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按双方约定承担子女抚养费。如双方不能就抚养费达成协议,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具体抚养费金额为月总收入的20%-30%,无固定收入的,为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的20%-30%。
离婚孩子的抚养权如何确定?
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司法实践中通常将“哺乳期内的子女”理解为两周岁以下的婴幼儿。父母离婚时,哺乳期内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但是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随父方生活:
母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
母方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
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如母亲的生活环境明显对子女抚养不利;母亲工作性质特殊,不便于抚养子女;或者母亲违法犯罪,不利于抚养子女等。
父母双方协议两周岁以下的子女随父方生活,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四十八条
在有利于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双方协议轮流直接抚养子女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四十九条
抚养费的数额,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以依据当年总收入或者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有特殊情况的,可以适当提高或者降低上述比例。
第五十条
抚养费应当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以一次性给付。
-
离婚孩子抚养费具体如何支付,孩子抚养费的最新规定
251人看过
-
家暴离婚法律孩子具体归谁抚养
92人看过
-
孩子抚养费由谁负担离婚孩子抚养费标准
306人看过
-
孩子抚养权在离婚法律中的具体规定
196人看过
-
小孩抚养费具体如何给?
493人看过
-
孩子的抚养费要走那些程序?
491人看过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更多>
-
离婚孩子抚养费具体如何支付,孩子抚养费的最新规定新疆在线咨询 2022-04-28抚养费的支付方式一般是按月支付,按月打入孩子抚养费的专用账户或在探视孩子时支付,有条件的也可以约定一次性给付。 抚育费应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8条规定:抚育费应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付。 第9条规定:对一方无经济收入或者下落不明的,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育费。 根据以上规定,抚养费的支付方式一般是按月支付,按月
-
抚养费给少了,离婚给孩子那抚养费是如何?广西在线咨询 2022-07-23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离婚后一方不给抚养费怎么办? (1)如果一方无经济收入或下落不明而导致对方拿不到抚养费的话,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育费。如果不给抚养费方存在减少给付情况,那他可以减少给付。减少给付情况,主要指给付一方,由于长期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经济相当困难,无力按原数额给付,
-
离婚孩子抚养费标准,那具体该是怎样的?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2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7条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有特殊情况的,可
-
民法不离婚的孩子抚养费有那些新疆在线咨询 2023-08-07不离婚追讨抚养费的方式: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可通过协议方式,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协商不成,另一方可以代理子女到法院起诉,主张一方支付孩子抚养费。法院裁判生效后,另一方仍不履行的,可申请强制执行。
-
法律规定离婚共同抚养孩子协议具体如何写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031、离婚共同抚养孩子协议应当载明抚养权的归属、抚养费的支付时间以及方式、探望权行使的时间以及就是方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离婚协议即使进行公证,也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当有一方不按照约定执行时,另一方应当起诉。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