诬蔑诽谤罪是如何定罪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7-12 14:57:43 103 人看过

一、诬蔑诽谤罪是如何定罪

在确定诬蔑和诽谤犯罪是否成立时,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关键因素:

首先,行为人需蓄意编造不实信息;

其次,这些虚假信息必须被公之于众;

第三,此类行为对受害者的声誉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

最后,行为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若某人的行为满足以上所有条件,那么他有可能被判定犯有诬蔑和诽谤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诬蔑诽谤罪定罪量刑如何处罚

对于公然实施暴力或其它非法手段污蔑贬损他人名誉,或捏造虚假事实恶意中伤他人声誉的行为,若情节恶劣者,应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等刑事处罚或剥夺其政治权利。

然而,诬告和诽谤属于自诉案件范畴,受害人需自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在举证过程中遇到困难,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必要的协助与支持。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非法持有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

(二)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三)吸食、注射毒品的;

(四)胁迫、欺骗医务人员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

在裁定是否构成诬蔑和诽谤犯罪时,必须考察以下几个关键因素:首先,行为人有明确意愿去编造无根据的信息,并且将这些虚假消息公诸于众;其次,此类行为对受害者的名誉产生了实际的、不可逆转的损害;最后,这种行为的恶劣程度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如果上述所有条件都得到满足,那么行为人就有可能被认定为犯下诬蔑和诽谤罪。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法律对于诬蔑和诽谤罪行进行评价和惩处的基本准则。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1日 07:2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什么是诽谤罪和污蔑罪
    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事实,公然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犯本罪的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一、刑法诽谤罪最低立案标准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某些虚构的事实,足以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罪的立案标准是:1、涉嫌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应予立案。2、侮辱罪是情节犯,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予以立案追究。二、侮辱员工犯法吗?老板侮辱员工的行为属于犯法,如果是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三、网上发帖违法标准网上发帖属于涉嫌犯诽谤罪。诽谤罪是以暴力或者其他方
    2023-03-09
    327人看过
  • 污蔑什么诽谤罪
    法律综合知识
    故意对他人进行恶意污蔑,这是典型的诽谤犯罪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明确规定,倘若有人采用暴力手段或者其他方式,公开、毫无顾忌地侮辱他人或者是编造毫无依据的事实进行诽谤,情节恶劣、严重者,即有可能触犯诽谤罪这一法律红线。若在这种情况下,受害人选择向当地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然而由于取证过程中的诸多困难,法院有权委托公安机构提供必要的协助工作。另外,如果该诽谤行为已经给社会秩序及国家利益带来严重威胁与损害,即便没有受害人的直接控诉,相关部门亦可依法对此类案件进行严肃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
    2024-08-12
    288人看过
  • 根据多少条告诬蔑诽谤
    法律综合知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告污蔑诽谤,侮辱诽谤行为指的是行为人通过捏造、夸大、扭曲事实的方法对他人实施言辞上的人身攻击的行为。任何用侮辱、诽谤、捏造事实,散布流言蜚语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使受害人遭受精神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创伤,遭受其他不利后果,都是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5-05
    321人看过
  • 媒体污蔑诽谤罪如何界定和处罚
    侵犯性犯罪中,把诽谤视为一种罪行的形式,在严谨的法律定义中,我们称之为诽谤罪。而所谓的诽谤罪,是指恶意编造、扩散虚假信息,以此来严重贬低他人声誉和人格的恶劣行为。要准确地界定诽谤罪,需满足以下四个关键要素:第一,存在编造虚假事实的行为;第二,这些虚假事实已经被公开传播;第三,这种行为必须是针对某一具体的个人或群体;第四,其行为已经达到足以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严重程度。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如果有人通过暴力手段或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且情节严重的话,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等严厉惩罚。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诽谤罪属于自诉案件,除非对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造成严重威胁,否则需要受害者亲自向法院提出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
    2024-08-17
    132人看过
  • 污蔑诽谤罪怎样顶罪
    法律综合知识
    依据我国法律体系中明文规定,在涉及到污蔑及诽谤罪的案件中,任何形式的替人担责的行为均是不被认可且不受法律保护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明确指出,侮辱他人以及诽谤他人的行为,虽属自诉范畴内的罪行,但唯有对社会公共秩序与国家整体利益造成极为严重损害时方可适用此条款。这就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个人应当独自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得通过让他人替自己受罚而逃避应有的法律后果。如果出现有人企图替代他人担责的事件,则这种行为将被视为违法行为,引发的结果可能为不仅替代当事人要承担法律责任,原本的犯罪者也会面临相应的法律处罚。据此可以清晰地看出,任何企图以他人身份代替自己承担污蔑诽谤罪的责任的行为都是逾越法律红线的违法之举,我们应该坚决反对这样的行为,并尽可能避免其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2024-08-10
    287人看过
  • 法律如何判定污蔑和诽谤行为是否定罪
    在出版物中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分别以侮辱罪或者诽谤罪定罪处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污蔑和诽谤罪的构成要件:1.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2.客观方面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3.主体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单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4.主观方面本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侮辱诽谤罪怎么定罪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侮辱罪。故意捏
    2023-07-04
    430人看过
  • 肆意污蔑诽谤能定罪吗
    法律综合知识
    肆意污蔑诽谤情节严重的能定罪,涉嫌诽谤罪。诽谤应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应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构成诽谤罪的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肆意污蔑诽谤能定罪吗的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n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
