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合同诈骗中的"非法占有"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07 09:12:13 196 人看过

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的目的产生在先,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进而骗取对方财物的犯罪行为实施在后。如果肯定非法占有的目的可以产生在行为人合法取得对方财物之后,无疑是对因果关系时间序列性的颠倒,导致“结果发生原因之前”的逻辑错误,这与我国主客观相统一的刑法理论相违背,从而导致“客观归罪”。

首先,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之目的,只能产生于行为人实施诈骗犯罪行为之前,而不可能产生于该行为之后。从行为人实施犯罪的客观过程来看,犯意产生于前,之后才有行为人在犯意支配下的具体犯罪行为。刑法之所以将某一行为评价为犯罪行为,不仅因为该行为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同时它也是行为人主观恶性(罪过)的体现,换言之,即刑法对犯罪行为的认定必须要遵循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对于行为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合法取得对方当事人财物之后产生非法占有之目的的,不能认定其之前的取得行为是合同诈骗犯罪行为。因为行为人在取得行为之前并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就不可能实施属于合同诈骗罪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诈骗行为;既然行为人客观上没有实施合同诈骗行为,也就不能认定其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符合其他犯罪构成的,可以其他罪论处。

其次,认为事后产生的非法占有之目的可以改变事前行为性质的观点是违背因果关系逻辑链的。犯罪故意与犯罪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犯罪故意在先,犯罪行为在后。也就是说,在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的目的产生在先,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进而骗取对方财物的犯罪行为实施在后。如果肯定非法占有的目的可以产生在行为人合法取得对方财物之后,无疑是对因果关系时间序列性的颠倒,导致“结果发生原因之前”的逻辑错误,这与我国主客观相统一的刑法理论相违背,从而导致“客观归罪”。

由此可见,非法占有的目的可以是事前故意或者事中故意,而不可能是事后故意。在事中故意中,对于行为人产生非法占有目的之前而取得对方财物的行为不能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而只能对非法占有目的产生之后的行为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因此,事中故意与事前故意在性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产生在犯罪行为之前,只是两者处于合同订立、履行的不同阶段。

一、侵占罪与诈骗类罪的区别有哪些

诈骗类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数额较大财物的一类行为,含诈骗罪、合同诈骗罪、金融诈骗罪等。侵占罪与诈骗类罪除在犯罪主体、告诉形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外,在客观方面还有区别:

1、财物交付的原因不同,这是二者的关键区别。

诈骗类罪是被害人在行为人的欺骗下形式上自愿地将财物交与行为人,即行为人对他人财物的支配及欺诈之果;而侵占罪则是被害人基于委托、信任等原因完全自愿地将财物交与行为人支配,并非行为人欺骗所致。

