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逃逸都会认定为全责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12 15:54:38 218 人看过

交通事故逃逸都会认定为全责。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担全部责任: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为逃避法律责任追究,当事人弃车逃逸以及潜逃藏匿的,如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责任。

交通事故逃逸案件能这样分析和认定吗?

公安部内网交管局事故处理的论坛,是事故处理民警交流讨论的一个好地方。有民警就一起逃逸事故提出问题来讨论,网友江郞据此写了一篇题为《慎重使用未注意观察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文章,阐明自己的观点[文章附后]。

为了便于分析,有必要将该事故的网友提供简要案情在这儿重复一下:

傍晚,天未全黑,一男子在机动车道上推行自行车,男子欲登上自行车时,左脚踩空连人带车倒在机动车道上,被自行车压着双脚。男子欲挣扎着起来的时候,被一同向行驶的低速汽车碾压(养蜂人看到男子被自行车压着,本来要跑过来扶起男子,不料养蜂人跑向男子时,男子被碾压)。男子当场死亡。低速汽车逃逸,最终被查获。

在分析案情时,江文是基于这样的分析来开始一步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作为驾驶员,发现一男子在机动车道上推行自行车的情况以后,所做的第一个判断应该是:虽然该男子在机动车道上推行自行车是一个运动过程,但是,该过程有明确的方向性。所以,确认该是稳定的运动状态。其次,确认本车与推行自行车男子的横向距离。如果该推行自行车男子与本车有足够的横向间距,那么,该驾驶员可以维持固有的驾驶状态。由于本案中没有证据证明该驾驶员在驶近推行自行车男子的时候与本车没有保持足够的横向间距,所以,应该确认驾驶员保持了足够的横向间距。

总结江文在以驾驶员的角度对自行车的分析,可归结为三点:

一是证明自行车是一个有明确方向性的稳定的运动过程;

二是既然自行车是一个方向明确的稳定的运动过程,那驾驶员就可以维持固有的驾驶状态;

三是因为是逃逸案件,本案中没有证据来证明自行车与货车保持了足够的横向安全间距,所以应当确认驾驶员保持了足够的横向安全间距。

从江文对事故中自行车的分析可以得出,这已经不是在分析了,而是在猜测,再在自己猜测的基础上现来得出结论。

理由一,根据事故简要案情中表述,自行车先是在道路(机动车道)上推行,从欲登上自行车,到左脚踩空连人带车倒在机动车道上,最后到被自行车压着双脚,是一个连贯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一个方向明确的稳定的运动过程。事实上这个过程恰恰是一个不稳定的过程。如果是一个方向性明确的稳定运动过程,最起码自行车也应该稳定地骑行一段。

理由二,就算自行车是一个方向性明确的稳定的运动过程,当这个过程出现在货在前方,依照我国法律(全世界可能都一样)的规定,驾驶员应该采取必要的避让措施,尽最大可能来避免事故的发生。如果只是因为自行车是一个方向性明确的稳定的运动过程,驾驶员就可以维持固有的驾驶状态,不仅违法,也是不人道的。在现代社会,驾驶人员在作业高速运输工具时负有谨慎驾驶的高度注意义务,在发生险情时负有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避免损害发生的结果回避义务。

理由三,由于本案货车在事故发生后逃离现场(最终被交警部门查获),致使案件的一些证据消失,没法证明自行车与货车之间的横向或纵向安全间距。没法证明安全间距,能不能就应当确认驾驶员保持了足够的横向安全间距呢?答案显然是不能。照江文的逻辑,那么为什么不能应当确认自行车保持了足够的横向安全间距呢?在这里,我们不知道江文是基于什么理由得出这种应当确认的结论的。

为了说明自己观点,江文又说:

当男子欲登上自行车时,左脚踩空连人带车倒在机动车道上,被自行车压着双脚的事实证明,该推行自行车男子突然间在横向上改变了自己的运动状态,使车辆足够的横向间距突然间不足甚至失去。

当男子欲挣扎着起来的时候,被一同向行驶的低速汽车碾压的时候,由于没有证据证明同向行驶的低速汽车在该推行自行车男子突然间在横向上改变了自己的运动状态的情况下还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避让,所以,本案中以低速汽车方未注意观察路面情况作为理由是没有证据支持的,所以,认定低速汽车方负次要责任就更无从谈起了。(其实,正常的交通事故都是无法避让,而不是驾驶员有意不避让)。

江文在这段文字中表述的观点,可以归结为三点:

