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权与监护权之法理比较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27 09:30:43 92 人看过

所谓隐私权是自然人所享有的、对个人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私生活秘密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包括对私人活动和私人领域,以及与私人活动和私人领域相关的私人信息的隐瞒权、利用权、维护权和支配权[5]。监护是民法上所规定的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设定监督保护的一项制度。[6]民法上设立监护制度,既是补救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行为能力上的缺陷,从而使其民事权利能力得以实现;同时,它又有防止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不法行为,从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重要功能。由此可见,隐私权和监护权所保护的都是私权,都属于人身权范畴。但是,它们之间无论是在保护的主体上、时间上、范畴上,还是在作用上都存在着诸多差异。

1、受保护的民事主体的重点不同。隐私权保护的是所有自然人,其中包括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并不是这一利益所要保护的主要对象,其保护的主要的和重点的对象,应该是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广大人群。就数量而言未成年人只占少数,就隐私的利益而言,未成年人个人私生活那点小秘密微不足道。监护权则不同,它所要保护的只是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其保护的面虽然较之隐私权保护的面要窄,但重点突出,利益集中。就被监护群体的数量而言,除精神病和间隙性精神病患者之外,全部是未成年人,他们人数最多,社会成分最广;就监护权所要保护的利益而言更为全面,更加突出。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涉及国家、家庭和未成年人个人的长期的和根本的利益。未成年人一旦失足,三者利益都将受到较大损害,其中,受害最为严重的是未成年人本人和其家庭,他们是直接受害者。

2、受保护的民事主体的保护时间不同。隐私权是从自然人出生起到死亡止。随着自然人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其隐私的内容也在逐步宽泛而复杂,显示出终身性和有差别性的特征。监护权是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起,到享有民事行为能力或恢复民事行为能力止。其中随着未成年人的不断成长和进步、民事行为能力的不断提高,到成年止,其监护的力度在逐步减弱,体现出阶段性和有差别性的特征。由此可见,对隐私权的利益保护显示出长期性和递进性的特点;对监护权的利益保护显示出暂时性和递减性的特点。

3、受保护的民事主体所保护的价值利益不同。隐私权的立法主旨是个人私生活免受他人不法侵害,使自然人在自己的活动空间里享受充分的自由。显而易见,隐私权保护的仅仅是个人私生活,拓展的仅仅是私人的活动空间。而监护权的立法主旨是监督和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特别是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健康权、受教育权、其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等等权利。显而易见,这是一种全面保护,从生存到健康,从受教育到其它合法权益,其中包括隐私权在内的所有权利,保护的是人的基本权利。

4、保护对象的外延和内含不同。监护权和隐私权虽然都属于人身权保护的范畴,但是从内含和外延来考察,隐私权的外延比较窄,内含局限性大,它只属于人身权中的人格权,并且是人格权中的一小部分。同时各民事主体的认识程度不同,对隐私的内含要求也不同,具有可变性。有些人把尊姓大名、在哪里高就、工资多少作为隐私而无可奉告,有些人则认为是公开的秘密,如数家珍,一一奉告。监护权的外延比较宽泛,内含比较丰满。它不仅包含人格权也包含身份权,不仅具有身上权,同时也有身外权。未成年人的这些权利是法律赋予的,因此也是固定不变的,都应该在监护人的监督和管理之中。

5、两种权利存在的状态不同。隐私权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消极的、静态的权利。监护权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积极的、动态的权利。

隐私权和监护权的法理比较,展示的是法律所调整的利益、得失,要求我们在司法实践中权衡利弊,区别对待,对此实施有效救济。其主要对策就是通过对两种权利发生碰撞时社会价值的评估,以牺牲最小的社会利益来创造和获取最大的社会利益。

一、人身权利包括哪些

人身权可分为人格权与身份权

人格权

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基于其法律人格而享有的、以人格利益为客体、为维护其独立人格所必需的权利。

具体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信用权。

1、生命权

生命权是指人身不受伤害和杀害的权利或得到保护以免遭伤害和杀害的权利,取得维持生命和最低限度的健康保护的物质必须的权利。也是人权最基本的权利。

2、身体权

身体权是指自然人对保持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完整而依法享有的权利。身体权有其独特的保护范围,对身体权的侵害行为,不以对身体的侵害造成生命、健康的损害为必要。

