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上报名对象
户籍在成都市武侯区的适龄儿童。
注:因成都市中心城区是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高度集中的区域,小一入学学位十分紧张,按照《义务教育法》要求,我区本年度仍以8月31日为入学年龄时间截点,确保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前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入学。
注:2019年,中心城区(不含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公办小学本市户籍的一年级新生入学,继续实行网上报名,在登记点审核确认的方式(报名网址等将通过《成都市2019年小学一年级新生网上报名公告》)。郊区新城除暂不实行网上报名外,其余流程与中心城区一致。
其中,成都市中心城区包含: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
二、网上报名时间
2019年5月27日10:00至5月31日16:00
三、网报方式
(一)可直接点击访问“成都市小学入学网上报名系统”(http://xr.cdzk.g)
(二)可通过以下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官方网站(任选其一)点击链接进入“成都市小学入学网上报名系统”。
1.成都市教育局官方网站(http://www.cded.gov.cn/)
2.成都市招生考试网(http://www.cdzk.com/)
四、注意事项
(一)5月20—24日,我区教育局将委托各登记点(设在区内各公办小学)发布户籍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登记公告,请及时查看。
(二)适龄儿童法定监护人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报名信息填报,并按日程安排(2019年6月3日-10日工作日)持户籍证件及实际居住地相关证明材料(法定监护人实名所属房产证明、政府公租房协议、政府廉租房协议等),到户籍所在地对应的登记点进行公办小学入学报名资料现场审核。
(三)法定监护人双方(父和母)均为成都市“5+2”区域(锦江区、青羊区、成华区、金牛区、武侯区、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集体户籍,仅本人为外地户籍的适龄儿童,由法定监护人一方(父或母)于6月3日—10日工作日向其户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出具法定监护人双方及子女户籍证明、监护关系证明、房屋信息查询记录(法定监护人双方)、居住证明(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凭证、政府公廉租房协议)等材料,其户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位情况统筹安排入学。
(四)其他特殊政策(如进藏干部、军人、外籍人士、港澳台人士、高层次人才等人士子女)入学申请时间为6月10日-14日。申请人向武侯区教育局提出申请,审核通过后统筹安排入学。
(五)在网上报名过程中如有不清楚的问题,请点击“系统帮助”查看。
-
成都武侯区学历入户资料
255人看过
-
成都小学网上报名需要什么流程
445人看过
-
成都武侯区健康证在哪里办呢
151人看过
-
武汉小升初网上怎么报名
60人看过
-
成都武侯区迁户口流程
422人看过
-
成都武侯区社保卡在什么地方换
182人看过
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 廉租房的分配形式以租金补贴为主,实物配租和租金减免为辅。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公共租赁住... 更多>
-
成都武侯区哪些违章能网上查询海南在线咨询 2021-10-031、通过邮政代理,可以通过呼叫热线11185的12580热线代理的公安交通警察信息网处理等方式处理违反交通规则的减分2、在线处理不支持交通警察现场处理的违规3、在线系统偶尔出现不稳定,处理时间长,一般需要15个工作日4、手续费20-40元不等。
-
-
成都武侯区结婚登记在什么地方福建在线咨询 2023-04-25一、成都武侯区结婚登记在哪里 成都武侯区结婚登记在武侯区民政局,地址:晋吉南路173号。 二、成都市领结婚证规定 1、婚姻登记处具有管辖权; 2、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共同到婚姻登记处提出申请; 3、当事人男年满22周岁,女年满20周岁; 4、当事人双方均无配偶(未婚、离婚、丧偶); 5、当事人双方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 6、双方自愿结婚; 三、办理条件 1、婚姻登记处具有管辖权; 2、
-
成都市武侯区去哪里处理违章天津在线咨询 2021-10-04该区域没有设置处理场所,可以到附近处理。1、锦江区:交通警察三分局。地址:成都市锦江区东怡街50号。咨询电话:028-84413361/84413716。2、金牛区:1、交警二分局。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马鞍山1号。咨询电话:028-8332604。2、交警六分局。地址:成都市金牛区科北路1号。咨询电话:028-87591795/87591789。3、交警四分局。地址:成都市金牛区蜀西环街36日。咨询
-
成都网上如何更名成都户口澳门在线咨询 2022-12-261、线上查询: 关注成都公安公众号。 2、办理条件: 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变更姓名: (1)由乳名改学名; (2)因父母离异更名; (3)父母再婚后子女更名; (4)因收养关系成立更名; (5)因收养关系终止恢复收养前姓氏; (6)同校或同班学生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