2、危害行为不同。

诈骗类罪的危害行为是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侵占罪则是非法占有、拒不退还。

3、财物交付与犯意产生的时间关系不同。

诈骗类罪被害人将财物交与行为人是在行为人产生犯意之后;侵占罪则是在犯意产生之前。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03日 19:4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占有相关文章
  • 如何认定金融犯罪中“非法占有目的”?
    如何区分一般借贷纠纷与金融犯罪,关键看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要判断好这一关键点,需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非法占有的司法推定在进行司法推定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事实的真实性。在刑事诉讼中,刑事推定的事实被看作是已经得到证明的真实性事实。因此,必须保证基础事实的真实性,推定事实才可能是可靠的。二是基础事实与推定事实之间的联系必须具有高度的盖然性,推定逻辑上必须具有严密性。三是应充分考虑行为人的辩解,以此反推刑事推定的成立与否。推定是根据真实的基础事实作出的优势盖然性结论,有一定的或然性。为了防止偏差,必须以行为人的反驳加以验证。在实践中,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及会议纪要的内容,结合刑法对金融犯罪中客观行为的描述,从行为人是否具有从事某种特定的金融行为的资格、是否具有法律规定的条件资质以及是否实施了违反金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导致的危害后果等方面加以考虑、进行刑事推定,判断犯
    2023-04-22
    58人看过
  • 合同诈骗怎么才算非法占有
    合同诈骗算非法占有的认定:1、合同签订前行为人有无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2、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无履行能力;3、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有无诈骗行为;4、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有无实际履行能力;5、行为人对取得财物的处置情况。一、伪造公章签订合同有效吗伪造公司印章签订的合同是无效的,伪造公司印章签订合同是属于合同诈骗的行为,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合同诈骗的构成要件如下:1、客体为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2、客观方面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3、主体为个人或单位;4、主观方面为故意。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二、合同诈骗的刑事拘留最长多长时间合同诈骗罪拘留的时间最长为三十七天。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
    2023-06-21
    231人看过
  • 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的法律分析
    根据司法实践,对于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论诈骗罪非法占有故意的认定所谓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以隐瞒真相、虚构事实等方式骗取他人财产,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的行为。由上述可见,诈骗罪具有以下两个构成要件,1、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2、客观上采取以隐瞒真相、虚构事实等手段骗取他人财产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诈骗罪的客观要件,认定比较容易。但被告人是否存在非法占有的故意属于被告人的主观心理状态范筹,异常听见像,被告人到底其怎么想的,
    2023-07-05
    260人看过
  • 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应该怎样界定
    (一)合同签订前行为人有无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行为人在合同签订前的骗取对方信任的行为,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和隐秘性。如邀请对方来实地参观、考察,或者先与对方履行小额合同,支付小额定金,制造本身履约能力强、经济实力雄厚等假象。此类行为具有很强的欺诈性,它能博得对方信任,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自愿”与其签订行为人所要的合同,为其利用合同诈骗打下“信用”基础。因此,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前的欺诈手段与行为,应该与行为人签订合同后的其它欺诈行为一样,能推定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二)行为人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履行合同的能力一般指行为人具备签订、履行合同时的资金、货源等履行合同的基本条件。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包括现实性和现实可能性两种情况,只要行为人具有履行合同的现实可能性,就应视为“有实际履行能力”,不能要求过于苛刻,否则不利于市场交易。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履行能力”,应考虑
    2023-04-28
    95人看过
  • 诈骗案的非法占有定案标准
    所谓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以隐瞒真相、虚构事实等方式骗取他人财产,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印发的《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对金融诈骗案件中如何认定非法占有目的作了归纳总结:“根据司法实践,对于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但是,在处理具体案件的时候,对于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不能单纯以财产不能归还就按金融诈骗罪处罚。
    2023-06-18
    474人看过
  • 非法占有认定在敲诈勒索罪中的应用
    敲诈勒索罪的非法占有的认定有:主观上,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直接关系到行为人的定罪和量刑。认定非法占有的目的分为两部分。只有两者结合,才能认定具有敲诈勒索罪的非法占有目的。索要是否有合法依据。非法占有是指没有合法依据占有他人财产。行为人非法侵占不属于自己的财产,即非法占有。这种占有是否有合法依据?判断的关键是行为人要求财产是否有法律依据。索要的内容和数额。在勒索犯罪案件中,行为人,行为人往往以某种理由强行向他人索取财产。在衡量金额相对明确的情况下,如果行为人索取的金额没有大大超过相对明确的金额,司法实践中不会认定非法占有的目的;在没有相对衡量金额的情况下,如果索要没有法律依据,司法实践将被视为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索要有法律依据,则根据索要的内容和金额是否合理确定。非法占有的目的是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素之一,而不是全部。在证明被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后,控方还必须证明被告客观地实施敲诈勒
    2023-07-02
    293人看过
  • 什么是合同诈骗?合同诈骗罪如何认定?
    合同诈骗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单位亦能成为本罪主体,合同诈骗罪是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所以本罪主体应当是合同的当事人一方。一、强迫卖血罪的主体有哪些本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单位亦能成为本罪主体。单位犯本罪的,实行两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本条规定判处相应刑罚。二、倒卖文物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倒卖文物罪的构成要件是: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文物管理制度。犯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倒卖国家禁止买卖的文物,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成为本罪主体。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以牟利为目的。三、强迫卖血罪的主体要件有哪些?强迫卖血罪的主体要件:强迫卖血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法律规
