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责任与财产权之间的关系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10 08:45:35 344 人看过

侵害财产权的民事责任:侵占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返还财产,不能返还财产的,应当折价赔偿。

损坏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侵害人并应当赔偿损失。

侵害生命健康权有哪些民事责任

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继续履行;

(八)赔偿损失;

(九)支付违约金

(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一)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本条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5月24日 05:2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民事责任相关文章
  • 年龄与刑事责任能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一、年龄与刑事责任能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年龄与刑事责任能力之间的关系,在我国刑法中有明确的规定,这主要体现在刑法对于不同年龄段公民犯罪行为的处理方式和责任承担上。1.具体来说,年龄较小的公民,由于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其对于犯罪行为的认知和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刑法对其的刑事责任能力进行了相应的限制。2.简单来说,年龄是决定一个人是否具备承担刑事责任能力的重要因素。不同年龄段的公民,其刑事责任能力是不同的。二、各年龄段刑事责任具体规定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公民的刑事责任能力被划分为三个年龄段:完全承担刑事责任年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和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1.具体来说,16周岁以上的公民为完全承担刑事责任年龄,需要对其犯罪行为承担完全的刑事责任;2.14周岁至16周岁之间的公民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仅对特定种类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3.而14周岁以下的公民则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无论其犯下何种
    2024-08-14
    390人看过
  • 法律责任与患者义务之间的关系
    患者不履行义务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以下的十一种方法:1、停止侵害;2、排除妨碍;3、消除危险;4、返还财产;5、恢复原状;6、修理、重作、更换;7、继续履行;8、赔偿损失;9、支付违约金;10、消除影响、恢复名誉;11、赔礼道歉。患者一般存在于医患关系中。侵害患者的权利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侵害患者权利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侵害患者权利的主要法律责任,可分为合同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在侵权责任中又包括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一般侵权责任,一般侵权责任中又包括仅要求精神损害的一般侵权责任和要求精神、物质损害的一般侵权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2023-07-07
    419人看过
  • 宪法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公民与宪法,首先要了解公民的含义。公民指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公民意识与臣民意识等相对,指一个国家的民众对社会和国家治理的参与意识。公民政治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它包括以下的内容:公民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政治参与的基本条件是知情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一、民法典和宪法是什么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都是以人为本、立法为民,每一个公民的尊严都被平等对待。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一切法律制定的依据,法律制定的原则和内容都应当源于宪法体现宪法,民法典的立法依据是依据宪法,制定本法,表明其立法依据,确立了民法的宪法基础
    2023-02-16
    96人看过
  • 民事权利义务与责任的关系是怎样
    一、民事权利义务与责任的关系是怎样民事权利义务与责任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反之亦然。1.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在法律中得到了明确规定,体现了法律对人们社会行为的调整作用。2.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任何一项权利都有相对应的义务,二者是对立统一的。3.在社会生活中,权利与义务也呈现出对等关系,即权利义务的总量大体相等。4.权利与义务在功能上互相补充,权利的享有有助于义务的履行,而义务的履行也有助于权利的实现。5.在价值选择上,权利和义务虽然各有其重要性,但在不同的法律体系中,二者可能会有主从之分。二、权利与义务的法律后果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履行对于法律后果的产生具有决定性作用。1.如果权利得到正确行使,义务得到积极履行,那么法律关系就能得以顺利维持。2.如果权利被侵犯或义务未履行,那么就会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如承担民事责任、赔偿损失等。因此,权利和义务
    2024-08-06
    376人看过
  • 商标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适用关系
    民事责任是损害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后果,其责任形式主要是让行为人对受损害的另一方当事人填补物质或者精神损失,以恢复被民事违法行为所破坏的民事法律关系,属于私法责任。行政责任是因为行为人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秩序的侵犯和破坏达到一定严重程度的情况下对行为人进行的惩罚,被侵害的是公法秩序,属于公法责任。民事侵权行为同时达到构成犯罪的程度(或者说某种犯罪行为同时侵犯了他人的民事权利)时,该行为既损害了私法秩序又损害了公法秩序,该行为人既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又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所以,《刑法》第36条第1款规定的原则当然适用于商标犯罪行为。在实践中,违法行为人承担责任尤其是财产责任的能力是有限的,有时无法同时承担民事赔偿的民事责任和罚金的刑事责任。根据宪法和行政法的理论,当公法责任与私法责任的适用发生冲突时,私法责任优先,即行为人的财产首先用于承担赔偿责任,剩余的承担公法责任。《刑法)第36条第2款
    2023-04-23
    355人看过
  • 精神疾病与民事责任的关系
    精神病有没有民事能力,要按照实际法人情况来决定。精神病人是医学概念,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法律概念,在诉讼中,不能以医学概念替代法律概念。从法律的规定上来看,精神病人可能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可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可能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精神病人民事行为能力宣告怎么规定的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被人民法院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根据他健康恢复的状况,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宣告他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四条【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和恢复】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被人民法院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
    2023-07-10
    241人看过
  • 医疗事故罪与民事责任的关系
    医疗事故罪与赔偿有影响。医疗事故罪造成被害人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付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若是造成被害人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器具费等费用;造成被害人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等费用。医疗事故罪与玩忽职守罪的区别1、主体不同。前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本罪的主体则是医务人员。2、客体不同。前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而本罪侵害的主要客体是医疗机构的管理秩序。3、过失的内容不同。前罪是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过失,而本罪则是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出现的过失。4、客观表现不同。前罪表现为在行政管理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而本罪则表现为在诊疗护理工作中违反规章制度或诊疗操作常规。5、危害后果不同。本罪的危害后果仅限于就诊人死亡或身体健康严重受损,而前罪的后果既可以是人员伤亡,也可以是财产损失,还可以是恶劣的政