一是自行车突然倒地使横向安全间距不足或失去;

二是当男子挣扎着起来时,被货车碾压,是自己导致横向安全间距不中或失去的必然结果;

三是没有证据证明货车司机未注意观察路面情况,所以定货车责任是无从谈起的;

在强调证据的江文中,所谓的自行车突然倒地使横向安全间距不足或失去,同样也没有证据支持(有的只有江文的猜测),这时江文不沿用上面没有证据来证明,,,,安全间距,所以应当确认,,,,保持了足够的横向安全间距的观点了,而把一切都归结到自行车身上,反正死者不能说话。你倒地的,是你弄得安全间距不中或失去的,你被碾压,是你造成货车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避让,你的死,货车没有责任,货车未注意观察路面情况是没有证据支持。在这里,我们没有看到对事故双方行为的分析;也没看到肇事后对事故现场和事故证据的破坏逃逸的行为,是否放任了事故损害后果扩大的分析,以及这种行为对事故责任认定的影响的分析。这一切在江文中,都由死者来买单了。这样对死者公平吗?

一般逃逸事故的事故事实,基于目前的技术条件通常不能够完全弄清楚。那么这个弄不清楚怨谁,当然是怨逃逸的车辆。驾驶员的逃逸行为,除了逃避法律追究和民事赔偿外,还有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他的逃逸行为也是他自己放弃证明自己有无过错或过错大小的行为。同时也是放任事故后果向更加严重的后果转变的行为。为了保障包括逃逸事故驾驶员在内的事故当事人的权益,《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专门规定包括这种行为在内的一些特别行为下的事故认定原则和方法,其意义不止是惩罚肇事逃逸这种行为。

本案中,驾驶员是怎么操作的,是怎样处理这种情况的,有没有过错,过错程度怎样,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通过对事故的现场勘察、调查的情况以及检验鉴定等手段经分析判断来证明的。但逃逸驾驶员的主观故意,对于他自己来说,他行为使他自己放弃了这种证明。他理所当然的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无论他的主观如何,在客观上,他的行为表明是自愿承担事故后果责任的。在本案中也没有证据支持驾驶员已经保持了足够的横向安全距离。除了横向安全距离外还有纵向安全距离,还有驾驶员具体的操作等问题也是事故认定中应该分析考虑的,但逃逸行为使分析考虑这些行为的基本(现场)条件丧失了。

为了进一步解脱逃逸驾驶员应负的责任,江文又提出了一个观点:

该案发生瞬间,并不是由于男子在机动车道上停留,而是男子欲登上自行车时,左脚踩空连人带车倒在机动车道上,被自行车压着双脚,而是该推行自行车男子突然间在横向上改变了自己的运动状态,使足够的横向间距突然间不足甚至失去。

所以,正确的事故原因表述应该是该推行自行车男子突然间在横向上改变了自己的运动状态。而该男子改变运动状态的行为,没有证据证明是有意而为,所以,这个后果应该是意外后果。

由于该男子的意外后果导致了车辆足够的横向间距突然间不足甚至失去才是事故发生的原因!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应该确认该案为意外交通事故。

还有一个办法:由于本案中没有证据证明该驾驶员在驶近推行自行车男子的时候与本车的横向间距,以及汽车在该推行自行车男子突然间在横向上改变了自己的运动状态的情况下还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避让,所以,该案事故认定中只公开证据,不做具体事故责任划分为宜。

江文的意思是,你自行车突然倒地,使安全间距不足或失去了,你不是有意的,你的行为意外,所以货车碾压你并逃逸,也是意外,整个事故也就是意外事故了。

如果按照江文的说法,自行车真的是意外,驾驶员也真的确实没法避让,但驾驶员的逃逸行为已使案件的意外性质发生了变化。因为驾驶员的逃逸行为也使证明事故是意外的基本条件丧失了,同时也放弃了对于事故后果向更加严重后果发展的法定的控制义务。更何况,自行车行为的意外是否就必然导致整个事故的性质就能够变成意外?这里面可能并没有等号可划。

事故是什么性质虽然是事故固有的,但有时也是可以转变的,同时也是事故发生后才能得出的。逃逸是事故发生后的行为,我们认定事故的工作,也是在事故发生之后。根据事故发生后的情况来最大程度地还原事故真实的事实是事故认定和事故责任确定的关键。当事故认定因当事人的逃逸而无法得出结论时,法律对于事故认定中的这种例外进行具体规定。《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无论是基于事故的原因责任,还是基于侵权法意义上的民事责任,本案中的逃逸驾驶员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对于逃逸事故的法律规定,江文有不同的观点:

