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看具体情况,如果判决书中全文涉及到工种的只是文字错误,可以补正,如果涉及到实体,比如因改变工种,可能会造成判决数额变化等,则必须依照上诉或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一、格式要求
按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文书格式的要求,此判决书由首部、正文和尾部组成。
首部
1、标题
分两行书写,第一行写法院名称,第二行写文书种类,即“民事判决书”。
2、编号
在标题右下方写编号,表述为“[年度]×民初字第××号”。如系经济纠纷案件,案件性质代字为“经”字。
3、诉讼参加人及其基本情况
①原告:如系公民提起诉讼的,应写明其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业和住址等。如系法人提起诉讼的,应写明单位的全称和所在地址;然后另起一行写法定代表人的姓名和职务。在诉讼过程中,被告提起反诉的,在判决书中还应表明各自当事人在反诉中的称谓,如“原告”、“被告”。当事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应写明是何种诉讼代理人,应具体写明其称谓:系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或是委托代理人,然后写明其姓名等基本情况。②被告:除称谓为被告以外,其他基本情况写法同原告相同。③第三人:写明其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4、案件由来和审理经过
应表述为:“……一案,本院于×年×月×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到庭参加诉讼。本案已审理终结。”
正文
事实部分首先写明当事人的请求和争议的事实与理由,然后另起一行写明法院认定的事实和证据。
当事人双方争议的事实、理由及各自诉讼请求。即原告具体要求解决什么争议的问题,如何解决及其事实和理由;被告对原告诉讼请求所持的态度,陈述的主要事实和理由,以表明双方起诉或答辩各自所持的态度或依据。
如果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了任何的违法行为后,在无法通过协商方式解决时也是可以通过诉讼等途径来解决的,那么在提交诉讼请求时也会需要提交相关的起诉状以及相关的证据,同时法院也会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以及案件的相关证据来做出最终的判决,同时下达判决书。
-
社保卡信息不完整能否办理
180人看过
-
完整版的交通肇事判决书范本
357人看过
-
处理信息公开不完整的规定
325人看过
-
判决书上的日期是否必须填写完整?
421人看过
-
房产判决书怎么过户
242人看过
-
信息公开不完整处理规定有什么
369人看过
我国的委托诉讼代理人可以是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代理时候,又有两种授权状态,分别是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特别授权是指代理人可对涉及你的重大权益的事项作主,一般授权就是当... 更多>
-
房产继承的完整公证书怎么写?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1-23房地产继承公证书样本如下:1、标题为房地产继承公证书;2、注明被继承人和继承人的基本身份信息;3、注明房地产的详细情况;4、注明房地产继承的份额和方式;5、注明公证员、公证机构和公证时间。
-
违规披露不完整的信息罪怎么处罚青海在线咨询 2022-12-0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六十一条【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入职信息不完整怎么办不发工资是否有依据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3-08-15入职时信息欺瞒不可以不发工资,但因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用人单位经济损失的,劳动者可以通过扣除工资弥补经济损失。入职时信息欺瞒不符合用人标准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借条不完整怎么办西藏在线咨询 2022-12-13借条所指借款属实的话,即便形式上有所缺陷也具备法律效力。 借条是债权凭证,借条所记载的债权属实的话,受到法律保护。借条书写的纸张不完整一般不影响借条效力,除非纸张不完整导致了借条内容的不完整,或者借条纸张存在被撕毁的情况(那么借款人可能以还款后借条已经撕毁作为抗辩理由)。
-
信息公开不完整处理规定是什么陕西在线咨询 2023-02-28信息公开不完整处理规定是: 1.行政机关和公共企事业单位根据政府信息“谁制作、谁公开,谁保存、谁公开”的要求,按照发现及时、处置迅速、控制得当、责任落实的原则,履行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义务。 2.市和县区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督促、检查本行政区域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澄清工作。 3.建立虚假或不完整信息搜集机制。行政机关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应该畅通公众反映渠道,及时发现疑似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并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