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2005年7月至2007年3月期间,被告人曾某在担任安福县汽车站站长时,利用职务之便先后7次在晚上乘汽车站电脑室无人值班之际,到车站电脑室钥匙代管人胡某某处取得钥匙,进入电脑室,打印虚假的运量单共计28张,并在运量单上加盖票证签发章等。另外,被告人曾某还乘其本人在2007年春运值班之际,打印虚假运量单7张,并在运量单上加盖票证签发章等。被告人曾某陆续将假运量单交给单位工作人员李理核算开出结算单,并找分管财务的副站长葛*华签字,后又要周*威等人在结算单领款人一栏处签名,交汽车站财务科结帐。其先后用所虚开的假运量单到汽车站财务上结帐,套取资金共计236317.90元,全部据为己有。
分歧: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曾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理由是被告人曾某没有利用其担任汽车站站长的职务便利,其能骗取财物得逞是工作人员的失职。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曾某已构成贪污罪,理由是如果被告人不是汽车站的站长,其不可能从电脑室钥匙代管人取得钥匙,利用了站长的职务便利;被告人曾某值班时打印虚假的运量单,也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
管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其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共财物的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正常活动以及职务的廉洁性,但主要是侵犯了职务的廉洁性。犯罪对象是公共财物或非国有单位财物。贪污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这是贪污罪区别于盗窃、诈骗、抢夺等侵犯财产罪的重要特征。贪污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所谓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此外,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这里所谓公务,是指依照法律所进行的管理国家、社会或集体事务的职能活动。贪污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自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目的。其故意的具体内容表现为行为人明知自己利用职务之便所实施的行为会发生非法占有公共(国有)财物或非国有单位财物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犯罪的目的,是非法占有公共(国有)财物或非国有单位财物。另外,贪污罪不以特定的犯罪动机为其主观方面的必备要素,只要行为人故意实施了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公共(国有)财物或非国有单位财物的行为,无论出于何种动机,均可构成贪污罪。以上四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才有可能构成贪污罪。
被告人曾某身为汽车站的站长,符合构成贪污罪的主体要件;本案被告人曾某的行为既侵犯了公共财物的所有权,又侵犯了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正常活动以及职务的廉洁性,符合构成贪污罪的客体要件;被告人曾某主观上有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目的,其明知自己所实施的行为会发生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符合构成贪污罪的主观要件。在主体、客体、主观要件三方面上不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就在于犯罪的客观要件,也即被告人曾某是否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
贪污犯罪是一种渎职性的财产犯罪,从行为表现看,又是一种特殊的盗窃、诈骗犯罪,其特殊性就表现在行为人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因此,利用职务便利就是贪污犯罪的行为特征。“利用”就是凭借和使用;“职务”是指行为人工作中从事业务享有的职能权力与负有的职责义务的集中表现;“便利”就是方便的条件与机会。利用职务便利就是行为人凭借、使用其在工作中由职能权力和职责义务的结合所形成的方便条件与机会。这种职务上便利的具体表现,一方面是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便利。经手财物的便利,就是指持有、使用和转手公共财物的便利;管理公共财物的便利,则是对公共财物的存在、完好具有看管与保护的权力。另一方面是主管公共财物的便利。即有权决定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公共财物。
被告人曾某在担任安福县汽车站站长时,在晚上乘汽车站电脑室无人值班之际,到车站电脑室钥匙代管人胡某某处取得钥匙,进入电脑室,打印虚假的运量单共计28张,并在运量单上加盖票证签发章的行为,间接利用了其担任的汽车站站长的职务便利。虽然被告人曾某不是电脑室的值班人员,不直接经手、管理公共财物,但被告人曾某利用站长的职务便利从电脑室钥匙代管人处得到了钥匙,如果被告人曾某不是汽车站的站长,他就不可能从钥匙代管人处取得电脑室的钥匙。被告人正是凭借取得的钥匙得以进入电脑室打印虚假的运量单,并在运量单上加盖票证签发章。被告人曾某乘其本人在2007年春运值班之际,打印虚假运量单7张,并在运量单上加盖票证签发章的行为,则直接利用了在电脑室值班的职务便利条件。被告人曾某利用汽车站站长的职务便利取得钥匙进入电脑室打印虚假运量单并加盖票证签发章或利用其值班的便利条件直接打印虚假的运量单并加盖票证签发章后,陆续将假运量单交给单位工作人员核算开出结算单,并找分管财务的副站长签字,后又要他人在结算单领款人一栏处签名,交汽车站财务科结帐,套取资金共计236317.90元据为己有,显然构成贪污罪。