    2022-06-27
    66人看过
  • 2023污蔑罪和诽谤罪赔偿金额如何确定
    污蔑罪和诽谤罪赔偿金额如何确定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我国是没有污蔑罪的,如果因污蔑、诽谤行为构成犯罪的,被害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赔偿金一般依据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等因素确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法律、行政法规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诽谤罪行为表现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
    2023-05-28
    230人看过
  • 污蔑诽谤罪指哪些
    法律综合知识
    关于诽谤诋毁侵犯罪,这是一种以暴力手段或者其它不当方式公开对他人进行恶意侮辱,或者散播虚假谣言进行诽谤,从而造成恶劣影响的犯罪行为。根据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法规规定,如果以上述犯罪方式造成的负面效果达到严重程度,即可判定犯有侮辱罪或者诽谤罪,并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等严厉的法律制裁。若受害者对此提出控告,并且该行为已经严重威胁到社会公共秩序以及国家整体利益,即便受害者未曾提出控告,相关责任人仍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对于那些通过互联网等信息传播渠道实施的诽谤行为,倘若受害者向人民法院提出控诉却因证据收集困难而无法提供充分证明,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必要的协助与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
    2024-08-07
    418人看过
  • 如何处理涉嫌诬告诽谤罪
    对于涉及到的诬告、诽谤罪行的案件,首要步骤即为搜集充足相关证据,例如书面文件、实物证据、证人证词以及音像资料等等,用以证实对方蓄意编造不实信息,实施诬告、诽谤行为,且给您带来了严重损害和消极影响。随后,应尽快选择向公安部门举报此项事件,公安机构将按照实际情况展开深入详尽的调查。若涉事案件具备刑事立案的条件,该机构将会在法定范围内依法启动刑事诉讼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7-31
    497人看过
  • 法律如何规定污蔑诽谤?
    我国刑法对污蔑诽谤的规定主要出现在侮辱罪中,故意捏造虚假事实损害对方人格及名誉,属于亲告罪类型,需要告诉才处理,法定量刑是情节严重的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诬告陷害罪是更为严重的诽谤,不仅意图损害对方的人格及名誉,还向国家司法机关告发,使他人陷入刑责追究,最高可处十年有期徒刑。法律规定诽谤罪可以是企业吗法律规定诽谤罪不可以是企业,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而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如:散布虚假消息,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搞垮对方。这种行为即使造成了严重后果,只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而不构成诽谤罪。不能构成诽谤罪的行为1、泄露并宣扬他人隐私,给他人名誉造成不良影响的,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不构成诽谤罪。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3、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有不实成分的,也不应以诽谤
    2023-06-30
    334人看过
  • 诬告他人诽谤罪如何处理
    蓄意捏造事实以诋毁他人,达到使他人名誉受损程度严重者,需承担相应的刑事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文规定: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进行诽谤,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对于诽谤罪的判定,需要全面权衡诸多因素,例如诽谤行为的手段、内容、传播范围以及对受害人所产生的影响等等。若有人故意捏造并散播虚假事实,足以贬低他人人格尊严,破坏其社会声誉,且情节严重者,便有可能触犯诽谤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8-02
    415人看过
  • 诽谤罪是什么意思污蔑诽谤罪怎么量刑
    一、诽谤罪是什么意思(一)诽谤罪概念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二)诽谤罪的构成特征1、犯罪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2、犯罪客观方面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
    2023-04-07
    348人看过
  • 污蔑罪和诽谤罪的标准是怎样定的
    公民名誉权利受损之行为在法律中被归纳为两个独立罪名,即侮辱罪与诽谤罪。前者主要是利用暴力或其它方法,公开侮辱他人的尊严,损害他们的名誉,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将会构成刑事犯罪。而后者则是指那些故意捏造并散发虚假信息,这些信息足以贬低他人的人格,破坏他们的名誉,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同样会构成刑事犯罪。这两种罪行的主要区别在于,侮辱罪通常是通过言语、动作等方式来实施的,并不一定需要捏造虚假事实;然而,诽谤罪则强调的是故意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至于如何判断“情节严重”,一般是从行为的手段、方式、后果等多个角度进行考虑。例如,多次实施侮辱、诽谤行为,导致受害人出现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或者在公共场合公然侮辱、诽谤他人,对社会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
    2024-08-07
    249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诬蔑诽谤罪怎样告,会如何量刑呢?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3-29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 诬蔑诽谤罪多少条能构成犯罪
      海南在线咨询 2023-01-1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告污蔑诽谤,侮辱诽谤行为指的是行为人通过捏造、夸大、扭曲事实的方法对他人实施言辞上的人身攻击的行为。任何用侮辱、诽谤、捏造事实,散布流言蜚语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使受害人遭受精神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创伤,遭受其他不利后果,都是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 诬蔑诽谤罪怎样告,判刑是怎样的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3-01
      诽谤罪由受害者本人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此罪告诉才处理。关于量刑: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 该如何定罪污蔑诽谤造谣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25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就会构成侮辱罪,应负刑事责任。 此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依据刑法规定,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 诬蔑罪和诽谤罪我要怎么收集证据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0-03
      诽谤罪是指捏造并散布某种事实,足以败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本罪客观上表现为捏造并散布某种事实,足以败坏他人名誉的行为。首先,必须有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捏造,是指无中生有、凭空制造虚假事实。所捏造的事实,是有损对他人的社会评价的、具有某种程度的具体内容的事实。由于捏造事实,容易使人误信,因而对他人名誉的损害程度比侮辱更为严重。如果行为人散布的是有损他人名誉的真实事实,则不构成诽谤罪。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