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主体要件中质的规定性因素是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4-26 19:15:15 437 人看过

共同犯罪主体要件中的规定性因素为:

1、必须为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两个以上故意犯罪行为人;

2、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3、对于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

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第二十六条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7日 17:1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什么是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主体要件共同犯罪的认定共同犯罪的形式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共同犯罪的认定:第一,两个人或两人以上;第二,有共同故意,这里要求有犯罪故意的意思联络;第三,必须有共同行为,在共同故意支配下相互配合。一、绑架罪的共犯判断标准1、客观方面一是各共同犯罪人所实施的行为都必须是犯罪行为,必须共同犯罪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即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是指向同一的目标彼此联系、互相配合,结成一个有机的犯罪行为整体。二是各个共同犯罪人的行为由一个共同的犯罪目标将他们的单个行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犯罪活动整体。三是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与发生的犯罪结果有因果关系。2、主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首先,有共同犯罪的认识因素:(1)各个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实施某种犯罪,而且共同犯罪还认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与自己一道在共同实施该种犯罪;(2)各个共同犯罪人认识
    2023-03-08
    254人看过
  • 犯罪主体的要素
    单位犯罪
    (1)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2)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比如犯盗窃罪,犯罪人希望将他人财物窃为己有;犯故意伤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体受到损伤的结果。有的犯罪是过失性质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状态。在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该单位对犯罪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也同样具有主观心理状态。(3)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比如犯诈骗罪,犯罪人具有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的行为,贩毒罪具有贩卖毒品的行为,等等。(4)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2023-06-14
    476人看过
  • 共同打人构成轻伤是否共犯,共同犯罪的主观因素
    一、共同打人构成轻伤是否共犯两个以是共同打人造成被害人轻伤的,会构成共同犯罪,打人者会构成共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共同犯罪的主观因素1、认识因素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首先,有共同犯罪的认识因素:(1)各个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实施某种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与自己一道在共同实施该种犯罪;(2)各个共同犯罪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共同犯罪行为结合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与共同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2、意志因素其次,有共同犯罪的意志因素:(1)各共同犯罪人是经过自己的自由选择,决意与他人共同协力实施犯罪;(2)各共同
    2023-06-17
    90人看过
  • 群殴有轻伤共同犯罪吗,共同犯罪的主观因素
    一、群殴有轻伤共同犯罪吗两个以是共同打人造成被害人轻伤的,会构成共同犯罪,打人者会构成共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共同犯罪的主观因素1、认识因素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首先,有共同犯罪的认识因素:(1)各个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实施某种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与自己一道在共同实施该种犯罪;(2)各个共同犯罪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共同犯罪行为结合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与共同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2、意志因素其次,有共同犯罪的意志因素:(1)各共同犯罪人是经过自己的自由选择,决意与他人共同协力实施犯罪;(2)各共同犯罪
    2024-01-27
    200人看过
  •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制、教育、道德等多个领域,也涉及到家庭、学校和社会众多方面。有青少年自身心理、性格等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外因各种复杂的客观因素,主要原因有以几点:(一)、家庭教育的误区,为青少年犯罪推波助澜。(二)、学校教育的失当,成为青少年犯罪的温床。(三)、社会环境的污染,使青少年不能明辨是非。(四)、自身素质不高,认知能力不足,是青少年犯罪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未成年人犯罪不单单是法律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教育问题、家庭问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只有集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相互协调,才能把这项工作做深做细,做活做广,真正取得实效。
    2023-06-02
    287人看过
  • 商标共同犯罪的认定应考虑哪些因素
