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罪取保候审幺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7-10 10:05:06 202 人看过

一、故意杀人罪取保候审幺

故意杀人罪乃严重的刑事犯罪之一,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对于故意杀人者,将面临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严厉惩罚;若情节相对轻微,则将被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故意杀人罪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均极少有机会获得取保候审的批准。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明确规定,取保候审仅适用于那些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或者是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并不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危害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

然而,由于故意杀人罪的性质极其恶劣,犯罪嫌疑人和被告往往无法满足上述条件,故而难以获得取保候审的批准。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司法实践中,故意杀人罪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一般情况下都无法获得取保候审的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二、故意杀人罪客观方面是什么

蓄意谋杀罪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于:

首先,该犯罪行为必须包含剥夺他人合法生命的情节;

其次,这种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被认定为非法性质,也就是说,其违反了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

再次,直接性故意杀人罪称之为已完成型,其既遂条件是展现案犯已经成功使被害者丧失生命;而间接性的故意杀人罪亦须有被害者失去生命这一情况才能被判定。

然而,在进行最终判断时,必须要明确证明行为人实施的具体危害行径与被害者殒命的后果之间确实存在着必然的、不可替代的联系,这样我们才能依据事实认定行为人应承担相应的罪责。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我国的法律制度中,故意杀人罪被视为一种极为严重的刑事犯罪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之规定,对于此类犯罪分子,将面临严厉的惩罚。鉴于此,对于这类案件,被告人通常无法获得取保候审的机会。因为,取保候审这一措施主要是针对那些情节较轻或者不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危害的犯罪嫌疑人而设立的。然而,由于故意杀人罪的性质极其恶劣,通常情况下并不符合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1日 16:4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贩毒罪可以取保候审幺吗
    一、贩毒罪可以取保候审幺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之明确规定,若符合以下情况者,均可用取保候审制度予以替代监管:有可能被判处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或者独立适用上述刑种惩罚的行为;存在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量刑可能性且已采取了取保候审措施,确保不会给社会带来任何危害的情况。针对贩卖毒品这项严重犯罪行为而言,如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者有可能被判定为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同时在实施取保候审后能够保证不对社会产生危害性影响,那么根据该法律条款,贩毒罪是完全有理由向法院提出申请取保候审的。然而,决定是否核准取保候审最终还是要由司法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与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
    2024-07-31
    55人看过
  • 取保候审会打电话幺
    法律综合知识
    一、取保候审会打电话幺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明文规定,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然而,此项法规并未明确指出在取保候审期间是否有必要通过电话等通讯手段向被取保候审人进行告知,但明确了解除取保候审时应立即通知被取保候审人以及相关单位。因此,尽管并无直接条款规定取保候审期间是否必须进行电话通知,但从该法条的立法精神来看,很有可能会采取电话或者其他适当方式与被取保候审人保持联络,以保证法律程序的顺利推进及保障被取保候审人的知情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
    2024-07-12
    415人看过
  • 取保候审保证金全退幺
    法律综合知识
    一、取保候审保证金全退幺对于取保候审保证金能否完全退还这一问题,需依据特定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依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明确规定,取保候审乃是专为特定情形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所设立的一种强制约束措施,旨在防止其产生任何可能危害社会安全的风险。至于保证金的退还事宜,往往与其自身的行为及案件发展进程密切相关。若在取保候审阶段内,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能够严格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无任何违背取保候审职责的行为,那么在一般的情况下,该保证金应在案件完结之后予以全额返还。然而,如若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有违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则保证金有可能会被部分或全部扣留。因此,是否能全额退还保证金,还需结合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来加以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
    2024-07-18
    174人看过
  • 取保候审还能拘留幺
    法律综合知识
    一、取保候审还能拘留幺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之明文规定,对犯罪嫌疑人施行取保候审之期,最长不宜逾越十二个月。在此期间,既不应中止或终止对该案情的调查与起诉,也不能停滞对审理进程的推进。倘若查明其的确不应承担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期限已经届满,亦应马上解除此项强制作息安排。然而,该法条未曾明确规定在实施取保候审期间,是否可对犯罪嫌疑人施行拘留。一般而言,取保候审属于一种保证手段较为宽松的强制措施,其主要目的在于确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无需被羁押的前提下,能够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起诉以及审判等工作。而拘留则是一种羁押手段,通常适用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且存在逃避侦查可能性的情形。因此,若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了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或者又出现了新的犯罪行为,那么司法机关有权依法对其实施拘留措施。但是,这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司法机关的判断来决定,因为