3、健康权

健康权是指自然人保持其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的技能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权利。

4、姓名权

姓名权是指公民决定其姓名、使用其姓名和变更其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权利,是以姓名利益为内容的权利。主要包括姓名的命名、使用、变更并排除他人的妨碍和侵害。

5、名称权

名称是指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参与民事活动时,为区别于其他组织而为自己确立的一个特定标志。法人的名称应能反映其营业性质、业务活动及隶属关系。

6、肖像权

肖像是指公民身体的外部表现,并通过传统美术和现代科学将人身体的外部表现在客观上再现,如通过雕塑、摄影、画像等。肖像反映的是肖像者的真实形象和个性特征,所以肖像与特定人的人格不可分离。所以肖像权是公民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利益并排斥他人侵犯的一种人身权利,是以公民的形象、特征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

7、名誉权

名誉是指社会或他人对特定公民、法人的品德、才干、信誉、商誉、资历、功绩等方面的评价和总和。名誉权就是公民、法人依法享有的,有关自己的社会评价不受他人侵犯的一种人身权利。

8、隐私权

隐私权又称个人生活秘密权,是指自然人不愿公开或让他人知悉个人秘密的权利。

9、信用权

民事主体所具有的经济能力在社会上所获得的相应信赖与评价所享有的保有和维护的人格权。作为民事主体的自然人和法人,都依法享有信用权,其他任何人不得非法侵犯,征信机构也不能侵害这种权利。

一般人格权:人格独立权、人格自由权、人格尊严权。

身份权

身份权是指公民或法人依一定行为或相互之间的关系所发生的一种民事权利。身份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它不仅为权利人的利益而设立,同时也为相对人的利益而设立,因此权利人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各项身份权利,也必须履行相应的法定义务。