    在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司法实践中,认定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的从犯与独立构成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往往容易混淆。假冒注册商标罪有商标使用的行为,将假冒的注册商标使用在商品上,使得正品与赝品相混淆,给合法商标所有人造成经济损失并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仅有销售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假冒的注册商标没有实际使用在商品上。假冒注册商标罪的从犯,即使在具体行为上没有商标使用行为,也需要有共同的主观故意以及客观的配合行为。结合具体案例,湛英杰检察官谈到,如果犯罪嫌疑人只是为了躲避海关或者相关部门监管,而采取货标分离的运输方式,则不能片面地仅根据查扣的标识进行认定,注册商标标识只是整个交易的一部分,应当认定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共同犯罪。一、生产假冒包装会判刑吗生产假冒包装会存在被判刑的可能性,可能涉嫌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或者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标罪。
    2023-06-23
    123人看过
  • 混合主体共同贪污行为是否构成贪污罪的共犯——关键是看主犯的犯罪性质
    [基本案情]犯罪嫌疑人王某原为某国有集团公司的出纳员。2002年10月,王某受本公司委派,到某科技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任该公司财务部主任。2003年2月,该公司在某电视机厂订购一批价值63万元的电视机。王某的好友、公司负责此项业务的业务部副经理黄某(系某科技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招聘人员)找到王某密谋,称借此机会可以赚一笔收入。两人即私自篡改订购电视机的协议书中的购买价,将63万元改为68万元。然后由王某出面到银行从公司帐户转帐68万元到其私人帐户,再将其中的63万元转到某电视机厂的银行帐户上。事后王某拿出2万元送给了黄某。黄某在收到某电视机厂出具的发票后,将发票上的63万元改为68万元,交给王某入帐。[分歧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二者构成共同犯罪,但应当按照他们各自的职务便利和身份构成的不同犯罪定罪量刑。即王某和黄某共同利用各自职务上的便利,侵吞本单位财产,构成共同犯罪,对王某以贪污罪定罪,对黄某以
    2023-06-11
    282人看过
  • 合同中的有效性因素有哪些
    合同有效因素:1、合同当事人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2、合同意思表示真实;3、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不违背公序良俗;4、具备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一、无效的房产买卖合同包括哪些二手房产买卖合同无效的情形如下:1、出卖人与买受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2、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3、当事人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4、合同内容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违背公序良俗。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二、民法典中先履行后签合同有效吗有效的。此时合同当事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合同内容
    2023-03-10
    172人看过
  • 单位犯罪的主体性质要求是什么
    一、国家机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政企彻底分开,国家对经济活动实施宏观调控,不再直接介入经济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机关构成单位犯罪的情形将会逐渐减少,乃至于最后消亡。二、私营企业、私营公司通说认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公司、企业以公司、企业的名义实施犯罪的,按单位犯罪处理;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其犯罪行为按自然人个人犯罪定罪处罚。新颁布的《公司法》中也规定,一人就以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有限责任公司。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私营公司应当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三、单位的分支机构和内设职能部门通常情况下,单位的分支机构虽然行政管理上隶属于该单位,但他们都有固定的名称、场所、资金、设施和工作人员,并经所在地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可以独立地承担经营活动中责任,是独立的法人单位,我们认为,单位分支机构和职能部门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主体。四、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
    2023-06-27
    325人看过
  • 犯罪构成要件中的主观要素
    犯罪的主观必备要件有,1、犯罪故意,对犯罪行为本身、犯罪行为对象、危害结果都要有认识。2、犯罪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过于自信的过失,已经预见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3、法律事实认识错误,误以为自己的行为没有刑法禁止性,实际上有。犯罪主观方面的必备要素是什么犯罪主观方面的内容,是由意识因素和意志因素这两大部分内容构成的。1、意识因素这是指行为对事物及其性质的认识和分辨情况。(1)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及其结果的社会危害性的认识,或者说对与犯罪客体有关的事实及性质的认识。(2)行为人对犯罪的基本事实情况的认识,或者说对犯罪客观方面有关的事实的认识。行为人对犯罪基本事实情况的认识首先包括了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和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认识。只有当刑法分则明确要求行为人对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事实也要有认识时,犯罪客观方
    2023-06-30
    131人看过
  • 确定挪用资金罪主体要考虑哪些因素