    2024-07-13
    392人看过
  • 有案底能取保候审幺
    法律综合知识
    一、有案底能取保候审幺若受过起诉但已被判定无罪或不起诉的犯罪记录人员并不构成累犯条件,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相关规定,符合其中任一情况者,均可申请实施取保候审。然而,若该类人员已经形成累犯行为,需注意的是,患有重大疾病且生活无法自理,或是正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的女性,在采取取保候审措施时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的情况下,方可进行此类申请。此外,若案件审理期限即将届满,而案件仍未得到妥善处理,需要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也可依法办理取保候审手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
    2024-07-07
    327人看过
  •  取保候审能否用于涉嫌故意杀人案件?
    该段内容讲述了取保候审的特定条件以及故意杀人罪的危害和刑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故意杀人罪刑罚一般在3-10年有期徒刑之间,因此符合特定条件的个人无法享受取保候审的权利。符合特定条件的个人才能够享受取保候审的权利,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故意杀人罪是一种严重罪行,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相对较大,因此无法实施取保候审。具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对此罪的处罚都是比较重的,一般都是在3-10年有期徒刑之间进行处罚。 【 刑 法 规 定 】 故 意 杀 人 罪 的 最 高 刑 罚 是 ?故意杀人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处死刑;情节较轻的,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对于故意杀人罪,我国刑法采取了极其严厉的打击措施,将死刑作为最高刑罚,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维护。然而,死刑的适用必须满足法定情节,即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才
    2023-09-10
    145人看过
  • 取保候审可以不坐牢幺
    法律综合知识
    一、取保候审可以不坐牢幺取保候审作为刑事诉讼程序中强制性的保障方式,其主要目的是确保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在未试图逃避侦查、起诉以及审判过程时,享有暂时的人身自由权益。依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之规定,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在此期间内,对于案件的侦查、起诉及审理工作不得间断进行。若经审查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期限已满,应立即解除取保候审措施。然而,此项法律条款并未明确指出取保候审是否等同于无需服刑。实际上,取保候审与刑事处罚之间并无必然联系。是否需要服刑需视案件的具体情况而定,其中包括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严重程度、当事人的认罪悔过表现、赔偿受害者损失等多方面因素。若法院最终判定被告有罪,则通常情况下,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将依据判决结果承担相应的刑事处罚,这其中可能包含监禁。然而,若案件情节轻微,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认罪态度诚恳,且已向受害者支付了相应的赔偿金,
    2024-07-08
    100人看过
  • 抑郁症可以取保候审幺
    法律综合知识
    一、抑郁症可以取保候审幺关于抑郁症状况患者能否申请取保候审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致评估与分析。依据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的第六十七条明确指出,当患有抑郁症状况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满足下列任意一项条件时,便可提出取保候审的请求:(1)若患者面临的是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适用独立刑罚附加刑的情况,并且实施取保候审行为不会对社会产生危害性的风险;(2)由于患者可能会面临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风险,但只要实施取保候审便能避免对社会造成危害的可能性;(3)若患有严重疾病且无法独立生活,同时已经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身孩子的女性患者,实施取保候审也不会对社会产生危害的风险;(4)若患者的羁押期限已满,但案件尚未得到妥善处理,此时需要通过实施取保候审来解决问题。然而,如果患者的情况并不符合上述任何一种情形,那么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他们可能无法获得取保候审的批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
    2024-07-16
    368人看过
  • 取保候审的费用能退幺
    法律综合知识
    一、取保候审的费用能退幺在此需提醒各位,犯罪嫌疑人若提出取保候审的请求并缴存了保证金,待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后,保证金将予以全额退回。依据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之相关规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内,如无违反该法典第七十一条之规定,则在取保候审期结束之际,可凭借解除取保候审的书面通知或相关法律文件前往银行办理保证金的退还手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二、取保候审的费用怎么可以退关于取保候审保证金的退还事宜,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在接到公安机关有关退还保证金的书面通知后,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由犯罪嫌疑人亲自前往指定银行,将其已缴纳的保证金全额如数收回。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了解的是,所谓的保证金,其实是指那些在接受司法审判
    2024-07-08
    371人看过
  • 办取保候审病例能改幺
    法律综合知识
    一、办取保候审病例能改幺依据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之明文规定,可被准许实施取保候审措施的人群主要包括那些涉嫌犯下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是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罪行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还有就是那些可能会面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且在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后不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危害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等。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或者是怀孕并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并且在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之后不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危害,同样可以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至于病历资料能否进行修改,则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倘若病历中所记载的信息与实际情况相违背,或者存在明显的错误,当事人有权依法申请予以更正。然而,如果病历资料所载信息真实准确,并且满足了取保候审的其他所有条件,那么病历本身就不会对取保候审的申请构成任何阻碍。因此,病历资料能否进行修改,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来做出判断。总
