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使用虚构事实的欺骗方式,因此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借款虚构事实借钱的行为满足诈骗四要件,那么借钱时虚构事实就构成诈骗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大家在借钱给他人的时候,除了注意对方的还款能力外,还需要注意对方是否是在用虚假的理由骗取欠款。在出借钱款时,要求债务人提供担保人能够有效的避免日后出现借款不能拿回的情形。
一、女朋友借钱不还属于诈骗吗?
借钱不还属于债务纠纷,一般不属于诈骗的。但是如果借款人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出借人借钱的,并且借到钱后故意逃跑,恶意占有出借人借款的;
那么借款人涉嫌刑事诈骗,出借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追究借款人的诈骗罪的刑事责任。
二、借名贷款对方不还会判刑吗
一般而言,由于借名贷款所涉及到贷款资料、贷款用途都可能虚假,因此,借名贷款不仅是严重违规,而且在很多时候已经触犯了法律。如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欺骗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以上公私财物的行为,可能构成诈骗罪,会判刑的。明知借名贷款还违法发放贷款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将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承担刑事责任。
“借名”贷款出借的不仅仅是名字。“名义”借款人与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并获得贷款后,若无充分证据证明银行在与其签订借款合同、发放贷款时明知实际借款人另有其人,“名义”借款人仅是借名贷款。那么,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名义”借款人作为合同载明的借款人,应当承担还款责任。
对于名义借款人:
(1)替他人贷款时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碍于情面盲目地替人贷款。
(2)如确定要以自己名义替人贷款,可采取委托方式,使自己成为受委托人,最好是签订三方协议,免除自己的还款责任。
(3)要求实际借款人作为担保人提供足额担保。
(4)关注实际借款人的还款情况,督促实际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还本付息;还要注意保存相关的证据,以保障将来向实际借款人进行追偿。
法律依据:《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借款拖欠用虚假理由是否构成诈骗罪?
60人看过
-
虚构借款理由,是欺骗行为吗
340人看过
-
借款诈骗:以虚假理由为手段
485人看过
-
高利贷逼债后,虚构理由骗取借款用于还债算诈骗吗
197人看过
-
朋友虚构理由不还钱是不是诈骗
425人看过
-
借款诈骗:编造理由是否构成刑事罪?
494人看过
借款指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借入的资金,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信托贷款等。借款也可以指当事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借入的资金,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信托贷款等。借款合同也是一般的民事合同,应当适用民事诉讼法律以及相... 更多>
-
在网上借款显示借款人虚构理由不还,是否构成诈骗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1-08以虚假理由借款具有欺诈性质,是否构成欺诈罪由法律认定。如果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虚假理由,使他人陷入错误意识处分财产,则成立诈骗罪行为人以虚假理由借钱取得财产,但行为人也承诺其债权债务关系,承认对他人的财产利益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是一直拖拖拉拉,不成立诈骗罪,只是单纯的民事逃避债务关系。
-
借钱来了以虚假的理由是否构成诈骗?青海在线咨询 2022-11-04虚假理由借钱不一定算诈骗。 以虚假理由借款具有欺诈性质,是否构成诈骗罪以法律规定认定。普通的借钱拖延只能算是民事纠纷,协商不能的可以起诉后申请强制执行。 如果借钱人存在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属于诈骗,可以报警处理。
-
虚假理由借钱其家人答应还钱构成诈骗吗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181、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以虚假的理由借钱后,借款人的家人代替借款者还款的,一般是不会构成诈骗的,如果不还款的,就会构成诈骗。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
-
&&&虚假理由借钱一直拖算诈骗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4-05-10虚假理由借钱一直拖,如果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他人陷入错误意识处分财产,算诈骗。具体处罚如下:1、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到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
借款后跑了算诈骗嘛?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2-311、不能简单将借款后跑路等同于诈骗,更不能简单认定为诈骗罪。区别在于: (一)行为人的主观意图不同 诈骗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即行为人在借钱时就具有不归还的意图,而正常的借贷人在借款时却具有归还的意思,往往只是因为客观原因造成债务不能及时归还。 (二)行为人采取的方式不同 诈骗人在借款时都会采用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手段,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误的认识,,而正常借贷中,借款人往往会如实的告知其借款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