逃逸是事故发生后行为人对法律追究和法定救助义务的逃避,是逃逸行为人对事故处理的态度,而非对事故发生的态度,是一种事后行为。而事故认定原则的主客观要件是针对事故发生时的客观行为作用和对事故发生的主观心态,并未涉及对事故发生后逃逸行为的法律界定。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的发生只能基于过失主观心态和过失行为,而逃逸行为都是事后故意心理支配下的故意行为,以事后行为作为认定行为人在事故发生时的过错程度,显然与法理不符。

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后果完全转嫁到逃逸当事人身上,违背了合法、公正的原则。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情况下作出认定逃逸人承担全部责任的结论显然是违反民事侵权纠纷证据规则的,无论逃逸人的逃逸行为对现场和证据造成了多大程度的破坏。调查交通事故的事实、作出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为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在无法收集足够的证据以履行该职责时将无法履行职责的后果归责于逃逸当事人亦显然是不合法、不公正的。

再简要归纳江文的意思:

一是,肇事逃逸是事故后的行为,以事故后的行为来认定事故发行时的过错,是与法不符的(《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一条)。

二是,逃逸事故造成事故警察无法查证,无论逃逸行为对现场和证据造成了多大程度的破坏,你都不能定逃逸人的责任,你定了,你是违反了事故认定的规定(《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一条)。

三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将查不清的逃逸案件,归责于逃逸人是不公正的。

事故认定是基于事故的事实,交通事故的事实包含着事故双方发生事故时的行为、事故的过程和事故发生后的损害后果。当逃逸人在发生事故之后,不履行法定的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义务时,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很可能因为司机的一逃了之,造成得不到及时抢救而死亡事故结果。司机的逃逸行为在这里,就不是什么事故后的行为了,而应该是事故发生事实中的一个重要行为。把逃逸行为排在事故发生之后而不放在事故损害结果发生之前来分析事故,是片面的。

交通事故中的逃逸案件是交通事故中性质最为恶劣的案件之一,在相关机制不完善的今天,逃逸事故造成事故死伤者得不到及时的抢救治疗,使死伤人员的家庭得不到相应的赔偿。为此,《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专门制定了这类事故的责任认定原则,这没什么不公,这和事故认定的原则和方法并不矛盾。《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九十一条是事故认定的原则和方法,而《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九十二条是对例外情况的补充。法律用专门的条款来对这种例外进行规范,并增加了限制性条件,这也是法律的功能。九十一条和九十二条共同构成了事故认定全部方法。也就是说,对于九十二条规定的情形,由于用九十一条无法完成事故认定,专门制定了特别的原则和方法来认定事故责任。我们不能机械片面地理解事故认定,因为这种对例外的规定,也是事故认定的一种原则和方法。

分析事故,我们可以仔细分析事故中的片段,但可能最后还要综合事故的所有因素,立足于事故的全过程,来分析讨论事故。对于逃逸案件的责任认定,《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是再清楚不过的了。我们不能因为与我们自己的观点相同,就强调要依法办事,对于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又质疑法律法规的公正和公平。

我们用九十一条规定来否定九十二条认定的事故责任,是没有道理的。

另外还有一个好玩的地方,江文的标题是《慎重使用未注意观察认定交通事故责任》,但文章对用未注意观察来认定事故只用了一行字,数一下就30来字,而文章通篇谈的是逃逸事故和对《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九十二条的质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附:

慎重使用未注意观察认定交通事故责任

2006年12月5日,公安网上发表了一个题目为《请机哥爪哥蜻蜓哥给点意见》的帖子,笔者全程翻阅了所有的跟帖,提出一些观点与大家商榷。

帖子:傍晚,天未全黑,一男子在机动车道上推行自行车,男子欲登上自行车时,左脚踩空连人带车倒在机动车道上,被自行车压着双脚。男子欲挣扎着起来的时候,被一同向行驶的低速汽车碾压(养蜂人看到男子被自行车压着,本来要跑过来扶起男子,不料养蜂人跑向男子时,男子被碾压)。男子当场死亡。低速汽车逃逸,最终被查获。

责任认定讨论时大家持两种不同意见:(1)认定低速汽车的逃逸行为,由低速汽车方负全部责任。(2)根据现场遗留证据:A男子在机动车道上停留,认定男子负主要责任;B低速汽车方未注意观察路面情况,认定低速汽车方负次要责任。本人倾向由低速汽车方负全部责任,但是参加讨论人员是六人,票数是3比3。诚心的请几位老哥指点。

