,用人单位可以到当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支付不当得利。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利益。
工作多发拒不退还的,可构成不当得利,受损人可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
不当得利的法律事实发生以后,就在不当得利人与利益所有人之间产生了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即利益所有人有权请求不当得利人返还不应得的利益,不当得利者有义务返还。
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1、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2、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3、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多久退还
建筑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退还手续如下:1、建筑工程主体完工后,经审核确认建筑施工企业无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退还建筑施工企业60%的工资保证金;2、设工程全部完工后,经审核确认建筑施工企业无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退还建筑施工企业剩余40%的工资保证金;3、设单位在建设工程全部完工办理决算后,经确认无拖欠行为,全部退还建设单位所缴纳的工资保证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八条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
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六条得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取得的利益已经不存在的,不承担返还该利益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七条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八条得利人已经将取得的利益无偿转让给第三人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第三人在相应范围内承担返还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
对方拒绝退还错误税点,如何应对?
227人看过
-
如何解决对方拒绝赔偿打死人的问题?
123人看过
-
卖家拒绝退款如何解决
424人看过
-
对方拒绝还我打错的钱,我该怎么办?
318人看过
-
打错钱了对方拒绝还钱能怎么处理
206人看过
-
打错钱了对方拒绝还钱这算犯法吗?
353人看过
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用人单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更多>
-
女方退亲后要求男方退还彩礼,男方拒绝,如何解决?四川在线咨询 2024-11-27一、首先,您可以与中介进行协商并寻求调解。 二、如果协商无果,您可以尝试通过仲裁或起诉来解决问题。 1、如果您起诉,请务必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2、如果您在书写起诉状时遇到困难,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3、如果您想申请仲裁,您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存在仲裁协议;(二)有明确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三)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4、申请仲裁时,
-
工伤职工拒绝接受治疗,不退工资,如何解决?上海在线咨询 2021-11-10拒绝治疗将停止享受保险待遇。员工在遭受工伤事故或职业病后,有权享受工伤医疗待遇,也有义务积极配合医疗。无正当理由拒绝治疗的,违背了《工伤保险条例》第一条促进职业康复的宗旨。规定拒绝治疗的工伤职工不得继续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只是为了促使工伤职工积极接受治疗,尽可能恢复劳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是盲目依靠社会救助。但如果有事实和证据证明这种治疗对工伤职工有害,而不是促进职业康复,则不应排除工伤职工的工
-
打错了钱对方拒绝还钱了会有怎么样后果西藏在线咨询 2023-08-15打错钱了对方拒绝还钱属于不当得利,可以去法院起诉要求返还。 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
-
我想了解一下打错钱了对方拒绝还钱怎么办贵州在线咨询 2024-09-22收到的钱不还就属于不当得利,应当予以返还,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如果索要时,仍拒不归还,则可能涉嫌侵占罪。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
-
后如何解决直接子女的一方拒绝对方探视问题广东在线咨询 2022-10-27探望权制度是2001年新《婚姻法》新增加的一项制度,它的设立一方面是为了保障间接抚养方对子女探望的权利,满足其思念子女的情感需要,另一方面也能使子女对父母的感情不因家庭的破碎而变化,尽量减少离婚带给子女的伤害,有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婚姻法》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如果一方拒绝有探望权的另一方探望子女的,《婚姻法》还规定:“对不执行有关抚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