    2023-08-16
    108人看过
  • 共同财产分割与离婚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不离婚是不可以分割共同财产的,除非夫妻中有一方存在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的行为;或者对于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时另一方不同意支付医疗费的情况下,才可以在不离婚的情况下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能不能不离婚分割共同财产离婚时可以不离婚分割共同财产。法律规定,对于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由夫妻双方自行协商如何处理,所以如果夫妻双方协商决定暂时不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当然是可以不进行分割的。双方可以在离婚后再另行提起诉讼分割财产,或者协商分割财产。《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六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夫妻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分割共同财产:(一)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的行为;(二)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
    2023-07-10
    474人看过
  • 民事责任与名誉权、荣誉权有何关系?
    1、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2、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进行,内容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3、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4、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民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法院可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名誉权与荣誉权存在如下联系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公民、法人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法人的荣誉称号。可见,名誉权和荣誉权是一对既相区别又密切联系的法律概念。1、保护客体具有内在的相通性。名誉权和荣誉权保护的客体分别是民事主体的名誉、荣誉。名誉是指社会公众对自然人、法人的品德、才干、生活作风、信誉等方面的一般的、总体性的评价
    2023-07-05
    98人看过
  • 行政侵权责任与民事侵权责任关系如何确定?
    行政侵权责任与民事侵权责任的关系是两者同属于侵权范畴。但实际上两者也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的,前者是有行政相关法律规范的进行调整,或者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来进行调整,并且前者涉及到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关系。(一)民事侵权责任民事责任是指是民事主体违反了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民事义务包括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也包括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民事责任主要是由三个部分的内容构成,包括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侵权责任。需要注意的是,民事责任的责任形式有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以及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这些责任形式既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二)行政侵权责任行政责任是指因为违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规范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在行政活动中履行和承担的义务。
    2023-06-28
    288人看过
  • 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之间有什么区别
    刑事责任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之后所应当受到的刑事处罚,民事责任则是当事人违反民事法律之后对受害人承担的赔偿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承担方式对于承担责任的形式,民事责任的承担形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刑事责任的承担形式为接受刑事处罚。对于追究责任的形式,民事责任按照不告不理的原则,由当事人向法院起诉后再由法院判决。刑事责任则主要由国家司法机关予以立案侦查以追究犯罪嫌疑人的法律责任,在符合《刑法》规定的指定情形的,也可以由当事人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
    2023-08-01
    161人看过
  • 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有什么关系
    一、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有什么关系一般认为,民事义务,系指民事主体依照民法而负有的为保障其他民事主体实现民事利益而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之约束。民事责任乃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当义务人未履行其法定或约定义务,或履行义务不符合相应的规定或要求时,义务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就二者之联系而言,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的最根本目的均是为了使民事权利主体的权利得以实现;民事义务乃民事责任之基础,民事责任之承担须以民事主体不履行民事义务为条件,无民事义务之存在,即无民事责任之承担;民事责任乃民事主体履行义务及实现权利之法律保障;此外,二者的内容亦存在相对应之处,民事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具体的责任范围是根据该义务主体所违反的民事义务的性质、内容以及违反义务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而确定的。二、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的区别(一)法律性质不同。一种观点认为二者法律性质的差异体现在:“民事义务基于
    2023-05-06
    397人看过
  •  明确雇主责任与雇佣行为之间的关系
    在确定雇主责任中的雇佣行为时,需要考虑行为人所享有的职权、时空标准、名义标准和目的标准。行为人所享有的职权是判断行为性质的重要标准。时空标准要考虑是否发生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名义标准是要看该行为的实施是否以“工作”或“职务”名义实施,遭受损害的第三人是否有理由相信工作人员的行为是职务行为。目的标准是判断雇员所实施行为的目的是否是为了雇主的利益或者为了便于履行职务。在确定雇主责任中的雇佣行为时,需要考虑行为人所享有的职权。这是判断行为性质的重要标准。第二,时空标准。这—标准要考虑是否发生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第三,名义标准。名义标准是要看该行为的实施是否以“工作”或“职务”名义实施,遭受损害的第三人是否有理由相信工作人员的行为是职务行为。第四,目的标准。目的标准是判断雇员所实施行为的目的是否是为了雇主的利益或者为了便于履行职务。 雇 佣 行 为 界 定 : 核 心 维 度 是 职 权
    2023-09-07
    477人看过
  • 养父母与生父母之间的赡养责任关系
    被人收养后对生父母没有赡养义务了。子女被他人收养后,虽然和生父母仍有血缘上的联系,但是,他们之间在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已经完全解除。父母对送他人收养的子女不再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同样,被收养的子女对生父母也没有赡养的义务。成年后父母离婚后子女是否有赡养义务成年后父母离婚后子女有赡养义务,法律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所以成年子女的赡养父母的义务不会因为父母离婚而依法免除,子女依旧要赡养父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一十条收养人、送养人要求保守收养秘密的,其他人应当尊重其意愿,不得泄露。第一千一百一十一条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本法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本法关于子女与父母的近亲属关系的规定。养子女与生
    2023-07-20
    347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它主要是一种民事救济手段,旨在使受害人,被侵犯的权益得以恢复。 民事责任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民事责任以民事义务为基础,是违反民事义务的法律后果。 (2)民事责任以恢复被侵害人的权利... 更多>

