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是无效合同吗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29 05:30:24 294 人看过

是属于无效合同的。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后即产生了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但是,当事人如采取欺诈或威胁的行为签订了劳动合同,该份劳动合同则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视为无效的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劳动合同无效

一、什么是无效劳动合同

无效劳动合同是指未经双方当事人认可的劳动合同。一般合同一旦依法成立,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无效合同即使是成立了,也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不具有履行效力。根据合同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和以欺诈、威胁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根据合同的无效程度,可分为完全无效和部分无效两类。

二、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处理

根据法律规定,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三、虚构经历的劳动合同是否无效

虚构经历的劳动合同无效。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劳动者为了达到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目的,隐瞒了真实情况,虚构了过往的的工作经历,骗取了企业的信任,致使企业在与其签订了劳动合同。劳动者的做法属欺诈行为,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因此,劳动者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应属无效合同。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09日 06:2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无效合同相关文章
  • 以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无效的条件有哪些?
    以胁迫手段订立的无效合同需要满足的条件是:(1)胁迫人具有胁迫的故意。(2)胁迫人实施了胁迫行为。(3)胁迫行为须为非法。(4)被胁迫人产生了恐惧心理并订立了合同。(5)因胁迫订立的合同损害了国家利益。受欺诈受胁迫的合同为无效合同吗1、在受到威胁、胁迫、恐吓的情况下所写的借条无效。2、其内容不属于自己的真实意思表示,不受法律的保护。但被胁迫人在解除胁迫、威胁后,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陈述被胁迫写下借条的事实,由公安机关立案查处,也为日后法院对被胁迫所写借条的合法性、真实性留下可贵的证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023-07-06
    253人看过
  • 是受欺诈受胁迫的合同也是无效合同
    受欺诈受胁迫的合同不是无效合同,而是可撤销合同。根据法律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让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形下签订合同的,受损害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申请撤销该合同,合同被撤销后自始无效。一、合同已经履行完毕可撤销吗已经履行完毕的合同是否可以撤销要看情况。如果合同有重大误解、欺诈、胁迫等可撤销的情形的,则受损害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提出撤销合同的请求。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二、强制签订的合同合法吗不合法。1、一
    2023-06-27
    359人看过
  • 欺诈订立合同的后果,欺诈订立合同报警吗
    欺诈订立合同的后果是欺诈行为的当事人一方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受欺诈方可以申请撤销,并且要求赔偿遭受损失的赔偿责任。合同欺诈是可以进行报警的,一般都是属于刑事案件。一、欺诈订立合同的后果合同欺诈的后果为行使欺诈行为的当事人一方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并且对于因欺诈签订的合同,受欺诈方可以申请撤销,并要求欺诈方承担受欺诈方遭受损失的赔偿责任。欺诈的财产数额较大的,可能涉嫌成立合同诈骗罪,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二、欺诈订立合同报警吗欺诈订立合同可以报警。合同欺诈案件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一般都需要去公安局的经侦大队报案。公安机关在接到相关报警、举报,认为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发生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三、欺诈订立的合同违约要负赔偿责任吗合同涉嫌欺
    2023-04-26
    281人看过
  • 订立合同时被胁迫合同无效吗
    因被胁迫而订立的合同并非是无效合同,而是可撤销合同,被胁迫一方可以请求予以撤销好合同。一、被骗签合同怎么解决?被骗签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或变更合同。《民法典》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二、什么情况下可以撤销股权转让合同?符合撤销事由就可以撤销。合同可撤销的情形: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2、以欺诈、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欺诈、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3、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合同的订立显失公平的。三、个人被骗了签了空白合同怎么办?被骗签了合同,受骗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该合同。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当事人自订立合同之日起五年内没有
    2023-06-28
    184人看过
  • 以胁迫手段订立的无效合同需要满足哪些要求
    以胁迫手段订立的无效合同需要满足的条件是:(1)胁迫人具有胁迫的故意。(2)胁迫人实施了胁迫行为。(3)胁迫行为须为非法。(4)被胁迫人产生了恐惧心理并订立了合同。(5)因胁迫订立的合同损害了国家利益。一、非营运车辆租赁合同效力对于合法的非营运汽车租赁合同是否有效这个问题,解答如下:违反法律法规的合同是无效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认定合同或者部分合同条款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注意: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一般属于可变更或撤销的合同,只有在损害了国家利益时,才属于无效合同;(2)、恶意串通,并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3)、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5)、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6)、对于造成对方人身伤害或者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免责的合同条款;(7)、提
    2023-06-26
    360人看过
  • 采取欺诈手段而辞职是否有效
    在解除劳动合同中,如果一方采取欺诈、威胁的手段,致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而实施的民事行为,为无效民事行为。《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
    2023-06-13
    460人看过
  • 劳动合同无效时的救济手段
