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员工才有资格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购房贷款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即申请贷款前连续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时间不少于六个月,累计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时间不少于两年。配偶一方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配偶双方在还清贷款本息前不能再获得住房公积金贷款。贷款申请人在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时,不仅要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和偿还贷款的能力,还要有未偿还的金额较大的可能影响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偿还能力。
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可以进行劳动仲裁的情形有5种,分别是:
1、因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劳动者及劳动者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奖金、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包括因执行、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4、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后发生的争议;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第二十六条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时,可以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
15日内作出准予贷款或者不准贷款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准予贷款的,由受委托银行办理贷款手续。
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风险,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承担。
第二十七条申请人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应当提供担保。
-
什么是住房公积金,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使用公积金贷款
214人看过
-
申请公积金贷款一般什么情况下不能申请
268人看过
-
哪些人可以申请公积金贷款?什么是住房公积金贷款?
368人看过
-
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什么情况下能提高
491人看过
-
住房公积金缴纳人在下情况下可以全额提取住房公积金
231人看过
-
单位迟缴公积金情况下,职工是否可申请公积金贷款?
279人看过
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储金,是用于住房的一种资金。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福利性和返还性的特点。... 更多>
-
信用卡纠纷影响公积金贷款吗?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公积金贷款买房?上海在线咨询 2022-04-19信用卡纠纷一般不影响公积金贷款。影响公积金贷款的情况很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已有商业贷款,是否影响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没有还清,一般不影响公积金贷款。 一般符合以下条件即可申请: 1、具有当地行政区域内的常住户口或有效居留身份证明的职工; 2、申请时已连续半年或三个月以上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并没有支取公积金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同时无公积金贷款余额; 3、具有购买住房的合同或协议,且首期付
-
什么情况下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提取公积金的条件有哪些云南在线咨询 2022-03-14无继承人也无受遗赠人的。依照前款第(二)、(三)、(四)项规定,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的、退休的、大修自住住房的;公积金提取流程图(二)离休;(九)职工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十)职工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并造成生活严重困难的;(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纳入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的,应当同时注销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职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
-
哪些情况下不能申请公积金贷款买房江西在线咨询 2023-09-08这几类房子不能申请公积金贷款 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规定,以下这几类房子没法申请公积金贷款。 1)用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进行投机性购房的,不能申请公积金贷款; 2)首套房是公积金贷款购买,贷款还未还清的,第二套房不能申请公积金贷款; 3)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缴存职工家庭不能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 4)购买办公用
-
住房公积金交多少年才可以申请公积金贷款,申请公积金贷款的条件有西藏在线咨询 2022-02-27我曾经也苦恼过这个问题,现在总算知道了,下面一起来看看住房公积金交多少年才可以申请公积金贷款吧?申请公积金贷款的条件:1、按照住房公积金制度连续缴存住房公积金两年以上(含两年)且未提取帐户资金;2、借款人及配偶在本市购建普通自住住房。3、借款人及配偶无不良贷款信用记录,无未清偿贷款,没有为其他借款人提供担保。4、借款人购建房行为(指签订购建房合同时间)发生在提出贷款申请之前1年之内。符合以上所述的
-
打算买房子申请贷款,公积金哪些情况下可以提取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27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一)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二)离休、退休的;(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四)出境定居的;(五)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六)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七)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且户口迁出本市的;(八)非本市户籍职工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不在本市就业且离开本市的;(九)职工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