    2024-07-28
    154人看过
  • 取保候审公安会监控幺
    法律综合知识
    一、取保候审公安会监控幺在保证人候审期间,为了确保涉案人员不躲避调查或者出逃法院审理,公检机构有权对其进行必要的监控。在此过程中,公安机关将要求嫌疑犯严格遵循一系列相关规定,例如禁止离开常住地点,需要定期向公检机构报告行踪等等。然而,这并不代表对涉案人员实施全天候的严密监视,而仅仅是实施有限范围内的合法监管措施而已。《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六)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二、取保候审公司会辞退吗需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若出现如下情况之一,则可能导致被解雇:(1)试用期内经证实其无法满足职
    2024-07-08
    214人看过
  • 取保候审扣留物退还幺
    法律综合知识
    一、取保候审扣留物退还幺依据我国刑法诉讼法典第73条款之明确规定,凡在取保候审期间并未违背相关法律规定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均可于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后,凭借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文件或相应法律文书前往银行办理保证金的返还手续。换句话说,当被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达到特定标准时,原先被扣押的财产以及预交的保证金均应予以归还。《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二、取保候审扣留什么证件在我国的法律制度中,对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进出境证件和驾驶证件进行监管与管控时,通常情况下取保候审需要由负责该案件的派出所进行保管;而当涉及到监视居住的情形时,则需要对被指控人员的公民身份证明进行扣留。这两种措施都是在我国司法体系内对于犯罪嫌疑人的临时性羁押措施。取保候审
    2024-07-11
    422人看过
  • 醉驾取保候审抵刑期幺
    法律综合知识
    一、醉驾取保候审抵刑期幺在我国,当涉嫌醉酒驾驶行为被采取取保候审的相应措施之后,原本的刑期并不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有效折抵。这是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明确规定,可以适用折抵刑期的法定处罚种类仅限于管制、拘役、有期徒刑以及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四种。至于其他诸如罚金、剥夺政治权利等具体刑罚或刑事强制措施则并不在此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二、醉驾取保候审有案底吗关于醉酒驾驶案件
    2024-07-24
    393人看过
  • 取保候审还需要判刑幺
    法律综合知识
    一、取保候审还需要判刑幺取保候审,作为刑事诉讼领域的一项强制手段,通常在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为避免羁押,保障其权益及诉讼正常进行之时,由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利作出的,一种非紧缩性的强制措施。值得强调的是,这一种方式实现的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2个月。依照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79条明确的规定,如到时未能查清案情或已过取保候审的法定时限,就应立即解除此项措施。这也意味着,取保候审并非直接决定是否判刑的关键因素,而仅仅是刑事诉讼程序的一环。至于是否判刑,则需依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包括犯罪行为、证据收集、法律适用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若在取保候审期间,侦查、起诉以及审判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且最后经法院判定被告确有罪行,那么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被告很可能面临判刑。反之,若在取保候审期间,发现不应追究被告的刑事责任,那么便无需对被告进行判刑。因此,取保候审仅为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并不能单
    2024-07-21
    461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故意杀人罪主谋是从犯能否取保候审,故意杀人罪的主犯能否取保候审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2-28
      一、故意杀人属于严重暴力犯罪,杀人主谋是主犯,一般不能取保候审。但具有《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七十七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规定情形的除外。 1、《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七十七条公安机关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
    • 能否对故意杀人行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浙江在线咨询 2024-12-15
      如果被控犯有故意杀人罪,符合以下任何一种情况的人,都有资格申请取保候审:在案件未审结之前,已经被羁押了较长时间;犯罪行为可能会导致被判有期徒刑以上的严厉刑罚,但一旦取保候审,可以确保不会对社会的整体安全产生额外风险;如果罪犯身患重病或身体残疾,无法独立生活,包括怀孕或哺乳期的女性,同样适用于取保候审,也能避免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 因开除的人犯故意杀人罪律师能办取保候审吗
      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02
      被逮捕后,律师仍然可以依法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但是需要结合案件具体情况而定。建议您咨询本所律师。
    • 取保候审,故意伤害罪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5-04
      故意伤害罪致人轻伤的取保候审条件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刑较轻,没有必要逮捕,但有可能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及其他妨碍诉讼顺利进行的,应当采用取保候审。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行较重,但在采取取保候审时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且没有逮捕必要时,应当采用取保候审。 3.应当逮捕,但患有严重疾病,不宜
    • 故意杀人罪能否取保候审,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福建在线咨询 2023-12-12
      法律分析 故意杀人罪一般不能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是指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对象是犯罪较轻,不需要拘留、逮捕,但需要对其行动自由作一定限制的犯罪嫌疑人。故意杀人属于严重的暴力犯罪,不能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