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保如何处理公司离职后该怎样解决
正常离职后,社保一般会按照以下方式处理:
1.员工正常离职后,原单位会将员工社保暂停缴费;
2.员工找到新工作,则新单位会代为办理续保手续;或者在找到新工作之前,员工也可以先自己办理灵活就业社保进行社保缴费,也可以在找到新工作之后委托新单位进行社保补缴,但是补缴所需要的费用还需要员工自行承担;若员工找到的新工作在异地,则还需要办理社保异地转移手续。
二、公司社保每月几号交
社保局上班时间每月5-25号,理论上这个时间都可以办的,没有固定期限。每月1-10日为社保经办机构审核期,已经受理过的增减业务进行审核结算,并核定当月的征收数据。
每月11日至当月最后一个工作日为对单位受理申报时间。缴费单位若有人员增减变化,须在当月及时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相关手续(每年年度申报当月不受理人员增减,当月新增单位除外)。每月10号,社保经办机构核定出当月数据后,由参保单位到地税部门缴纳社会保险费。
三、辞职了社保可以停几个月
离职后社保多久才会停要看当地的社保机构的缴费申报期和缴费时间,离职后原单位一般情况会下个月停止缴费。可携单位出具的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去办理,具体事宜建议咨询社保部门。
辞职了之后,社保最好停缴不要超过三个月。因为一旦超过三个月没有交社保,就需要在之后续交6个月才能够正常地使用医疗保险,但如果社保停缴不超过3个月,那么一般在缴费后的次月就可以恢复医保的使用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九章 社会保险和福利 第七十二条 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
离职后公司未能按时办理社保卡,如何解决?
90人看过
-
公司购买社保,离职后公积金应该怎么处理?
225人看过
-
离职后社保问题解答:跨省离职后如何处理?
216人看过
-
离职社保怎么处理最好,离职社保公司什
375人看过
-
个人社保缴纳离职之后应该如何处理
146人看过
-
如何解决离职后社保转移的问题
110人看过
-
判决离职后公司如何解散?山西在线咨询 2023-08-161、成立清算组。因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时,或者股东会决议解散时,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应当在15天内成立清算组。有限责任公司解散时,清算组由全体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解散时,清算组由股东大会确定,清算组成员即可以是股东、董事,也可以是其他人。 将解散的公司超过15日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 公司因违反法律、行政法
-
离职后社保怎么办离职后社保问题解决新疆在线咨询 2022-08-25一、离职后没有找到工作,怎么办劳动者离职后没有找到工作,可以用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参加社保,否则会造成社保缴费中断的情况,从而影响社保待遇的享受。以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参加社保,办理时只办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保险、不能够办理。以养老保险为例,办理时,需要携带:簿()及复印件、及复印件、照片、解除劳动合同书、从所居住社区办理的就业失业证等。凭这些材料,在人才交流中心开具商调函,转移档案,然后进行参保缴
-
户口迁移后社保如何处理?如何解决?安徽在线咨询 2023-04-04按照目前关于户口迁移后社保怎么办的规定:可以转移你的养老保险关系,具体办法是到现在工作所在地的社保部门开一张“社保关系接受函”,上面要有当事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及社保局的银行账号并盖章;然后到原工作地的社保中心办理转移手续。 但是医保不能转移。因为养老保险系统是按省建立,医保系统是地市级建立,各地经济发展、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和交付与支付水平不一,只能在当地看病购药。
-
应该怎样从公司离职离职办理社保才有效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151、养老保险有个人账户,身份证号就是帐号,离职社保可以有三种处理方式:一是停止交费,形成缴费年限中断,个人账户积累停止,但只要时间不长对今后影响不大;二是由个人全额缴纳,即不中断缴费把过去连同企业缴纳的部分一并自己缴纳,但这样个人负担较重不太合算;三是如果到外地谋职可以办理保险转移手续,到新的就业地区。不管哪种方法,找到新的工作单位按原帐号继续缴费即可,不用补交,但就是不能退。 2、医疗保险,也有
-
公司销售职工该如何处理员工的社保?北京在线咨询 2022-04-02用人单位应当主动为劳动者补缴其社保。 1、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性要求购买的一种保险,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目的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享受保险待遇。我国《劳动法》《社会保险法》都明文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明显具有国家强制性的特点,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拒绝承担该项法定义务。 2、用人单位依法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