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醉驾罚款5000可以取保候审
醉驾罚款5000是否可以取保候审,需要具体分析:
醉酒驾驶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时,可以取保候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二、醉驾罚款需要多久缴纳
行政罚款的交纳时间是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六条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
除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当场收缴的罚款外,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不得自行收缴罚款。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银行应当收受罚款,并将罚款直接上缴国库。
三、醉驾发生事故怎么办
1.发生交通事故必须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
2.写出肇事详细经过的书面材料。
3.造成财产损失的由公安机关作出车辆、物品损失评估。
4.造成人员伤残的、由公安机关指定车主或主要肇事责任人预付伤者医疗费用、并出具伤势鉴定证明和医疗费用初步评估说明书。
5.公安机关查明交通事故原因,轻微事故5日内,一般事故15日内作出责任认定。不服的15日后向上一级机关事故处(办)申请重新认定。
6.肇事双方各出一至二人代表,到公安机关事故调解办参加调解。
7.仅造成财产损失的、从确定之日起开始调解、期限为30天。带齐各种发票、票据、评估说明等证明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修正):第五章 行政处罚的决定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四十六条 证据包括:\n (一)书证;\n (二)物证;\n (三)视听资料;\n (四)电子数据;\n (五)证人证言;\n (六)当事人的陈述;\n (七)鉴定意见;\n (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n 证据必须经查证属实,方可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n 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
取保候审对醉驾罚款是否有效?
241人看过
-
醉驾取保候审等待起诉才能罚款不
52人看过
-
醉驾可以取保候审吗,醉驾取保候审需要什么条件
178人看过
-
醉驾取保候审基本不用坐牢行吗,醉驾取保候审程序:
192人看过
-
醉驾取保候审费用多少钱,醉驾可以办理取保候审吗?
446人看过
-
取保候审罚款
205人看过
-
取保候审醉驾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1-27《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根据案件情况,可以拘留或者取保候审。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对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由此可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嫌疑人是可以取保候审的,但前提是必须要满足法律规定的取保候审的条件,同时办
-
醉驾取保候审后以取保候审处罚在什么时候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5-051.取保候审只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并不会影响量刑。经过刑事审判,生效判决确定成立危险驾驶罪的,会被判处拘役并处罚金。取保候审的期间不会折抵拘役的刑期。 2.《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
临沂醉驾罚款多少?醉驾是否可以取保候审?江西在线咨询 2023-11-19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嫌疑人是可以取保候审的。
-
醉驾和轻微的取保候审要罚款吗云南在线咨询 2021-11-07酒后驾车取保候审轻微事故不判刑。符合下列条件的,不得判刑: 一、犯罪已过追诉期限的; 二、经特赦免处罚; 三、情节明显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 4、依照刑法告知处理的犯罪,未告知或者撤回告知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
-
取保候审后罚款5000要案底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2-09-29一般来说情节比较轻的符合办理条件的是可以办理的,但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以及逃逸致人死亡的,不能。其实法律对于取保候审的规定是很宽泛的。按照《》第51条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从规定可以看出,其范围涵盖了除可能、外的所有犯罪,而“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又是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