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人转移债务的,新债务人可以主张原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原债务人对债权人享有债权的,新债务人不得向债权人主张抵销。
一、民间借贷中保证人如何行使追偿权
保证人在履行保证责任后对债务人享有追偿权。保证人可根据生效的判决直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来行使追偿权,也可以根据与债务人的约定,对债务人直接行使追偿。
根据202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条规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有权在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内向债务人追偿,享有债权人对债务人的权利,但是不得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第七百零一条规定,保证人可以主张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
债务人放弃抗辩的,保证人仍有权向债权人主张抗辩。
二、次债务人的抗辩权如何行使?
次债务人的抗辩权的行使:债务人接到权利转让通知后,转让行为就生效,权利的受让人成为新的债权人,享有和原债权人同样的权利,债务人向新的债权人履行合同义务。抗辩权是指妨碍他人行使其权利的对抗权,至于他人所行使的权利是否为请求权在所不问。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三条的规定,债务人转移债务的,新债务人可以主张原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原债务人对债权人享有债权的,新债务人不得向债权人主张抵销。
三、次债务人可否向债权人主张抗辩权
次债务人的抗辩可以向债权人主张。
债权人的到期债权实现受到影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相对人的权利,相对人对债务人的抗辩,可以向债权人主张。
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到期债权为限。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相对人对债务人的抗辩,可以向债权人主张。
-
债权转移的效力什么叫债权转移?
75人看过
-
建设工程债权转让具有法律效力吗
450人看过
-
债务转让中的抗辩权转移是什么意思
273人看过
-
非法转让债权,未经债权人同意转移债务
350人看过
-
债务转让之后会产生什么法律效力
172人看过
-
债务转让(简称债权转让)有什么要求?
397人看过
债权转让也叫债权让与,是指债权人通过协议将其享有的债权全部或者部分地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 债权转让是债的关系主体变更的一种形式,它是在不改变债的内容的情况下,通过协议将债的关系中的债权人进行变更。... 更多>
-
债权转让过程中怎么办理债权转让宁夏在线咨询 2023-04-091、债权转让方式分为:自由转让、同意转让、通知转让等方式,合同采用通知转让。作为债权人当要转让其债权时,在一般情况下,无需债务人同意,只需要通知债务人。 2、转让的步骤: 第一步:与受让人签订债权转让合同; 第二步:书面通知债务人,并告知债务人新的债权人的基本信息,以便债务人履行其义务; 第三步:让与人退出合同,不再享有合同约定的收回本金利息的权利; 第四步:新的受让人加入合同,替代让与人收取借款
-
转让人跨境债权转让通知债务人的法律效力山西在线咨询 2023-02-21(一)转让人将跨境债权转让通知债务人的法律效力 境内外资银行跨境债权转让若直接导致中资银行外债超过核定指标而违反外汇管理规定,则转让行为应受“根据合同性质不能转让”的限制,该认定为无效,除此之外则该认定转让为有效。 (二)转让人未将跨境债权转让通知债务人的法律效力 可见,转让人未将跨境债权转让通知债务人的,转让行为对中资银行(债务人)不发生法律效力,中资银行不因境内外资银行的债权转让而承担外债责任
-
三角债务怎么有法律效力转移香港在线咨询 2022-05-27三角债务的有效转移需要双方当事人遵循相关规定共同约定承诺,并且第三者有知情权,避免引发纠纷。同时,债权债务转移证明要约定双方要承担的法律风险,并很好的规避风险。 1、强化诉讼保全机制。 2、加强审判、执行的信息共享机制。 3、有针对性地引导企业采取债转股。 4、重视诉讼与非诉相衔接的机制。
-
股权转让过程中的债权债务包括什么啊?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4-07一般情况下,按照并购双方确定的股权转让基准日,目标公司的债权、债务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股权转让基准日之前的债权、债务(以下简称“基准日前的债权债务”)归属于转让前的目标公司及最终归属于出让方;股权转让基准日之后的债权、债务(以下简称“基准日后的债权债务”)归属于转让后的目标公司及最终归属于受让方。在实务中,还会因不同的股权计价方法而对目标公司的债务的处理具有不同的方式,本文主要基于常见的固定价格法
-
债权债务转让合同的效力什么是债权债务转让合同的具体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4-05改建、扩建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建设项目,涉及改变原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或者提高容积率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持有关主管部门的项目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和相关材料,向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重新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涉及相关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或者出让事项的,还应当按照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改建、扩建项目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前,应当采取公示、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