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过失致十人以上死亡判刑怎么判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27 17:42:56 89 人看过

过失致人十人死亡量刑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

一、过失致人死亡怎样判定

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认定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二、过失杀人罪是什么意思

过失杀人罪指的是杀人罪的过失型,具体而言此罪指的是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致他人死亡的行为,此罪的认定主要核心在主观方面,即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的死亡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造成他人死亡。以及还有一种过失类型,即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其行为可能会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但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他人死亡。

三、肇事车辆过失致人死亡的认定标准

交通肇事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区别的要点在于事故发生的时空条件。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交通肇事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没有杀人的故意,但由于过失导致了他人死亡后果发生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有的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的死亡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造成他人死亡;有的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其行为可能会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但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他人死亡。过失致人死亡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1日 03:4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怎么判断是不是过失致人死亡
    一、怎么判断是不是过失致人死亡要评定某一行为究竟是否构成了过失致人死亡罪行,需要我们运用全面且深入的方法进行细致的综合剖析:首先,必须明确过失致人死亡罪,也就是因为疏于或不负责任地造成他人生命的丧失的行为。疏忽大意之过失共有两种类型:其一为行为人本应当预计到他自身的行为可能招致他人的死亡,然而却因为疏忽大意而未能曾经意识到这点,终于铸就了他人的死亡悲剧;其二便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尽管行为人已然预见到其行为有可能招来他人的死亡后果,但这种预见仅仅源于他们对于自身能力的过分自信,从而导致他人的不幸离世。接下来,我们还需审视行为者与其受害者之间的联系,以及案件的起始原因,整个过程、结果,实施犯罪的手段,发生事件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相应的环境条件等等。这些因素将对我们全面理解案件真相有所帮助,同时也便于我们判断行为人所持有的内心动机及其过失的严重程度。最后,我们还须小心地区别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恶意
    2024-04-02
    60人看过
  • 问:过失致人死亡需不需要判刑?
    过失致人死亡的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要承担刑事责任。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是:1、行为人具有致人死亡的行为;2、客观上必须发生了致人死亡的结果;3、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客观要件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客观要件主要有:1.客观上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这是本罪成立的前提。2.行为人必须实施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在这里,行为人的行为可能是有意识的,或者说是故意的,但对致使他人死亡结果发生是没有预见的,是过失。本罪属结果犯,行为的故意并不影响其对结果的过失。这点同有意识地实施故意剥夺他人生命行为的故意杀人罪不同。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可以分为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和不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两种情况。3.从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必须具有间接的因果关系,即被害人死亡是由于行为人的行为造成
    2023-07-05
    342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判多长时间刑期
    一、过失致人死亡判多长时间刑期过失伤害罪致人死亡,一般是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要是犯罪情节比较轻的话,则可以对行为人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定义为因过失而致人死亡的行为,即要求行为人的行为是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且客观上发生了死亡的事实,与此同时还要求这两者在刑法的角度上存在因果关系。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需具备四个要素:1、客观上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这是本罪成立的前提;2、行为人必须实施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3、行为人的行为可能是有意识的,或者说是故意的,但对致使他人死亡结果发生是没有预见的,是过失。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可以分为作为的过失致人亡行为和不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两种情况;4、从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必须具有间接的因果关系,即被害人死亡是由于行为人的行为造成的。二、过失致人死亡怎么判定?1.过于自信的过人致死与间接故意杀人的界限。二者的共同点是
    2024-01-23
    153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私了还要判刑吗
    一、过失致人死亡私了还要判刑吗过失致人死亡私了还要判刑。过失致人死亡罪总归还是剥夺了他人的生命,造成了活生生的人死亡的结果,所以尽管赔偿私了还是需要受到法律制裁。对于过失行为致人死亡的犯罪事实,在进行审查和认定时,应当第一时间对过失的行为来进行合法的认定,必须在达到过失的情节下才可以认定其过失的犯罪行为,如果不属于过失行为,而是属于故意行为导致的,那么可以构成故意杀人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构成本罪,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1、客观上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这是本罪成立的前提;2、行为人必须实施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在这里,行为人的行为可能是有意识的,或者说是故意的,但对致使他人死亡结果发生是没有预见的,是过失。本罪属结果犯,行为的故意并不影响其对结果的过失;3、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必须具有间接的因果关系,即被害人死亡是由于行为人的行为造成
    2024-01-15
    216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罪量刑标准,过失致人死亡罪
    一、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标准为: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二)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是:1、行为人具有致人死亡的行为;2、客观上必须发生了致人死亡的结果;3、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三)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主体;(四)本罪在犯罪主观上的表现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两种,该过失是针对死亡结果而言。本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在司法实践中,有人往往将过失伤害致人死亡的案件定为过失伤害致死,尤其是对于因过失当场致人重伤,但由于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而死亡的案件,更容易被认定为“过失重伤(致死)罪”。我们认为这种做法不仅于法无据,而且也不符合犯罪构成原理。“过失伤害致人死亡”,实质
    2023-08-13
    113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定义、量刑
    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解释】本条是关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处刑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过失犯罪,是指由于过失导致他人死亡后果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前者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造成他人死亡。后者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其行为可能会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但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他人死亡。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过失,而是由于其他无法预见的原因导致他人死亡的,属于意外事故,行为人不负任何刑事责任。关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罚,本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规定:“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也就是说,过失致人死亡,除本条的一般规定外,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
    2023-06-11
    185人看过
  • 是否可以对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定减刑?
