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谣言属于行政违法行为,但如果是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或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构成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
一、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既遂一般判几年
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既遂一般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为了扰乱社会秩序,明知没有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威胁,却加以编造传播,过失不能构成本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一款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既遂处罚标准细分为:
1、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在疫情期间传播虚假信息罪的标准具体是什么
在疫情期间传播虚假信息罪的量刑标准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是指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
编造疫情谣言!拘留!编造和传播疫情谣言违法吗?
421人看过
-
涉嫌造谣的行为都是行政违法行为
204人看过
-
散布网络谣言属于什么行为
67人看过
-
造谣传谣行为是否违法?
160人看过
-
恶意诽谤造谣污蔑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69人看过
-
疫情期间编造或传播谣言的行为怎样处罚
298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编造谣言散发谣言几条就违法?甘肃在线咨询 2022-06-02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
-
-
在互联网上传播谣言的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4-12-08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可能会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其中,未达犯罪标准的造谣行为包括散播谣言、虚构险情、疫情、警情,或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众秩序等各类行为。而触犯刑法的造谣行为则主要表现为公开侮辱他人或无中生有的恶意诽谤他人,且情节严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
-
法律关于转发谣言属于啥类型行为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27根据相关法律,网友转发谣言超过500次或被别人浏览超过5000次,就有可能要承担相关刑事责任。“转发也可能触犯法律,轻则行政处罚,重则被判刑,网友在看到类似的消息后,转发前要三思而后行。”
-
谣言诽谤,是否属于侵权行为重庆在线咨询 2022-05-10属于民事侵权。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法律依据是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受害人可以要求对方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