分析第二种事故认定意见。

网友若智发言男子在车动车道,且先自行倒地,应负次责;逃逸车负主责。网友苏汉支持这个观点。

网友老顽固观点如果细节属实,可以考虑认定自行车方次要责任。

网友东林居士支持低速货车有逃逸情节,应为全责,但自行车方有明显过错,此案货车主,自行车次的观点。

首先审查本案中的证据。

道路:由于一男子在机动车道上推行自行车,接着左脚踩空连人带车倒在机动车道上,所以,该案发生在机动车道上。

光线:天未全黑的证据表明发生事故的时候视线比较差。

作为驾驶员,发现一男子在机动车道上推行自行车的情况以后,所做的第一个判断应该是:虽然该男子在机动车道上推行自行车是一个运动过程,但是,该过程有明确的方向性。所以,确认该是稳定的运动状态。其次,确认本车与推行自行车男子的横向距离。如果该推行自行车男子与本车有足够的横向间距,那么,该驾驶员可以维持固有的驾驶状态。由于本案中没有证据证明该驾驶员在驶近推行自行车男子的时候与本车没有保持足够的横向间距,所以,应该确认驾驶员保持了足够的横向间距。

当男子欲登上自行车时,左脚踩空连人带车倒在机动车道上,被自行车压着双脚的事实证明,该推行自行车男子突然间在横向上改变了自己的运动状态,使车辆足够的横向间距突然间不足甚至失去。

当男子欲挣扎着起来的时候,被一同向行驶的低速汽车碾压的时候,由于没有证据证明同向行驶的低速汽车在该推行自行车男子突然间在横向上改变了自己的运动状态的情况下还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避让,所以,本案中以低速汽车方未注意观察路面情况作为理由是没有证据支持的,所以,认定低速汽车方负次要责任就更无从谈起了。(其实,正常的交通事故都是无法避让,而不是驾驶员有意不避让)。

因为男子在机动车道上停留,所以,就是认定男子负主要责任的理由吗?笔者以为值得探究。

该案发生瞬间,并不是由于男子在机动车道上停留,而是男子欲登上自行车时,左脚踩空连人带车倒在机动车道上,被自行车压着双脚,而是该推行自行车男子突然间在横向上改变了自己的运动状态,使足够的横向间距突然间不足甚至失去。

所以,正确的事故原因表述应该是该推行自行车男子突然间在横向上改变了自己的运动状态。而该男子改变运动状态的行为,没有证据证明是有意而为,所以,这个后果应该是意外后果。

由于该男子的意外后果导致了车辆足够的横向间距突然间不足甚至失去才是事故发生的原因!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应该确认该案为意外交通事故。

还有一个办法:由于本案中没有证据证明该驾驶员在驶近推行自行车男子的时候与本车的横向间距,以及汽车在该推行自行车男子突然间在横向上改变了自己的运动状态的情况下还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避让,所以,该案事故认定中只公开证据,不做具体事故责任划分为宜。

关于逃逸承担事故责任的问题

逃逸是事故发生后行为人对法律追究和法定救助义务的逃避,是逃逸行为人对事故处理的态度,而非对事故发生的态度,是一种事后行为。而事故认定原则的主客观要件是针对事故发生时的客观行为作用和对事故发生的主观心态,并未涉及对事故发生后逃逸行为的法律界定。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的发生只能基于过失主观心态和过失行为,而逃逸行为都是事后故意心理支配下的故意行为,以事后行为作为认定行为人在事故发生时的过错程度,显然与法理不符。

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后果完全转嫁到逃逸当事人身上,违背了合法、公正的原则。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情况下作出认定逃逸人承担全部责任的结论显然是违反民事侵权纠纷证据规则的,无论逃逸人的逃逸行为对现场和证据造成了多大程度的破坏。调查交通事故的事实、作出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为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在无法收集足够的证据以履行该职责时将无法履行职责的后果归责于逃逸当事人亦显然是不合法、不公正的。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一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担全部责任:

