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签劳务合同上班了好几天辞职不发工资,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向劳动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别责令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差额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1倍以下的标准计算,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1、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的;2、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3、解除劳动合同未依法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辞职后单位不发工资怎么办
辞职后单位不发工资的解决方式如下:
1、先协商解决;
2、可以拨打12333电话投诉,也可以到劳动局监察大队投诉;
3、如果投诉没有效果,可以搜集证据申请劳动仲裁;
4、如果对仲裁不服,还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劳动者在拖欠工资的维权中需注意:
1、要确认和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的事实,如工资单,考勤记录,工作过程中的文件记录;
2、确认劳动关系后,对于单位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可与老板协商,要求单位补发工资。
二、劳动者可以举报投诉用人单位的范围如下:
1、用人单位未制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的情况;
2、用人单位未建立用工管理台账的情况;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订立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及其他必备条款、未交付劳动合同文本、未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证明等情况。
总而言之,辞职后单位不发工资可以到当地有管辖权的劳动监察大队反映和投诉,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或者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九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资支付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签订工作合同后如何解决辞职不合适的问题?
318人看过
-
合同未签署的工资问题:如何维权
224人看过
-
辞职前未到期合同的赔偿问题
263人看过
-
未收到工资的辞职者该如何处理合同到期问题?
420人看过
-
辞职赔偿问题:未签订劳动合同怎么办?
482人看过
-
离职与工资的发放:未签订合同的员工辞职后的权益
482人看过
辞职即辞去职务,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辞职一般有三种情形: 一是依法立即解除劳动关系,如用人单位对职工有暴力或威胁行为强迫其劳动、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等,职工可以随时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 二是根据... 更多>
-
-
员工未签订合同的离职后补偿问题上海在线咨询 2024-11-11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署劳动合同并对其进行辞退处理,那么劳动者在这种情况下有权积极主张以下各类补偿权益:首先,鉴于用人单位尚未与劳动者签署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双倍工资。根据法律规定,劳动者最多可主张长达十个月的工资作为赔偿。 当用人单位决定对劳动者进行辞退时,劳动者同样拥有权利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如果用人单位的辞退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那么劳动者还可
-
在职员工主张未签合同二倍工资的问题云南在线咨询 2022-05-01在职员工主张未签合同二倍工资在全国大部分省市有时效性。根据《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对于二倍工资时效起算,各地规定不同。双倍工资中,一倍的工资是劳动者正常劳动所得,另一倍的工资实际是惩罚性赔偿金,是因用人单位未按法律规定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承担的法定责任的体现,不属于劳动报酬,不应计入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的计
-
工资未签合同,如何解决未发工资的问题?辽宁在线咨询 2024-11-08劳动者向劳动局内设机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追回工资。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以下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
-
离职后工资拖欠问题的应对措施,未签订劳动合同广西在线咨询 2024-11-22若未签订相关劳工合同或未按时支付薪资, 受益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首先, 可以向劳动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寻求帮助和解决方案。 一旦用人单位收到了来自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理通知, 通常会尽快偿付员工应得的薪水, 从而, 被剥夺劳动报酬的员工或许能够借助此途径, 以最小的时间和资源消耗来解决所面临的薪酬争议。 如果受剥夺劳动报酬的情况较为复杂, 例如涉及经济补偿、赔偿金等, 需要进行充分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