身份权主要有包括:配偶权、亲权、亲属权(监护权)、荣誉权、知识产权中的身份权(著作权、发明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3月29日 19:2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隐私权相关文章
  • 儿童监护权和监督权的比较分析
    儿童监护权和监督权不一样,监护权是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所享有的监督、保护的身份权。监督权主要包括五项内容,即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儿童监护权问题可以自行协商解决吗儿童监护权问题可以自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法院判决。两岁以下儿童原则上与母亲生活在一起,两岁以上儿童应从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原则上应尊重儿童的意愿。在司法实践中,两个孩子原则上一个抚养一个。父母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2023-07-06
    149人看过
  • 比较隐私权和名誉权的不同有哪些
    一、比较隐私权和名誉权的不同有哪些隐私权与名誉权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隐私权与名誉权主体不同。隐私权仅自然人享有;而名誉权不仅自然人享有,法人、其他组织也享有。2、隐私权与名誉权客体不同。隐私权的客体是自然人不愿为他人知晓或不宜公开的秘密;而名誉权的客体是公众对特定人的社会评价。3、隐私权与名誉权侵害方式不同。侵害隐私权的方式常见的是未经自然人同意或授权而披露、传述、散布、窃取他人的个人隐秘事项;而侵害名誉权的方式常见的是侮辱和诽谤。4、隐私权与名誉权侵害的内容不同。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人散布、公开的内容并非捏造、虚构的,而是事实;而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人散布的内容是捏造、虚构的.并非事实。5、隐私权与名誉权侵害行为人的心理状态不同。侵犯隐私权可能出于故意也可能出于过失;侵犯名誉权大多是一种直接故意行为。6、隐私权与名誉权侵害行为人的主观目的不同。侵犯隐私权的行为人主观上可能不具有目的,也可能
    2023-04-27
    188人看过
  • 典权与不动产质权之比较研究
    典权制度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两汉时期,已有典权存在。如《后汉书·刘虞传》:虞所赉赏,典当胡夷,即为一例。唐律12卷中关于田之规定,亦与典权有关[1](p947)。典权为我国特有之制度,综观世界各国法律,没有与其吻合者。惟有国外民法中之不动产质权与我国典权制度颇有类似之处,笔者拟就国外不动产质权与我国典权制度作一比较研究,以廓开迷雾,深入了解典权之本质,并通过研究国外不动产质权制度,从中发现可供典权制度借鉴之价值,俾求对我国物权理论及立法的完善有所启示和帮助。一、国外民法之不动产质权制度我国民法将质权的标的规定为动产和权利,故仅有动产质权与权利质权之分。日本民法除动产质权与权利质权之外,更有不动产质权。法国民法的质权制度,有动产质权和不动产质权,而无权利质权。德国、瑞士及我国台湾地区,均未规定不动产质权。因此,本文有关国外不动产质权制度的研究,将只依赖于法国与日本的有关法律规定。依法国民法,
    2023-06-09
    403人看过
  • 专家说法 家庭 监护权 隐私权共存
    一位父亲为了解女儿在大学里的生活,用网上QQ交友聊天方式,探得女儿心底秘密后,热心读者纷纷打进本报教育热线()讲述各种各样的看法。一位家长更提出了质疑:父母行使监护权有没有侵犯孩子的隐私权?记者特别采访了法律、教育专家。家长:我们应有监护权在成都工作了近10年的东北人霍先生打进本报热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孩子要谈“隐私权”的话,家长就该跟他们讲“监护权”。法律上规定了的,未成年人必须要听监护人的话,家长拥有监护权,可以对子女进行监督和指导。“不能说我们偷看他们的日记、信件、QQ留言、手机短信等就是违法的,因为我们也有相应的监护权!”律师:监护权应合理实施对于家长和孩子的质疑,记者采访了四川合泰律师事务所律师何佳林,他说,父母在行使监护权时一定要注意,偷看孩子的日记、信件、QQ留言和手机短信等行为,都属于侵权行为,在行使“监护权”的同时也应顾及孩子的“隐私权”不受侵犯,这就需要父母采取合
    2021-11-16
    395人看过
  • 监护权和抚养权哪个比较重要
    监护权和抚养权的区别:监护权基于亲权而产生,抚养权基于血亲(包括拟制血亲)而产生,有监护权并不代表有抚养权。1、监护权不受父母之间婚姻关系解除的影响夫妻离异之后,父母对子女的监护权不受影响,因为,父母对子女的亲权、监护权不受父母之间婚姻关系解除的影响。父母离异之后争夺的是子女的抚养权而不是监护权,因为,监护权是法定的,如果父母一方没有对子女有犯罪行为、虐待行为或者对该子女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取消的,父母任何一方对未成年子女都拥有法定监护权。父母对子女的监护权是自然权利,属于亲权的一部分,与由谁抚养没有法律逻辑关系。也就是说丧失抚养权的一方仍然对子女拥有法定监护权。2、监护人并不都是应对被监护人尽抚养义务的人父母作为成年子女的监护人,父母负有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但有的情况下,监护人并不是抚养人。实际上,只有当监护人同时又是抚养人时,他对被监护人才既要尽抚养义务,也要承担监护责任。
    2023-06-19
    151人看过
  • 浅论学生隐私权之保护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雏权意识不断增强,有效保护个人隐私已经成为关系个体生存质量的重要任务;而学生作为社会当中一个重要的群体,在学校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学生隐私权被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通过对学生管理中常易侵犯学生隐私的情况加以分析,探求保护学生隐私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学生;隐私;保护一、隐私权的含义及其法律界定隐私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称谓,如在日本被称为私生活”;在法国被称为个人生活”;而在我国大陆民法理论中一般被称为隐私”。隐私权作为法律上的一种权利,首先应是公民个人的隐私权,而不能包括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其秘密信息所享有的权利;其次,隐私权的客体应为隐私,即包括公民所有的私人信息和私人领域。但是,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应受公共利益的限制,对任何违反法律法规、有悖于公序良俗的行为,任何人都有权揭露。因此,笔者认为,对隐私权较为合理的定义应为:隐私权是指自然人在不
    2023-06-13
    306人看过
  • 隐私权包括肖像权吗,隐私权与名誉权之间的区别
    隐私权不包括肖像权,但包括了不得以电话、信息的方式侵扰他人、不得以拍摄的行为侵犯对方。与名誉权的区别在于主体不同、客体不同、侵害方式不同、侵害内容不同、心理状态不同等等。一、隐私权包括肖像权吗隐私权不包括肖像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第一千零三十三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五)
    2023-07-01
    313人看过
  • 监护方式:协议监护与意定监护的比较