贪污犯罪中,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是通过不同的具体行为方法和表现形式来进行的。按照中国现行刑事立法的有关规定,非法占有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侵吞型、盗窃型、骗取型和其它型四类。本案中被告人曾某利用其值班的便利条件打印虚假的运量单,就具有监守自盗的性质。同时,如果被告人曾某不是从钥匙代管人处取得钥匙进入电脑室,而是利用其熟悉电脑室外部环境潜入电脑室,那么被告人曾某的该行为就不能认定为监守自盗,也就不能认定为贪污罪。
一、套取国家资金的认定有什么标准
套取国家资金没有专项罪名,关键是看套取后续行为,据为己有的是贪污罪,以单位名义私分的是私分国有资产罪。
套取国家资金构成贪污罪的认定标准为:
1、是国家工作人员套取国家资金的行为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2、侵犯的是公共财物,具有刑事违法性。
3、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故意。
4、行为上主要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套取国家资金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的认定标准为:
1、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及其所有权。
2、私分国有资产数额较大。
3、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本罪是单位犯罪,但根据法律规定只处罚私分国有资产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
贪污罪贪污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行为怎么认定
406人看过
-
犯贪污罪的该如何处罚?贪污罪如何界定
496人看过
-
如何界定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中的差异
152人看过
-
贪污与行贿罪责如何界定?
176人看过
-
贪污与滥用职权的法律界定
76人看过
-
贪污罪的最高法定刑是什么贪污罪如何界定
304人看过
犯罪动机是指刺激和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是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驱力。它回答犯罪人基于何种心理原因实施犯罪行为,故动机的作用是发动犯罪行为,说明实施犯罪行为对行为人的心理愿望具有什么意义。... 更多>
-
贪污罪贪污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行为怎么认定山东在线咨询 2021-11-09所谓利用职务之便,是指行为人利用职责范围内的主管、处理和管理公共财产职权所形成的便利条件,以执行职务的形式非法占有公共财产,而不是因工作关系或主体身份而带来的一些便利条件,如因工作关系而熟悉犯罪环境、以工作人员身份进出部分机关、单位的便利等。《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产的,是贪污罪。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
-
犯贪污罪的该如何处罚贪污罪如何界定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23犯贪污罪的处罚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二)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
-
如何界定职务侵占罪和贪污罪广东在线咨询 2023-06-13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与职务侵占罪在主观上都是故意,并且都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客观上都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必备内容,因而二罪较为容易混淆。 但二者区别亦较为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犯罪客体不同。本罪是复杂客体,即既侵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也侵犯公共财产所有权;而职务侵占罪的客体则是简单客体,即
-
贪污罪中罪名的界定四川在线咨询 2021-12-01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犯罪对象不同。贪污罪是一个复杂的对象,即侵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诚信和公共财产所有权。职务侵占罪的对象是简单的对象,只侵犯单位的所有财产所有权;第二,犯罪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国有财产的工作人员;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中没有国家职工身份的职工。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的区别:是否有非法占
-
贪污罪错款、错账行为如何认定, 如何区分贪污罪与一般贪污犯罪湖北在线咨询 2022-02-15(1)贪污罪与错款、错帐行为的界限。司法实践中,多发生因业务不清或工作疏忽而导致的错款、错帐现象。错款、错帐行为,因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贪污故意,也不具备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目的,故不应认定为贪污罪。 (2)贪污罪与一般贪污行为的界限。区分二者的界限一是根据贪污的数额,二是根据其他情节。根据《刑法》第383条的规定,个人贪污5000元以上的,构成犯罪,贪污不满5000元的,一般不构成犯罪,情况较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