    2023-06-25
    454人看过
  • 如何证明金融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
    对于金融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实务界多以推定的方式来证明,然而,推定是一种典型的返溯的、从果到因的思考范式,存在诸多疑问。首先,推定在方法论上先天不足,即一个结果的出现是由于多个原因引起,而推定却将这个结果归因于一种原因。其次,推定极易陷入结果归责的泥潭。再次,责任与行为同在的原则要求非法占有目的只有出现在行为时才有效,然而,推定只能解决有或没有的问题,却无法解决何时有的疑问。综上可见,推定是一种较为粗糙的证明方法。面对这些疑惑,笔者认为,一方面,不能因为非法占有目的的证明存在困难就否定该要素的必要性,也不能通过证明方式上的选择间接地排除该要素。另一方面,推定是司法实践中证明非法占有目的不得已的方法,如果把对非法占有目的证成的任务完全由司法推定来承担,显然其将不堪重负。笔者认为,对非法占有目的的证明应综合施策,实现程序和实体,立法和司法之间的相互支援,从而达到司法有效推定的目的。具体来说,
    2023-04-22
    94人看过
  •  2021年版集资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集资后未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不成比例导致集资款无法返还、肆意挥霍集资款导致集资款无法返还、携带集资款逃匿、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隐匿、销毁账目或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等情形之一出现时,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下情形之一出现时,可以将其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1.集资后未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不成比例,导致集资款无法返还;2.肆意挥霍集资款,导致集资款无法返还;3.携带集资款逃匿;4.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7.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集资款返还标准根据我国《公司法》和《非法集资行为治理条例》的规定
    2023-12-07
    374人看过
  • 如何界定与证明票据诈骗罪之“非法占有”
    一般来说,金融诈骗罪要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是对于非法占有目的的内涵的理解,往往造成司法实务的差异化处理。尤其是刑法中非法占有是否包括非法占用,往往成为控辩双方争议之焦点。一、非法占有目的之范畴界定何谓非法占有?是仅指民法上占有,还是所有,是否包括占用?对于非法占有内涵的理解分歧造成由于受到传统诈骗犯罪构成模式——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备意图非法改变公私财产所有权之特征影响,致使法院在审理票据诈骗犯罪时面对控辩双方对法律理解之巨大分歧,而无法及时、准确判决。因此,界定金融诈骗犯罪之非法占有目的内涵,极具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占有,作为民法概念,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所有权四项权能——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之一种权能,是所有权性质的主要体现。二是指人对物的管领事实,是所有权存在的前提。结合刑法来看,在刑法上通过不法行为取得的对该物的管领不可能实现民法上的所有权。因此,刑法意义上的占有即是所有。刑法
    2023-04-25
    382人看过
  • 可撤销的合同有哪些合同诈骗如何认定
    一、可撤销的合同有哪些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二、合同诈骗如何认定1、隐瞒履约能力的诈骗认定在合同诈骗案件中多数行为人都以作为方式实施犯罪,但少数案件也有不作为的情况。刑法理论上认定该罪的特征主要是: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就隐瞒真相而言,是指行为人故意隐瞒客观存在的事实,故意隐瞒另一方应该知悉的内容,其采取的方式有作为的,也有不作为的。不作为的方式,主要表现为不履行合同告知义务,隐瞒合同的履行能力。2、具有因果关系的诈骗认定合同诈骗罪的因果关系常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即:欺骗手段——错误认识——财物控制转移。其中,错误认识处于双重的
    2023-06-01
    123人看过
  • 对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产生时间之探讨
    一、非法占有目的的产生时间对研究合同诈骗罪的意义非法占有目的的产生时间又称之为非法占有目的产生的时段、非法占有目的形成时间、非法占有目的的产生时间范围、非法占有目的产生时点。研究非法占有目的的产生时间,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对认定合同诈骗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及量刑轻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有利于对非法占有目的进行合理分类根据合理的标准对非法占有目的进行分类,是研究和运用非法占有目的的需要。所谓合理,就是具有某种法律意义。比如:有学者认为非法占有目的的产生阶段包括事前故意(事实行为之前)、事中故意(事实行为过程之中)、事后故意(事实行为过程后期)。[1]也有学者认为,非法占有目的及其产生的时间是确定合同具有诈骗性还是合法的标准[2]上述种种有关非法占有目的产生的时间说法足以证实将非法占有目的产生的时间存在于不同阶段而进行分类是有利于深入探讨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也有利于全面发现
    2023-04-11
    130人看过
  • 什么是金融诈骗中“非法占有目的”推定规则?
    在金融诈骗犯罪的追诉中,非法占有目的作为行为人的心理活动,无疑是认定最为困难的要素,只能根据主客观相统一原则,通过外化行为表现予以推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对此推定存在不同认识,需要进一步探讨完善。现行非法占有目的司法推定的适用标准非法占有目的有排除和利用双重含义。刑法上的非法占有目的,系永久性占有,由排他支配、利用取得的财物双重意思构成。行为人通过欺诈手段取得钱款行为已将排除意思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何为利用的意思往往是评价非法占有目的概念的关键点。如挪用公款和贪污,挪用是非法占有资金的使用权;贪污是非法占有资金的所有权且没有归还的行为。实践中常常使用据为己有来说明非法占有,以所有权为依据,永久性占有非法获取的资金,自然也不期待行为人有归还的意图。非法占有目的产生时间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司法实践中,行为人意图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决意之时间点多在事前,如明知无归还贷款能力而意图占有。事中非法占有
    2023-03-09
    225人看过
  • 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合同诈骗罪怎么判刑?
    一、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的构成条件如下:1、合同诈骗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合同诈骗罪的对象是公私财物。2、合同诈骗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的诈骗行为表现为下列五种形式:(1)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这里所称的票据,主要指能作为担保凭证的金融票据,即汇票、本票和支票等。所谓其他产权证明,包括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以及能证明动产、不动产的各种有效证明文件。(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
    2023-02-23
    118人看过
换一批
#物权
北京
律师推荐
    #物权 知识导航
    展开
    #占有
    词条

