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医疗事故发生的处理程序和措施是:发生重大医疗事故的过失行为时,医疗机构必须要在重大医疗事故发生后的十二个小时内向当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双方协商时,医方应该要在结算后的七日内履行报告的义务,鉴定由双方共同委托。评估费用由双方协商确定,预付费用由双方共同承担。在纠纷解决前,卫生行政部门没有责任主动处理。严重的医疗事故,医疗方应该要在十二个小时内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应该要组织调查,确定医疗事故或者移送医学会鉴定,医疗鉴定费由医疗方承担。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种类
(1)导致患者死亡或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2)导致了3人以上人身损害的后果;
(3)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重大医疗过失,不适用当事人申请处理程序和当事人协商处理(民事责任除外),其处理机关应是卫生行政主管机关和法院。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四条: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1、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2、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3、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
医疗机构如何处理医疗过失案件
386人看过
-
医疗过失造成医疗事故怎么处理
402人看过
-
2024医疗过失案件怎么处理?
119人看过
-
处理医疗事故有几种方式
308人看过
-
对医疗过失认定的方式是什么?
425人看过
-
医美医疗事故处理的方式包括什么
277人看过
医疗机构,是指依法定程序设立的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卫生机构的总称。 医疗机构免责的条件主要有患者在诊疗活动中,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限于当时的... 更多>
-
医疗问题纠纷处理方式(处理医疗纠纷的方式)陕西在线咨询 2023-08-021.能充分发挥作为中立调解人的专家在纠纷解决中的有效作用。 2.以协商而不是对抗的方式解决纠纷,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3.使医患双方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参与纠纷的解决。 4.有利于保守患者个人隐私和秘密。 5.当处理新的技术和社会问题时,在法律规范相对滞后的情况下,能够提供一种适应社会和技术的发展变化的灵活的纠纷解决程序。 6.允许当事人根据自主和自律原则灵活、快速地解决纠纷。
-
医疗事故处理中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青海在线咨询 2021-11-27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的责任程度有四种:(一)完全责任,即医疗事故的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引起。(二)主要责任是指医疗事故的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引起,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3)次要责任是指医疗事故的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引起,医疗过失起次要作用。(4)轻微责任是指医疗事故的大部分损害后果是由其他因素造成的,医疗过失起轻微作用。
-
医疗事故处理的方式有哪些, 医疗事故处理的方式有哪些, 有什么规定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18医疗事故处理的方式 根据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精神,医疗事故处理可以有三种方式: 一是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解决;二是卫生行政部门解决;三是通过诉讼解决。这三种方式的顺序既不能颠倒,也不能并行而是有先后次序的,即首先是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其次是卫生行政部门的处理;再次是经人民法院受理解决。 (一)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解决 通过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纠纷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在某些医疗
-
医疗过失,医疗过错,医疗事故贵州在线咨询 2021-12-27医疗事故。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确定是否为医疗事故目前需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才能认定。 医疗过错。医疗过错是一个主、客观要素相结合的概念,是指医疗行为人通过违背法律和道德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主观状态。过错的形式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其中“故意”是指行为人预见到自己行为的结果,仍然
-
医疗事故与医疗过失的区别是什么, 医疗事故责任与医疗事故如何处理新疆在线咨询 2022-01-23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医疗事故需要法学会的鉴定确认。医疗过失行为是指医务人员在医务活动中因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不是主观故意而是客观上有过失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行为。如果构成医疗事故,那么可以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来赔偿;如果经鉴定不构成医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