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上缓刑就等于不用坐牢,判缓刑,可以不在监狱服刑,但如缓刑期间违反法律规定,可收监执行。缓刑有考验期,如期间遵守规定,无犯罪则期满视为刑罚执行完毕。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婴儿在家死亡要坐牢吗
一、婴儿在家死亡要坐牢吗
1、婴儿在家死亡是否要坐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具体如下:
(1)婴儿在家死亡是意外事件的,则不需要判刑;
(2)如果当事人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者过失,构成故意杀人罪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有什么
1、故意杀人罪的客体要件。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够独立呼吸,并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活的有机体,是人赖以存在的前提;
2、故意杀人罪的客观要件。首先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均可构成。以不作为行为实施的杀人罪,只有那些对防止他人死亡结果发生负有特定义务的人才能构成。杀人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借助一定的凶器,也可以是徒手杀人,但是如果使用放火、爆炸、投毒等危险方法杀害他人,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应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对于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去杀害他人的,对教唆犯应直接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3、故意杀人罪的主体要件。故意杀人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故意杀人罪的主观要件。故意杀人罪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五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第七十六条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
指定监视居住会被折磨么
462人看过
-
监护权是限制自由吗
218人看过
-
非法拘禁罪:涉及他人被非法限制自由和拘禁
267人看过
-
限制自由时间长度被定义为违法拘禁
146人看过
-
被软暴力折磨怎么办
461人看过
-
饱受家暴折磨,寻求解答
226人看过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
限制被监护人的自由的条件有哪些湖北在线咨询 2021-08-13另外,我国目前立法上对被监护人的行为自由仍然采取限制和管理的方式,不利于被监护人的身心发展及合法利益的保护。有人针对被监护人的现实状况提出了维护生活正常化的理念,这一理念是1959年丹麦的一个智力残疾人的父母在社会活动中提出的概念。 {7}他们认为:不应该将身心障碍者看作特别的人群。让其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社会里。他们也是社会中之一分子,作为正常人有权过正常的生活,参加正常人的活动,整个社会应创造环境
-
被限制自由的人能否申请国家赔偿?河北在线咨询 2024-11-191、被取保候审的当事人通常无法申请国家赔偿。 2、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侦查、起诉和审判机关对未被羁押的被刑事追诉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要求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以确保其随传随到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
-
监外执行是否限制自由河南在线咨询 2022-08-021.具体判的刑期应当由法院根据案情判断,法律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2.暂予监外执行的条件,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
监护人是否有权限制被监护人的自由行动能力?山西在线咨询 2024-11-18监护人不得限制被监护人人身自由,否则将侵犯其人身自由权。监护人的责任需要满足以下四个要素: 1. 存在侵犯人身自由权的违法行为。无论是违反公民人身自由权的宪法保护规定、拘禁禁令规定,还是行使自由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合法自由和权利的限制规定,都视为违法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如果违反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也可以认定为侵权行为具有违法性。 2. 造成损害后果。人身自由权受到侵犯的损害事实,主要体现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