    占有指占有人对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实际控制。占有人可以是依法有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如根据租赁合同在租期内占有对方交付的租赁物。 占有人也可能是无权占有他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如借他人的物品,过期不还。占有人不知道自己是无权占有的,为善意占有;明... 更多>

    #占有
    相关咨询
    • 如何对诈骗罪非法占有认定,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14
      一、如何对诈骗罪非法占有认定根据司法实践,对于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7、其他
    • 诈骗罪非法占有如何认定,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山西在线咨询 2023-11-01
      法律分析 诈骗罪非法占有的认定方式是:行为人在实施诈骗行为的开始就有将他人财物占为己有的目的。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是: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 合同诈骗案件中被投诉人是否有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的认定,如何认定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1-18
      如果被投诉人是以签订合同为名,以非法占有合同相对方的财物为目的,并且数额较大,则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在判断被投诉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时,可从被投诉人在加工合同中约定的加工品验收标准是否合理适当、其有无支付履约款的能力、在加工品收回后有无销货渠道、此前有无对外销售加工品的记录等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若具备前述特征,受害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追究被投诉人的刑事责任。 如果被投诉人虽然有欺
    • 合同诈骗罪中如何区分非法占有财物罪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12-15
      合同诈骗罪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一般指行为人在缺乏法律依据的情况下,以占有他人财产或其他私有物品为目的的行为。《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诈骗罪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如何理解,如何正确认定诈骗罪犯罪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12
      骗罪的认定主要围绕犯罪嫌疑人是否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本法另有规定的、法律规定《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数额较大的、诈骗罪定义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并处罚金,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一,依照规定。二,并处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