    指定监护实际上是法定监护的延伸,仍属法定监护范畴。协议监护指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可以协议确定监护人,协议监护人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协议监护和指定监护区别如下:1、范围不同;2、方式不同;3、原因不同。亲权和监护的区别亲权和监护权的区别:1、性质不同。亲权是亲属法上的身份权;监护权是亲属法以外的身份权。2、权利主体不同。亲权是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身份权;监护权是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身份权3、产生原因不同。亲权基于亲属关系产生;监护权基于法律规定而产生。监护权包括:1、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利;2、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其他合法权益;3、对被监护人进行监督、教育、抚养;4、属于监护权的其他权利。亲权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亲权是基本身份权;父母根据自己的身份自然发生;2、亲权以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为目的;3、亲权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
    2023-07-16
    436人看过
  • 未成年人隐私权和父母监护权的法理冲突
    我们说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权,从它开始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存在着冲突的基础,这是因为,它们本来就是两个互不包容的利益载体。因此,二者在法理上不可避免的要发生冲突。1、主体竞合产生角色冲突。自然人享有隐私权,未成年人享有被监护权。隐私权和被监护权在未成年人这个被保护的主体上竞合。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监护未成年人是其法定职责。因此,父母的监护权和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在父母这个保护主体上竞合。在这里,未成年人一方面充当依附者的角色,处于被管教、被呵护的地位。另一方面又充当主导者的角色,处于独立的和主动的地位。而父母在其中则分别处于与未成年人完全相反的角色和地位。这种角色冲突,使得双方处于两难境地,特别是承担对未成年人监护重任的父母,更是如此。一旦上升到法律层面、司法工作者则处于尴尬境地。2、客体竞合产生内容冲突。父母监护权的客体是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未成年人隐私权的客体是未成
    2023-06-24
    196人看过
  • 债权担保保证与保全之比较
    债的保全和担保的区别是什么担保是指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双方约定,为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实现债权人的权利的法律制度。担保通常由当事人双方订立担保合同。债的保全,是指法律为防止因债务人的责任财产不当减少给债权人的债权带来损害,允许债权人代债务人之位向第三人行使债务人的权利,或者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与第三人的法律行为的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六条【担保物权的定义】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五百三十五条【债权人代位权】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债权或者与该债权有关的从权利,影响债权人的到期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相对人的权利,但是该权利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第五百三十八条【无偿处分时的债权人撤销权行使】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
    2023-06-13
    75人看过
  • 隐私权保护与名誉权保护的区别有哪些,隐私权的内容
    一、隐私权保护与名誉权保护的区别有哪些隐私权保护与名誉权保护的区别主要有:1.隐私权与名誉权保护方式不同。隐私权的保护只能通过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进行;而名誉权的保护还可以通过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的方式进行。2.隐私权与名誉权主体不同。3.隐私权与名誉权客体不同。4.隐私权与名誉权侵害方式不同。5.隐私权与名誉权侵害的内容不同。6.隐私权与名誉权侵害行为人的心理状态不同。侵犯隐私权可能出于故意也可能出于过失;侵犯名誉权大多是一种直接故意行为。7.隐私权与名誉权侵害行为人的主观目的不同。侵犯隐私权的行为人主观上可能不具有目的,也可能具有恶意目的或善意目的;而侵犯名誉权的行为人的主观目的是为了毁损、贬低他人名誉。二、隐私权包括哪些内容隐私权包括以下三点内容:1.对自己的隐私进行隐瞒,不为他人所知的权利;2.对自己的隐私享有积极利用,以满足自己的精神、物质等方面需要的权利;3.对自己
    2023-06-17
    92人看过
  • 软件著作权保护与计算机程序专利保护之比较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的许多科技企业在对新产品进行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时,存在着严重的误区。即:企业的新产品,特别是涉及软件创新的新产品,只要有软件著作权登记证,就足以保护新产品的技术成果。但是,采取什么样的法律形式来保护技术成果的权益,并不是取决于技术成果的具体内容。企业应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技术成果,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各种法律方法有充分的了解。本文仅以涉及软件创新的新产品的法律保护为例,初步探讨了版权保护与专利保护的异同及其各自的优缺点,我们应该理解,如果技术成果只涉及计算机程序本身,就程序本身而言,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属于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而不是专利保护的对象。软件只能受版权和技术秘密的保护。涉及计算机程序的技术成果,只有解决技术问题,采用技术手段,能够产生技术效果的,才属于专利保护的对象,将计算机程序输入到公知的计算机中,形成计算机控制的装置或计算机控制的生产方法,将计算机程序和计算
    2023-05-07
    458人看过
  • 电子家长:监护权和隐私权如何权衡
    新闻回放:近来,一种专门管理青少年使用电脑及上网的监控软件电子家长在广州一些家庭中流行起来。通过这套由教育部、广州市教育局、共青团广州市委等部门要求学校推荐家长使用的软件,不但可以过滤不健康的网站,家长还可看到孩子的上网记录、聊天记录等。赞成让家长履行好监护权电子家长除了过滤网络中的色情、暴力内容外,最奇特的功能是能使家长看到孩子的上网记录,了解孩子网上的交往对象,查看孩子的聊天记录等。这无疑使家长对孩子上网情况了解得更全面,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上网,避免孩子与不良的人交往变坏,或沉醉于虚无的网恋。另外,青少年学生心理、生理发育尚不成熟,缺乏是非判断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慢慢学坏。而且两代人的代沟很难消除,父母不知道孩子心里到底想什么,教育和引导就不知从何入手。现在好了,通过电子家长的强大功能,家长可以暗地里了解到孩子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从而可以及时阻止一些孩子不良的发展苗头
    2023-06-05
    364人看过
  • 新著作权法与旧法比较
    法律综合知识
    1、增加行政部门查封扣押权。2、规定"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3、增加“作者出租权”等。《著作权法》第十六条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本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外,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
    2024-05-02
    423人看过
换一批
#人格权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隐私权
    词条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隐私权作为一种... 更多>

