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委员会不属于行政部门,而是属于专门解决劳动争议的一个仲裁机关,劳动仲裁委员会没有行政方面的职权。劳动行政部门也就是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的区别:
1、执法主体不同:劳动监察的执法主体是劳动行政部门,其执法机关的执法活动是代表劳动行政机关实行行政执法;而劳动仲裁的执法主体是依照国家劳动立法建立的特定机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及用人单位三方面的代表组成。
2、法律行为不同:劳动监察属于行政执法,作出劳动监察作用的是劳动行政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而劳动仲裁则是一种准司法性质的活动,作出的裁决属于一种国家授权的仲裁机构对发生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的行为。
一、劳动监察与劳动争议有何区别
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区别:性质不同,劳动监察是劳动争议的行政处罚程序,劳动争议指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义务而发生的纠纷;处理方法不同,劳动争议还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等方法解决;其他。
二、员工拿不到加班工资怎么维权?
1、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最简单的办法是向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打电话投诉,由该大队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责令其支付拖欠工资。投诉举报电话号码应详细咨询当地劳动部门。
2、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最有效的办法是直接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不收费、不聘请律师),并通过劳动仲裁机构出具的裁决书向单位索赔。如果不支付赔偿,法院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
哪个部门是劳动仲裁委员会的直属部门
252人看过
-
由劳动行政部门的社会保险行政机构受理还是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
257人看过
-
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如何处理
286人看过
-
劳动局可管劳动仲裁部门吗
252人看过
-
仲裁委员会劳动仲裁流程
182人看过
-
劳动部门仲裁裁决必须履行吗
193人看过
仲裁,是指将争议提交给争议之外中立的第三方,由其对当事人的纠纷居中调解,并作出裁断的行为。根据适用对象不同,仲裁可分为民商事仲裁、海事仲裁、国际争端仲裁等。劳动争议仲裁是仲裁制度中的一种,旨在解决劳动纠纷。劳动争议仲裁既具有仲裁制度共有的某... 更多>
-
劳动争议去劳动行政部门申请仲裁!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0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根据这个协议,劳动者加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事业组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承担一定的工种、岗位或职务工作,并遵守所在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和其他规章制度。 劳动合同是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深感经营或工作需要
-
劳动仲裁委员会的组成部门有哪些?西藏在线咨询 2024-12-221、劳动争议调解协议书 经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
-
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劳动仲裁委员会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和劳务仲裁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08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
-
劳动仲裁,劳动者和行政事业单位去劳动仲裁仲裁,仲裁委会受理吗?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13申请劳动仲裁所交的手续包括仲裁申请书,劳动关系、薪水等证明手续,两方当事身份信息,其他;以下是仲裁申请书要载明的事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八条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纪、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
-
劳动行政部门不予受理劳动仲裁怎么办浙江在线咨询 2022-03-17根据你所说的情况,结合我国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动行政部门是用人单位的监督机构,你可以向其申请劳动仲裁。该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