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典,当他人对财产造成了损害时,权利人可以要求其承担排除妨碍的责任。这些责任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以及排除妨碍等。当被侵权人人身或者财产处在危险状态中,被侵权人有权请求法院要求侵权人予以消除。以上责任承担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根据民法典,当他人对财产造成了损害时,权利人可以要求其承担排除妨碍的责任。这些责任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以及排除妨碍等。当被侵权人人身或者财产处在危险状态中,被侵权人有权请求法院要求侵权人予以消除。以上责任承担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民 法 典 : 财 产 损 害 排 除 妨 碍 责 任
民法典中的财产损害排除妨碍责任是指在不动产或者动产上,因他人的妨害行为导致权利人的财产受到损害时,权利人可以请求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该责任制度主要适用于不动产和动产领域,其目的是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防止他人对权利人的财产进行非法干涉或损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在财产损害排除妨碍责任的纠纷中,权利人需要提供证明妨害行为存在的证据,同时需要证明该妨害行为导致了权利人的财产损失。如果权利人能够证明妨害行为的存在并导致了财产损失,那么他就可以请求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财产损害排除妨碍责任在民法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为权利人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得权利人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财产损害排除妨碍责任是民法典中的重要制度,旨在保护权利人的权益。该制度适用于不动产和动产领域,权利人可以请求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在纠纷中,权利人需要提供妨害行为存在的证据,同时证明该妨害行为导致了财产损失。权利人能够证明妨害行为的存在并导致了财产损失,就可以请求相应的民事责任。财产损害排除妨碍责任为权利人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得权利人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继续履行;
(八)赔偿损失;
(九)支付违约金;
(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一)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本条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
财产损害包括排除妨碍吗
134人看过
-
怎么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
352人看过
-
损害赔偿请求权能否通过约定排除
140人看过
-
起诉“眺望权”受损害法院判决排除妨碍
117人看过
-
排除妨碍有没有诉讼时效
469人看过
-
申请排除妨害的条件,排除妨害的诉讼时效
492人看过
继续履行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和期限履行合同义务。 继续履行可以确保合同的顺利履行和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在出现违约行为时,双方应当及时协商解决,并根据合同约定要求违约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包括支付违... 更多>
-
2022年财产损害可以要求排除妨碍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2-12-05《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继续履行; (八)赔偿损失; (九)支付违约金; (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一)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本条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
道歉、排除妨碍、排除妨碍、排除妨碍造成他人财产或人身损害的责任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24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方式以造成他人财产或人身损害为前提。在各种责任形式中,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这几种责任的承担,均不能以实际造成他人的财产或人身损害为前提,只要受害人的财产、人身或其他权利遭到侵害、面临危险或受到妨碍,即可要求行为人承担此几项责任;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做、更换这几种责任的承担只以财产受到侵害为前提;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和赔礼道歉这几种责任的承担通常仅以人身权或知识产权受
-
请求其他人排除妨害能否诉讼停止侵害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20形成侵占事实就是违法占地,不是群众请求停止侵害,是国土局命令当事人停止违法占地,必要时可以罚款,对抗国土局执法时,国土局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
排除妨碍请求权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2-261、除去妨害,当权利人行使该权利时,被请求人须采取措施排除妨害。 2、排除妨害费用的承担:在行使排除妨害请求权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费用,对于这些费用的承担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被请求人具有过错的,应独自承担排除妨害的费用;二、被请求人对妨害无过错的,由双方合理分担排除妨害的费用。
-
如何区分排除妨害和排除妨碍安徽在线咨询 2024-08-251、适用范围有所不同妨碍的适用范围比妨害更为广泛。妨碍是指对他人行使权利造成障碍,这种障碍可能造成实际损害,也可能没有实际损害。妨害是指实施了某种侵害他人行使权益的行为,后果上已有某种结果状态的发生。例如:衣柜放在过道,妨碍通行,受害人难以证明是否受到实际损害,但是可以证明其受到了妨碍,此种情况下受害人即可诉请人民法院责令侵权人排除妨碍。 2、义务主体有所不同排除妨碍的义务主体比排除妨害广泛。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