    过失致人死亡罪可能判缓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3条的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可以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情节较轻的话,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这就说明过失致人死亡罪有可能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对于缓刑的适用条件是,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那就是说,如果说犯了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符合以下几种情形的,是可以宣告缓刑的,第一种,犯罪情节较轻。第二,有悔罪表现。第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第四,宣告缓刑对于所居住的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一般来说,只要符合缓刑的适用条件,就可以适用缓刑与罪名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过失致人死亡罪量刑标准,过失致人死亡罪一、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标准为: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二)本
    2023-07-02
    481人看过
  • 男子自学按摩致66岁老人死亡,过失致人死亡怎么判
    一、男子自学按摩致66岁老人死亡近日,广东深圳,罗湖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因按摩导致66岁老人死亡的案件。高中辍学的小曹通过自学成为一名理疗师。66岁的老陈在被小曹按摩后,身体出现异常被送医,1个月后病重不治身亡。司法鉴定认为老陈的根本死因是小曹的按摩导致。最终,法院判决小曹犯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二、过失致人死亡怎么判过失致人死亡罪应该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过失犯罪,是指由于过失导致他人死亡后果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前者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造成他人死亡。后者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其行为可能会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但由
    2023-06-22
    205人看过
  • 抢劫过程中过失致人死亡不应判处死刑
    抢劫过程中过失致人死亡不应判处死刑吗?答案是不一定的,按罪行轻重决定。抢劫致人死亡如何处罚?《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根据罪行轻重,量刑幅度很大,一般来说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这里所说的致人重伤、死亡,是指行为人在抢劫过程中,因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而直接导致被害人重伤、死亡,其特征在于:1、客观上出现了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结果;2、这种重伤、死亡的结果是由抢劫的暴力或者其他方法等手段行为所直接造成的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3、行为人对这种严重结果的发生在主观上有罪过,
    2023-03-16
    412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罪该如何认定,过失致人死亡要判多少年
    一、过失致人死亡罪该如何认定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认定标准: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2.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是:(1)行为人具有致人死亡的行为;(2)客观上必须发生了致人死亡的结果;(3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3.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主体;4.本罪在犯罪主观上的表现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两种,该过失是针对死亡结果而言。二、过失致人死亡要判多少年刑法规定,犯过失致人死亡的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规定: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也就是说,过失致人死亡,除本条的一般规定外,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中也有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况。如刑法第115条关于失火、过失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害方法致人死亡的规定,第133条关于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规定。在这些情
    2023-06-26
    203人看过
  • 怎样判断一个人是否犯有过失致人死亡罪?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犯罪构成是:1、对象要求,本罪侵犯的对象是他人的生命权;2、客观要求,本罪客观上表现为过失致人死亡;3、主要要件,本罪的主要要件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4、主观要件,本罪主观上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结果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过失致人死亡罪赔偿标准(一)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二)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1、城镇居民为: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年[60周岁以上的为(实际年龄-60);75周岁以上为5年];2、农村居民为: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60周岁以下为20年(含);60周岁以上:=(实际年龄-60);75
    2023-07-11
    328人看过
  • 团伙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刑要看什么
    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判刑标准如下:1、是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2、要有死亡的事实。要注意的是:行为人的行为一定要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4-05-01
    314人看过
  • 交通事故过失致人死亡是否判刑?
    一、交通事故过失致人死亡是否判刑?1、交通事故过失致人死亡是判刑,交通事故过失致人死亡的规定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2、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二、过失致人死亡罪要赔偿多少钱1、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2、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
    2024-01-14
    345人看过
  • 车祸过失致人死亡能够不判刑吗
    一、车祸过失致人死亡能够不判刑吗1、交通过失致人死亡要判刑。因为过失致人死亡罪触犯了《刑法》,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2、交通过失致人死亡,涉嫌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3、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由于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二、车祸致人死亡应该如何判刑呢如果是在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情况下因为意外发生车祸,不会被判刑,只需要承担行政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即可。如果是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车祸造成人员死亡的,认定构成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逃逸造成
    2024-01-18
    491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过失致人死亡判多少年,过失致人死亡的判刑标准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7-27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 过失致人死亡罪会判刑吗,过失致人死亡罪如何量刑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4-26
      1、过失致人死亡的受害人应当得到赔偿; 2、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付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被害人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等费用 3、法律依据: 1)《刑法》(1997修订)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 绑架过失致人死亡几罪,绑架过失致人死亡应该怎样判刑?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2-14
      致人死亡是指故意致人死亡还是过失致人死亡?如果致人死亡是指故意致人死亡,定绑架罪从重处罚;如果致人死亡是指过失致人死亡,定绑架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并罚。
    • 过错过失致人死亡,判刑后,怎么处理?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16
      过失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233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过失致人死亡和间接故意杀人之间界限比较模糊,故而在量刑上,因为罪名轻重不同,导致结果差别很大,但仔细去琢磨,其实也能够区分,前者是极力避免死亡结果发生的,后
    • 怎么判定过失致人死亡罪?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6-21
      过失致人死亡罪规定在我国《刑法》第233条,指的是犯罪行为人因过失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本罪认定的关键在于行为人的主观状态,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将会导致受害人死亡的后果,但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到了,却轻信可以避免。轻信可以避免是区分间接故意的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关键,如果行为人已经预见到了,但明知不能避免,依然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构成间接的故意杀人罪。本罪的客观方面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