(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

(二)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

为逃避法律责任追究,当事人弃车逃逸以及潜逃藏匿的,如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责任,但同时有证据证明逃逸当事人有第一款第二项情形的,不予减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4日 17:3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履行职责相关文章
  • 开车撞到狗逃逸可以认定为交通事故逃逸
    开车撞到狗逃逸属于交通事故逃逸。狗属于财物,只要是出了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所以撞到小狗以后,狗主在,应该跟狗主协商,狗主不在,应向路边店铺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方便与狗主人联系。也可以选择打110。轻微交通事故逃逸如何认定?(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的;(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
    2023-07-30
    309人看过
  • 交通事故认责任与肇事逃逸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
    交通事故责任依法可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交通事故逃逸,肇事逃逸负全责是原来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筆事后逃逸的,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它的前提是使事故无法认定的,才负全责。一、哪几种情况负全部责任当事人逃逸或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当事人一方有条件报案而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当事人各方有条件报案而均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同等责任。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机动车一方应当负主要责任,非机动车、行人一方负次要责任。二、三七责任误工费的赔偿比例是多少?交通事故责任划分三七的说法实际是不准确的,应该是30%或者70%的赔偿比例交通事故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1、一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
    2023-03-09
    211人看过
  • 对方逃逸交警会开交通事故认定书吗
    对方逃逸交警可以开交通事故认定书。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六条: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尚未侦破,受害一方当事人要求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当事人书面申请后十日内,根据本规定第六十一条确定各方当事人责任,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并送达受害方当事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受害人情况及调查得到的事实,以及受害方当事人的责任。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后,已经按照前款规定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六十一条重新确定责任,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分别送达当事人。重新制作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除应当载明本规定第六十四条规定的内容外,还应当注明撤销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一、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内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内容为交通事故是否有损害结果的发生;当事人驾驶过程中是否有交通违法违纪行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
    2023-02-04
    166人看过
  • 交通事故全责逃逸如何量刑
    一、交通事故全责逃逸如何量刑交通事故全责逃逸,涉嫌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责任人不满十六周岁或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不构成交通肇事罪,承担民事或行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二、轻微交通事故逃逸怎样处理轻微交通事故逃逸,不构成犯罪,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扣除驾驶证12分,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领取。在交通事故中,肇事司机可能无责任或只有部分责任,但如果逃逸,导致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司机就要负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
    2024-01-22
    117人看过
  • 交通事故怎么认定逃逸,交通肇事逃逸构成犯罪吗
    一、交通事故怎么认定逃逸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一)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二)客观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从刑法理论来看,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对行为的客观方面予以认定。如果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或者虽有交通违规行为但该违规行为与结果没有因果关系,或者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仅负同等责任或者次要责任,或者交通行为在所造成的结果尚未达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标准的,或者在负事故全部责任或主责的情况下仅致1人重伤,但又不具备酒后驾驶、无执照驾车、无牌照驾车情形之一的,即便行为人事后有逃逸行为,
    2023-04-19
    199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可以协商吗,交通事故逃逸如何认定?
    一、交通肇事逃逸可以协商吗交通肇事逃逸可以协商,双方当事人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之下,实际上是可以关于赔偿方面的问题协商。造成犯罪的不能协商私了。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刑法》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明知自己发生了交通事故,为逃避事故责任,故意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一种违法行为。有两种情况:1、人和车都在事故发生后逃离事故现场;2、弃车逃逸,即当事人将车留在现场,人逃
    2024-01-21
    202人看过
  • 交通事故逃逸,需要付全部责任吗?
    在实践中,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如果驾驶员逃逸,大部分会被认定在交通事故中承担全部责任,法律上的依据主要是国务院的行政法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另外还有公安部的规章《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证据灭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表明了立法上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原则是根据交通事故的当事人的各自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的后果所起的作用及过错的程度来确定个当事人的事故责任。这原则规定要求认定事故责任应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考虑,即客观行为和当事人主观上的过错程度对发生事故所起作用。在主观上就是有过
    2023-08-15
    216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一定会承担全部责任吗?
    在实践中,发生道路后,如果驾驶员逃逸,大部分会被认定在交通事故中承担全部责任,法律上的依据主要是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另外还有公安部的规章《程序规定》第四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证据灭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表明了立法上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原则是根据交通事故的当事人的各自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的后果所起的作用及过错的程度来确定个当事人的事故责任。这原则规定要求认定事故责任应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考虑,即客观行为和当事人主观上的过错程度对发生事故所起作用。在主观上就是有过错有责任,无过错无责任,仅一方有过错则一
    2023-06-27
    153人看过
  • 交通事故如何认定逃逸
    法律综合知识
    一、交通事故如何认定逃逸交通事故逃逸的认定,要看驾驶人是否在造成交通事故后,有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交通肇事逃逸,首先行为人应当有违章驾驶的行为,并且因违章驾驶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在认识到事故发生后,主观上有逃避法律责任的故意,并实施了逃离现场的行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一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担全部责任:(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二)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为逃避法律责任追究,当事人弃车逃逸以及潜逃藏匿的,如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责任,但同时有证据证明逃逸当事人有第一款第二项情形的,不予减轻。二、交通事故出险如何理赔交通事故造成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根据规定,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依法在机动车交通
    2024-01-19
    153人看过
  • 如何认定道路交通事故逃逸,交通事故逃逸的处罚
    一、如何认定道路交通事故逃逸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二、交通事故逃逸的处罚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
    2024-01-04
    120人看过
  •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中,都有哪些情况会认定为全部责任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认定为全部责任的情形有:1、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2、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证据灭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3、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
    2024-04-20
    410人看过
  • 哪个部门认定交通事故逃逸责任?
    交通事故逃逸责任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定。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规定,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承担全部责任:1、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逃逸的;2、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为逃避法律责任追究,当事人弃车逃逸以及潜逃藏匿的,如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责任,但同时有证据证明逃逸当事人有第一款第二项情形的,不予减轻。交通事故逃逸责任划分是什么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一律认定为全责,具体责任有:1、行政责任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该规定是对交通事故逃逸人员行政方面的制裁,其将被吊销驾照且终生不能再取得,且不论其造成的交通事故后果大小。2、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这里所说责
    2023-07-07
    106人看过
  • 交通事故后逃逸离开还能认定肇事逃逸吗
    不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离开现场的,不能认定为肇事逃逸。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有三个方面:(一)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为从主观方面来看,在犯罪恶意上是很小的,是对现场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无疑问,其逃逸行为还是直接故意所致。所以无论何种情形,行为人在逃逸时都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逃逸行为有直接的故意,这是行为人的主观方面。(二)客观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从刑法理论来看,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对行为的客观方面予以认定。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
    2023-02-21
    317人看过
  • 驾驶人逃逸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1、事故因当事人逃逸,而无法认定当事人责任的场合,无论事故各方的实际责任如何,均推定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2、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双方均无责任,即意外事故,也要由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逃逸方有安全违法行为或驾驶有错误,他方没有过错,逃逸方负全责;3、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事故当事人双方均有责任,在确定过错比例的基础上适当减轻逃逸方的责任;一、交通事故责任不明该如何协商赔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判定时,是否可以要求对方赔偿,应看情况而定:1、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1)若事故责任无法判定时,推定机动车一方承担全责;(2)若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3)如果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2、如果是机动车与机动车的交通事故,事故责任无法判
    2023-03-16
    421人看过
换一批
#合同履行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提前履行合同如果符合当事人约定的不需承担违约责任。合同成立后,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当事人提前履行损害对方当事人利益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对不履行合同的可以在合理情况下让其进行赔付、承担违约责任。合同履行不符合约定的违约责任如下: 1、要... 更多>