    1、撤销无效的劳动合同。撤销合同的处理方式,适用于被确认全部无效的劳动合同。2、修改合同。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3、赔偿损失。无效劳动合同所引起的赔偿责任主体是用人单位,不是劳动者。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1.合同主体不合法,即劳动者不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或者用人单位不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2.合同内容不合法,即合同缺少法定必要条款,或者合同条款违法,通常表现为违反强制性法律规范或低于法定最低劳动标准。3.合同形式不合法,即要式合同未采用法定的书面形式或标准形式。4.订立程序不完备,即订立合同未履行法定必备程序。5.意思表示不真实,即订立合同过程中,由于欺诈、威胁、乘人之危、重大误解等而导致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2)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2023-07-04
    80人看过
  • 员工通过欺诈行为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要平等自愿,达成合意。也就是说,劳动合同应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达,任何一方不能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否则合同就是无效的。对于无效合同,企业可以解除。现实当中,很多人为了进入一个好的企业,谋得一份薪水较高的工作,当自身条件达不到企业的录用条件时,就可能会采用伪造学历证书、虚列工作经验等方式使自己符合企业要求。员工入职后,企业可能会通过各种渠道得知员工提供的某些信息是虚假的,此时就可以以员工存在作假和欺诈行为为由,提请仲裁庭或法院确认双方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这种主张通常都会得到仲裁庭或法院的支持。一、员工提供虚假信息的情况并非都属于欺诈行为有些企业在处理员工提供虚假信息的情况时,认为员工的任何欺骗行为都属于欺诈,这是错误的。比如,有些企业为防止员工作假,会让员工在求职登记表或入职登记表的最下方写
    2023-02-20
    341人看过
  • 欺诈订立的劳动合同是否能够解除?
    以非法的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劳动合同应该采用合法的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18条规定:劳动者故意以欺诈、威胁等手段与用人单位订立了劳动合同,属于使用了法律所禁止的欺诈手段,违反了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守的平等自愿原则,该劳动合同无效。无效合同经确认之后,用人单位可以无条件辞退该劳动者,如果劳动者的欺诈行为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损失,还可以要求该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及程序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是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做到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形式合法、程序合法;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要明晰单位的基本情况,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是否合法,劳动报酬、社会保险是否明确,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是否约定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劳动合同的无效】下列劳动合
    2023-07-08
    367人看过
  • 发包人或承包人以欺诈胁迫订立无效承包合同
    发包人或承包人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无效土地承包合同的构成要件(一)欺诈订立无效土地承包合同的要件。所谓欺诈,是指土地发包人或土地承包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故意告知对方虚假的情况,欺骗对方,诱使对方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而与之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如,土地的发包人故意隐瞒土地承包方案没有经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农村村民讨论通过的情况与土地承包人签订土地承包合同等情况都是欺诈行为。欺诈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由以下要件构成:1、欺诈一方当事人有欺诈的故意。即欺诈方明知告知对方的情况是虚假情况,并且明知这种虚假情况会使对方当事人陷入错误,而故意为之。欺诈的故意既包括为自己获得的利益,也包括为他人从对方当事人获得利益。2、有欺诈对方的行为。所谓欺诈行为,是指欺诈方已经将欺诈的故意意思付诸于实施。如,按照《土地承包法》第48条第2款规定,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土地的,应当对承包方的资信情况和经营能力进
    2023-04-26
    344人看过
  • 欺诈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工资比照同岗位标准支付
    案情介绍蒋某高中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心里十分焦急。参加了无数次招聘会,总是因为自己的学历低,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于是蒋某下决心好好学习,准备参加高考。可没想到,连续两次高考都没考上,蒋某真是心灰意冷了。一天,蒋某垂头丧气地走在街上,遇到了一个专门做假证的家伙。蒋某灵机一动,掏出500元,让那个家伙给自己伪造了一个某名牌大学的硕士学位证书。第二天,蒋某凭借伪造的硕士证书,就被一家计算机公司录用了。计算机公司答应给他月工资8000元,并且还与他签订了3年的劳动合同,合同中没有约定试用期。开始工作后,蒋某立即发现,由于自己水平很低,对公司安排的工作根本无法胜任,因此,他以自己刚进公司,需要一个熟悉过程为理由,请求公司先给自己安排一个非常简单的工作。但一个月后,公司发现,蒋某连这个最简单的工作也做不好,便开始对他的学历产生了怀疑。经与学校核实,公司知道了蒋某的硕士学位证书是伪造的。于是
    2023-04-27
    156人看过
  • 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什么
    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劳动合同法第26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是什么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是“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劳动合同的无效】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
    2023-07-24
    486人看过
  • 离职未签订劳动合同,可否采取法律手段维权?
    离职了没有签劳动合同,还能告。1、劳动者离职1年内,都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原用人单位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2、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如果欠钱人己经做牢被判刑还能告吗可以起诉的。按照法律规定,犯罪分子因为构成刑事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这是对其犯罪行为的一个处罚。而在监狱服刑这种情形并不影响债权人向服刑的犯罪分子主张合法的债务,同时民事诉讼法还针对这种特殊的情形规定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管辖。《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023-07-06
    497人看过
  • 威胁恐吓是否应该采取法律手段?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在生活中若是遭到威胁恐吓是可以采取法律武器保障自己权益的,当个人受到威胁恐吓时,首先要尽可能地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搞清楚发出威胁恐吓的人是谁以及其动机。若是威胁恐吓还未达到刑事案件定罪量刑的标准,则可以报警申请治安管理,根据我国治安管理的规定,威胁恐吓他人会被判处拘役或是罚金。口头杀人威胁可以报案吗?口头杀人威胁可以报案,口头恐吓威胁是违法行为,可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
    2023-07-01
    444人看过
换一批
#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1、无效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自始无效,主要是指是自合同成立之时合同就没有法律效力。这是因为,合同无效的原因常常存在于合同成立之际。因为,尽管确认合同无效,撤销合同的行为的发生与合同成立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但确认和撤销的行为是具有溯及力的... 更多>

