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第三十一条 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在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指定监护人。
依据本条第一款规定指定监护人前,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处于无人保护状态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或者民政部门担任临时监护人。
监护人被指定后,不得擅自变更;擅自变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监护人的责任。
阅读本篇文章,我们就能够了解,在民法典上,精神病人的界定是怎样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可能比较容易的分辨出精神病人的一些特征,但是我们不能只凭着一己之见来进行判断。
-
监护人可以拒绝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赠与吗
103人看过
-
被监护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精神病人怎么处理
329人看过
-
答: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之间的婚姻,当事人禁止结婚。
386人看过
-
民法典中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哪些行为
199人看过
-
什么情况视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376人看过
-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同监护人签的是假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241人看过
监护,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民事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履行监护职责的人称为监护人,受到监督和保护的人是被监护人。 早在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里就有关于为浪费人和精神病人设置监护的规定。但当... 更多>
-
精神病人无民事行为能力如何解除监护人限制天津在线咨询 2022-05-21证明由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开具《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由谁来担任海南在线咨询 2022-01-18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亲属; (五)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规定的监护
-
被监护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精神病人如何处理天津在线咨询 2022-05-20证明由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开具《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
限制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是否可以协议离婚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17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离婚不能协议离婚。因离婚涉及到身份关系,不能适用民事代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在不能正确表达自身意志的情况下,不能通过民政局协议离婚,只能通过法院诉讼离婚。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作为原告提出离婚诉讼。首先,必须变更法定代理人。要变更其父母等近亲属为代理人。其次,在离婚诉讼程序中或离婚诉讼程序前,必须通过一个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特别程序,
-
认定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为什么要山西在线咨询 2023-06-11认定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向法院提出申请,并由法院作出判决。主要原因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对成年人的权益影响重大。将成年人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既是对辨认识别能力不足的成年人的保护,也是对这些成年人自由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限制,因此必须通过法定程序进行。此外,这些成年人辨认识别能力缺失的程度也有所不同,一般人难以认定,宜由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