    #隐私权
    相关咨询
    • 董事与监事哪个权力比较大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5-26
      董事与监事哪个权力比较大 1、董事与监事在经营决策权方面,董事绝对大于监事; 2、而在监督权方面,监事对董事拥有独立的监督权。 3、所以两者无法比较谁的权利更大,只能是在某方面比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五十四条 监事可以列席董事会会议,并对董事会决议事项提出质询或者建议。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公司的监事发现公司经营情况异常,可以进行调查; 必要时,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协助其工作,费用由公
    • 夫妻之间隐私权如何保护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17
      我国现行法律对于夫妻这类特殊主体的隐私权无明确规定。夫妻之间确实存在隐私权的保护问题,因夫妻主体身份的特殊(义务主体是自己的配偶),隐私的范围相对社会一般公民而言要狭窄很多。夫妻个人信息中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收入情况、居住情况等,在一般公民身上属于个人隐私的内容,但在夫妻之间彼此应享有知情权。因此,这些信息的相互知晓不会造成对配偶一方隐私权的侵犯,当然,配偶一方未经对方同意不应对外公开、散播这些
    • 抵押权与债权谁比较
      海南在线咨询 2021-11-04
      法律规定,工程款优先权是指发包人未按约定支付工程款,与其他债权相比,承包人有优先受偿权。工程款优先权优先于抵押权。同样,优先权优先于当事人申请保全后对财产的债权。
    • 而法律保护隐私权
      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31
      隐私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 什么是隐私权,如何理解隐私权的含义,如何保护商家、法人依法隐私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2-15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生活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受他人侵扰、知悉、使用、披露和公开的权利。它包括如下几层含义:第一,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隐私权是基于自然人的精神活动而产生,法人作为组织体并没有精神活动,故无隐私可言。法人对其经营活动的信息享有的权利可依商业秘密不受侵犯而得到保护。第二,隐私的内容包括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生活信息。只要未经公开,自然人不愿意公开、披露的信息都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