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公共财物侵吞的三种方式:隐匿、扣留、转卖;以及监守自盗和盗窃的概念。最后强调了出纳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秘密窃取和行为人利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进行骗取财物的行为。
1.行为人将公共财物非法转移为自己或他人所有,从而实现财物侵吞。概括起来侵吞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将自己管理或经手的公共财物加以隐匿、扣留,应上交的不上交,应支付的不支付,应入帐的不入帐。二是将自己管理、使用或经手的公共财物非法转卖或擅自赠送他人;三是将追缴的赃款赃物或罚没款物私自用掉或非法据为私有。2、窃取财物,是指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采取秘密窃取的方式,将自己管理的公共财物非法占有的行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监守自盗。如果出纳员仅是利用对本单位情况熟悉的条件,盗窃由其他出纳员经管的财物,则构成盗窃罪。3、骗取财物,是指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例如出差人员用涂改或伪造单据的方法虚报或谎报支出冒领公款,工程负责人多报工时或伪造工资表冒领工资,收购人员谎报收购物资等级从中骗取公款等。
监守自盗与公共财物
监守自盗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职务上的便利,将公共财产用于个人私利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也对社会和国家的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对于监守自盗的行为,法律是严格禁止的。国家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做到公正无私,不贪不占,不挥霍浪费,不泄露公共财物机密。
同时,社会公众也应该提高警惕,认识到监守自盗的危害性,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防止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损害公共利益。
监守自盗是一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对国家和社会都造成极大的危害。我们应该遵守法律法规,不从事任何违反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行为,做到公正无私,为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行为人将公共财物非法转移为自己或他人所有,从而实现财物侵吞。概括起来侵吞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将自己管理或经手的公共财物加以隐匿、扣留,应上交的不上交,应支付的不支付,应入帐的不入帐;二是将自己管理、使用或经手的公共财物非法转卖或擅自赠送他人;三是将追缴的赃款赃物或罚没款物私自用掉或非法据为私有。
窃取财物是指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采取秘密窃取的方式,将自己管理的公共财物非法占有的行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监守自盗。如果出纳员仅是利用对本单位情况熟悉的条件,盗窃由其他出纳员经管的财物,则构成盗窃罪。
骗取财物是指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例如出差人员用涂改或伪造单据的方法虚报或谎报支出冒领公款,工程负责人多报工时或伪造工资表冒领工资,收购人员谎报收购物资等级从中骗取公款等。监守自盗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职务上的便利,将公共财产用于个人私利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也对社会和国家的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对于监守自盗的行为,法律是严格禁止的。国家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做到公正无私,不贪不占,不挥霍浪费,不泄露公共财物机密。
同时,社会公众也应该提高警惕,认识到监守自盗的危害性,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防止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损害公共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
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
-
贪污罪的刑罚种类及区别
384人看过
-
贪污罪中的公共财物类型有哪些
301人看过
-
贪污罪与诈骗罪有哪些区别
445人看过
-
大贪污和小贪污有区别吗?小贪污没人管吧
480人看过
-
贪污手段的种类
172人看过
-
贪污贿赂罪有哪些种类?怎么认定
328人看过
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用人单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更多>
-
贪污的类型有什么重庆在线咨询 2023-11-12贪污,是指采取侵吞、窃取、骗取或者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 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
-
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的区别有哪些, 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的区别有哪些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5-061、含义不同: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为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盈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没有归还的行为。 2、占有时间性不同:贪污是永久性的转移财产的占有,并不具有归还的意思;而挪用公款却是暂时性地占有,具有归还的意思;当挪用公款并
-
贪污贿赂罪有哪些种类,怎么规定的安徽在线咨询 2023-08-10贪污贿赂罪的种类有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介绍贿赂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私分罚没财物罪等。
-
为亲友非法牟利贪污罪是哪些?与贪污罪有哪些区别?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04为亲友非法牟利是公司的“应得”利益,也就是原本应该属于公司的利益,但是公司还没有得到之前,交给亲友。 贪污是公司的“既得利益”,也就是公司已经把这个利益拿到手了,行为人再通过其他方式把公司已经得到的利益移转。 凤科模拟题说的很明白“洽谈中的合同”如果取消洽谈让自己的亲友去继续谈判,这种是为亲友牟利 如果是撤销“已经签订”的合同,再让亲友以自己名义签订,就是贪污。 所以界限就是这个利益公司有没有得到
-
环境污染损害类别有哪些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1-291.本定义中的环境污染损害类别有:空气环境污染损害、水环境污染损害、声环境污染损害、光环境污染损害、土壤环境污染损害、海洋环境污染鉴定、生态环境污染损害等。 2.环境污染事故发生过程中或发生后造成的各类损害,包括污染环境行为直接造成的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和自然资源破坏、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及其减少的实际价值,也包括为防止污染扩大、修复和/或恢复受损生态环境而采取的必要的、合理的措施而发生的费用,在正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