    挪用资金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具体包括三种不同身份的自然人,一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二是上述公司的工作人员,是指除公司董事、监事之外的经理、部门负责人和其他一般职工,三是上述企业以外的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职工。挪用资金罪定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有第一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将挪用的资金退还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
    2023-07-20
    408人看过
  • 确定共同犯罪中盗窃罪数额的关键因素
    盗窃罪共同犯罪的盗窃数额以全案数额确认而不是按照各盗窃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金额分别确认,只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参与或者组织、指挥了这一起盗窃案,即全案的盗窃数额共计多少每个参与人都需要负责。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则不要求其是否参与本次盗窃,按照全部的盗窃案数额进行确认量刑。共同犯罪追诉期如何确定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共同犯罪的追诉时效依据法定最高判刑而定,例如最高判处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是超过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第八十八条【追诉期限的延长】在人民检察院
    2023-07-01
    341人看过
  •  决定案件性质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法院是决定涉外民事案件法律关系性质以及适用准据法的机构。法院通过审判活动,根据刑法规定确认行为的犯罪性,对案件进行定性,对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以及构成的是轻罪还是重罪的确认与评判。人民法院实行两审终审制。当事人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上诉或抗诉,否则判决和裁定发生法律效力。法院是决定涉外民事案件法律关系性质以及适用准据法的机构。然后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量刑。法院通过审判活动,根据刑法规定确认行为的犯罪性,对案件进行定性,对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以及构成的是轻罪还是重罪的确认与评判。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当事人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人民检察院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抗诉。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在上诉期限内当事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不抗诉,就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法
    2023-10-23
    455人看过
  • 量刑应该如何考虑共同犯罪诈骗案件中的主观因素
    共同犯罪诈骗案件的量刑标准:1、诈骗公私财产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敲诈勒索和诈骗如何量刑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
    2023-07-05
    226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共同犯罪的主体条件有哪些,共同犯罪对主体犯罪的主体是怎么要求的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2-11
      共同犯罪的主体条件与其他犯罪的主体条件是相同的,没有特殊的规定。根据法律理论,犯罪的主体(即构成犯罪的人)的要求主要是:1、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根据刑法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因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要求,不会构成犯罪;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在此之外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十六周岁以上的人则应负刑事责任。2
    • 性质特殊主体犯罪共犯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2-16
      特殊主体构成的犯罪,一般主体也可以与特殊主体一起构成共同犯罪。如果没有特定身份的人与有特定身份的人共同犯罪,无特定身份者可以成为有特定身份者的共犯。如无业人员唆使国家工作人员贪污的,可以构成贪污罪;妇女帮助男人强奸的,可以构成强奸罪。
    • 共同犯罪中无罪证据实质性认定的规定有哪些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17
      1、最终如何判处,要看是否能找到所有对被告人有利的事实和情节、并向办案机关简明、扼要、有理、有据、有力地说清楚。 尚未接触到案件实质性证据材料,律师是无法确定作无罪辩护还是罪轻辩护、或者量刑辩护的,更没有办法作出判决等最终处理结果上的预测--好的办案结果是办出来的、不是凭空预测出来的。 是不是共同犯罪,要分析很多证据细节的--对于证据材料中证明的具体行为细节,侦查机关、检察机关会从指控的角度进行法
    • 共同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有共同犯罪的特征有共同犯罪的相关认识因素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09
      共同犯罪构成要件:一是两个人或两人以上;二是必须是共同故意;三是必须有共同行为是。r共同犯罪的特征:一是犯罪主体必须是在二人以上,作为自然人构成的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二是犯罪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r三是犯罪主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过失犯罪不能构成共同犯罪。有共同犯罪的认识因素:(1)各个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实施某种犯罪,而且还认识到
    • 共同诈骗罪的犯罪主体是什么,共同诈骗罪的主体构成要件主要有哪些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4-05
      根据刑法第25条第1款的规定,共同诈骗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的成立,要求同时具备以下主体、客观和主观三个方面的要件:(一)共同犯罪的主体要件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点:1.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的人。这是主体要件中的量的规定性因素。一个人不存在“共同”犯罪问题。如果行为人教唆他人犯罪,而被教唆人未实施所教唆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