    #民事责任
    相关咨询
    • 财产权与物权之间的联系
      北京在线咨询 2024-12-18
      财产权是指财产利益的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财产权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价值,通常具有可转让性,遭受侵害时需要以财产方式进行救济。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以及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据法律规定对特定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性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换句话说,物权是指自然人和法人直接支配不动产或动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在民法中,财产权是与人身权相
    • 财产关系与民事侵权侵权关系是不是一样的
      香港在线咨询 2023-10-09
      民事侵权关系如果涉及到债务、赔偿、继承等那就构成财产关系。民事侵权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了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的行为,如果只是侵害他人名誉、肖像权,让对方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后就解决了,那么这就不涉及到财产关系,但如果涉及到继承财产、财产处分、合同债权债务、赔偿问题,那么就属于财产关系了。
    • 医疗事故的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的关系
      新疆在线咨询 2021-03-17
      1、缔约过失责任。指当事人于缔约之际具有过失,从而导致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被撤消,使它方当事人受有损失或者因当事人违反对他人的照顾和保护义务,使他方当事人受有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情形。 2、违约责任。指当事人双方不履行合同债务时,依法产生的法律责任。在医疗合同中主要是医院(债务人)没有按约定或规定履行义务,如没有及时抢救患者或耽误治疗时间(迟延履行)、没有按约定或诊疗常规医治患者(不完全履行)、在诊
    • 商标侵权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之辨
      广西在线咨询 2025-01-28
      根据《商标法》第59条的规定,对于商标侵权行为,侵权人需要承担停止侵权的责任。即使明知或应知是侵权行为,侵权人仍需承担赔偿的责任。如果情节严重,侵权人还将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七章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第五十九条的规定,对于商标侵权行为,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或者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
    • 财务与会计之间的关系与差异
      澳门在线咨询 2024-12-17
      财务与会计的区别: 1. 会计是处理已发生的事务,财务是管理未来的资金。 2. 财务与会计有时会混淆,但它们的目的是不同的。会计关注过去的事务,以确定公司的财务状况。财务则关注未来的资金,以确保公司能够持续发展。 3. 财务管理是一个全面的过程,旨在确保公司在实现其目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它涉及资产的购置、资本的筹集以及经营中现金流的管理,以及利润的分配。财务管理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