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共同债务首先应当用夫妻共同财产来偿还,不足以清偿的双方自行协商怎么分割债务,协商不成由法院判决。夫妻共同债务是指为满足夫妻共同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夫妻共同债务主要是基于夫妻家庭共同生活的需要,以及对共有财产的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而产生的债务。
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
1、夫妻为家庭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如购置共同生活用品所负的债务;购买、装修共同居住的住房所负的债务;为支付一方医疗费用所负的债务。
2、夫妻一方或双方为履行法定扶养义务所负的债务。
3、履行法定赡养义务所负的债务。
4、为支付夫妻一方或双方的教育、培训费用所负的债务。夫妻从事正当的文化、教育、娱乐活动,从事体育活动等所负的债务。
5、为支付正当必要的社会交往费用所负的债务。
6、夫妻从事共同生产、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这里的共同生产、经营既包括夫妻双方一起从事投资、生产经营活动,也包括夫妻一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但利益归家庭共享的情形。
7、夫妻协议约定为共同债务的债务。夫妻协议确定共同负担的债务,即使该债务带来的利益非婚姻共享,也应纳入夫妻共同债务。
可见,婚后债务的偿还就跟婚后共同财产的分割的道理都是一样,夫妻双方只有先区分清楚了婚后的债务到底是不是夫妻共同债务的情况下才能确定到底应该怎么偿还。另外,对于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部分,也不要妄图在离婚的时候让另一方帮助偿还,这样,有可能会影响到共同债务的分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九条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第一千零八十九条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
应对银行债务的物理策略
176人看过
-
应对民间债务违约的策略
412人看过
-
应对债务高于薪资的策略
213人看过
-
邢台债务纠纷应对策略
155人看过
-
应对债务危机的策略有哪些?
426人看过
-
应对当事人互负债务的策略
82人看过
在双方结为夫妻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双方共同所有: 领取的工资、奖金;夫妻一方或双方从事生产、经营,得到的财产;知识产权的收益;通过继承或赠与得到的财产,如房屋等;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 更多>
-
离婚避债:法律应对与应对策略云南在线咨询 2024-11-21在实践中,夫妻一方欠债累累,为了逃避债务,夫妻双方可能会合谋假离婚,将财产转移到一方名下,从而导致债权人无法追讨债务,即使及时起诉到法院,胜诉后也难以执行。遇到借夫妻假离婚逃避债务执行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强制与教育相结合。执行人员应采取强制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应做被执行人的思想工作,向被执行人宣传法律,指出法院认定其为假离婚的事实依据,以及借假离婚逃避债务的法律后果。根据不同案
-
债务强制执行的解决方法:未偿还债务的应对策略海南在线咨询 2024-11-05如果对方没有财产可供执行,则只能中止执行。当对方有财产可供执行时,可以恢复执行。如果欠钱不归还,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根据法律规定,强制执行程序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申请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对于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
-
债务违约:诉讼解决途径及应对策略西藏在线咨询 2024-11-1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六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
-
信用卡债务逾期数月,对方起诉,应对策略青海在线咨询 2024-11-18一、法院的判决结果并非唯一且具有不确定性,并非只有原告方或被告方一成不变,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也可能仅支持部分原告或被告的诉求。 二、因此,为了确保判决结果对自己更有利,应在诉讼过程中充分准备应诉,并在审理过程中积极答辩。若应对措施不当或未做好准备,可能导致判决结果对自己不利,具体情况可咨询我以便详细探讨。
-
一房二卖的应对策略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4-11-08在房地产项目中,如果卖方存在“一房多售”的违规行为,那么买方不仅有权要求卖家承担违约责任,而且可以无条件全额退还已支付的购房款项,并需要对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给予相应赔偿。同时,需要赔偿因违规行为而造成的违约金。如果购销合同中未对赔偿问题作出明确具体约定,那么相关法律法规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买方还有权解除购销合同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