    #履行职责
    相关咨询
    •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全责要怎么认定,一定是逃逸的人全责吗?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27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刑法》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导致事故无法认定责任的,由逃逸者承担全部责任。 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本身是一种很严重的过错,但并不是逃逸就一定负全部责任。若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交通违法行为,也有过错,
    • 怎样认定交通事故逃逸责任,交通事故逃逸责任如何认定?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6-11
      1、因当事人逃逸,而无法认定当事人责任的推定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 2、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双方均无责任,由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逃逸方有安全违法行为或驾驶有错误,他方没有过错,逃逸方负全责。 3、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事故当事人双方均有责任,在确定过错比例的基础上适当减轻逃逸方的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
    •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弃车逃逸责任全责吗
      山东在线咨询 2023-07-11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弃车逃逸,应当负全责。 如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责任,但如果有证据证明逃逸当事人有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行为的,不予减轻。
    •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还能认定为肇事逃逸吗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8-15
      要。 1、法律规定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21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2、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没有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根据《刑法》第133条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肇事后逃逸的,属法定的加重情节,伤者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可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
    • 肇事逃逸后,事故责任怎么认定,交通事故逃逸是否承担全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4-22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解释: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是一种很严重的过错,但并不是逃逸就一定负全部责任。若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交通违法行为,也有过错,则要根据双方的过错对于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来确定交通事故责任。如果无法证明对方当事人有过错,或虽有过错但与交通事故无关,或者因逃逸导致现场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