    #无效合同
    相关咨询
    • 如何确定以威胁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终止?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5-08
      以威胁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属于无效合同,可以提请劳动仲裁确认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八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根据《仲裁法》第五条,当事人达
    • 以威胁手段订立劳动合同,如何处理?如何确认劳动合同无效或撤销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4-24
      以威胁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属于无效合同,可以提请劳动仲裁确认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八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根据《仲裁法》第五条,当事人达
    •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如何处理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6-20
      因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应分为两类,一类是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应作为无效合同,另一类是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并没有损害国家利益,只是损害了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对这类合同应按可撤销合同处理。
    • 合同欺诈行为有哪几种,以欺诈手段订立合同是否有效?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0-26
      一、合同欺诈行为有哪几种合同欺诈就是指订立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利用对方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故意采用欺骗的方法,如故意陈述虚假事实、隐瞒真实情况等,使对方当事人陷于认识上的错误,从而违背自己的真实意识而作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从而达到获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合同欺诈行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合同欺诈行为,即故意陈述虚假事实的行为,比如对自己的产品作不切实际的宣传,夸大自己产品的功效等。另一种是消极的合同
    • 劳动者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该如何处理?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6-13
      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明显的供需失衡,劳动者存在欺诈的可能性比用人单位大。我国法律对就业歧视情形下,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承担民事责任缺乏具体规定。 与应聘工作岗位、职责存在直接、实质的关联性时,求职者应主动告知,不得隐瞒,否则影响劳动合同效力。求职者为避免遭受歧视而进行的“欺诈”陈述不影响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效力。劳动者采用欺诈的手段恶意订立的劳动合同,如隐瞒或编造了没有取得特种行业从业资格证书的事实而与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