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罪与诈骗罪均是侵犯财产性犯罪,且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是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产的行为。所以诈骗行为人必须用虚构的事实或隐瞒真相,让对方陷于错误认识,并基于这种错误认识而处分所支配的财物。“偷梁换柱”的行为人虽然使用了虚构的事实或者隐瞒了真相,让对方陷入了认识错误。但是行为人取得财物的方式并不是财物支配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物的,所以不构成诈骗罪,而构成盗窃罪。
一、诈骗9万全部退回会判几年
诈骗9万全部退回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1、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财产处分包括处分行为与处分意识。
作出这样的要求是为了区分诈骗罪与盗窃罪。处分财产表现为直接交付财产,或者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或者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使当事人放弃财物,行为人拾取该财物的,也应以诈骗罪论处。但是,向自动售货机中投入类似硬币的金属片,从而取得售货机内的商品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只能成立盗窃罪。
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根据相关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诈骗罪的数额较大,以2000元为起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诈骗未遂的,不构成犯罪。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也应当定罪并依法处罚。
二、诈骗会怎么判刑
诈骗判刑具体如下:
1、行为人诈骗公私财物的数额达到较大标准的,构成诈骗罪,一般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2、犯罪数额巨大、情节严重的,判处3到10年有期徒刑;
3、犯罪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的,判处10年以上有期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在欺诈行为与对方处分财产之间,必须介入对方的错误认识;如果对方不是因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就不成立诈骗罪。
-
商家配镜偷梁换柱
84人看过
-
快递员勾结买家“偷梁换柱”犯盗窃罪获刑
288人看过
-
购房警惕“偷梁换柱”的圈套
436人看过
-
两男子以回收烟酒为名"偷梁换柱"实施盗窃获刑罚
389人看过
-
家电以旧换新再现偷梁换柱猫腻
392人看过
-
烫发药水遭偷梁换柱被骗顾客成功维权
209人看过
-
&&&偷换二维码是诈骗还是盗窃青海在线咨询 2024-03-29偷换二维码其行为构成盗窃。采用秘密手段,掉换商家的微信收款二维码,从而获取顾客支付给商家的款项,符合盗窃罪的客观构成要件。秘密掉换二维码是其获取财物的关键。商家向顾客交付货物后,商家的财产权利已然处于确定、可控状态,顾客必须立即支付对等价款。被告人秘密掉换二维码即是秘密用自己的收银箱换掉商家的收银箱,使得顾客交付的款项落入自己的收银箱,从而占为己有。
-
在支付宝被盗刷是属于诈骗还是盗窃江苏在线咨询 2023-08-091、重新控制他人支付宝账户,但未破坏原先银行卡与支付宝的绑定关系,妨害的只是支付宝公司的管理秩序,并未妨害银行卡的管理,应当构成盗窃罪。 2、输入他人支付宝用户名和密码,直接将他人支付宝账户零钱或者绑定的银行卡内资金私自转出应构成盗窃罪。 3、骗取他人借记卡信息资料通过支付宝关联到该银行卡信息,将卡内钱款占为己有的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
在街上手机被偷属于盗窃还是扒窃海南在线咨询 2022-06-13所谓扒窃,应指在公共场所窃取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的行为。扒窃与盗窃之间是特别和一般的关系,扒窃是盗窃的特殊形态,所有扒窃都属于盗窃,但盗窃不一定是扒窃。在实践中,扒窃一般具有两个特征:一是窃取行为发生在公共场所,通常发生在公共交通工具、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市场、商城、公园、广场等公用建筑及公用场所设施;二是秘密窃取的对象通常为被害人贴身放置的财物,如餐厅顾客放在座位上的包袋内财物,或是挂在座位椅
-
偷走借条是否属于盗窃新疆在线咨询 2022-10-131、借款人偷借条就是盗窃,如果超过3000元就构成犯罪。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1次会议、2013年3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1次会议通过):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
-
偷税是属于诈骗还是说是骗局宁夏在线咨询 2022-06-28两个都不属于诈骗的。 1、偷税是指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用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违法行为。 2、骗税是指纳税人用假报出口等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经过公开的合法的程序,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骗取减免税或者出口退税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