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庭审为视角看刑事证人出庭制度的重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2 11:23:20 342 人看过

刑事证人出庭作证是现代司法制度中的普遍原则和庭审制度的基本要求,是刑事审判实现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控辩双方交叉询问证人,对证言等证据进行充分质证,可以使法官亲自听取证人陈述和观察证人表现,有利于客观、全面判断并准确裁量证据证明力,查明案件事实。然而,在目前审判实践活动中,证人不出庭作证,特别是重要证人不出庭,法庭以宣读证言笔录代替证人出庭作证的现象非常普遍,已严重制约了法庭庭审功能的发挥和诉讼任务的实现,因此,重构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已是当务之急。

一、从刑诉法规定不足看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必要性

所谓证人出庭,是指在刑事案件中,了解案件相关情况,对案件事实有证明义务和能力的人,在审理案件的法庭上,以法律规定的证人身份,当面接受控辩双方的询问,向法官陈述自己所知相关情况的一种诉讼活动。证人是提供案件事实的证据的重要来源,他们当庭履行作证的义务,对法庭核准证据,查明案件事实,对诉讼具有重要的价值,是现代诉讼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案件质量的必要措施。我国刑诉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法律并未明文规定证人应当出庭作证,而只是规定证人有作证的义务。至于作证的方式,自然就包括出庭作证和书面作证两种。倒是《民事诉讼法》明确地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这实在是一个缺憾,为补偿这一缺憾,最高法院在《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作出了明确规定,该解释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最高法院之所以规定,证人作证最终必须以出庭作证的方式,而不能轻易地以证言笔录的方式进行,主要是由刑事诉讼的基本规律及刑事证据行为的内在要求决定的。

(一)证人出庭作证有利于落实审判公开制度。从刑事审判的方式看,审判公开是一项法治要求。对一切案件的审判除有不公开审判的原因外,一律公开进行。而证人出庭作证则是审判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证据以口头或原始的方式出现在法庭上,诉讼各方的诉讼行为均以言词陈述作出,这样就为社会公众全面了解审判过程创造了条件和环境。而证人证言如果以证人笔录的方式出现在法庭上,即使公众参与旁听,也无法了解证人证言的实际形成过程,公众对该证言笔录的制作的合法性可能产生怀疑。因此,证人出庭作证,不仅能增强合议庭人员的工作作风,同时也是将证人的证词置于旁听群众监督之下,真实体现了公开审判的社会效果。

(二)证人出庭作证有利于质证程序的顺利进行。控辩双方的任何一方对对方所提出的证人证言不能与证人进行对质,直接构成了实现质证原则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庭审前控辩双方见不到双方的全部证据,尤其是对有些证人笔录,公诉人可能未将其作为主要证据移送,而在法庭上突然出现时,对方无法进行准备,使得对证据的质证无法展开。另一方面,一方提出证人证言笔录后,另一方提出了异议,由于证人不在场,提出证据的一方无法作答,使庭审处于尴尬的境况。在庭审中,我们可经常听到提出证据的一方以证人就是这样说的来搪塞,极不严肃。对法官而言,刑事证人出庭作证,法官不能确定证人在法庭上所作证词的内容。公诉人为支持自己的控诉,就要积极主张,积极举证,以证明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存在,由于证人的出庭,辩护人与公诉人双方就可以在平等的诉讼地位上对证人询问质证。

(三)证人出庭作证有利于法官认证。证人证言不仅要接受控辩双方的质证,还要同时接受法官的审查。从程序意义上讲,质证和认证同等重要;而从实体意义上说,后者更为重要。法官直接与证人接触,可以直接审查证人的作证资格,察看证人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并可以站在程序公正的立场上,控制法庭上环境对证人作证的影响,消除和抑制对证人作证的干扰因素,使法官的认证首先是建立在感性认识上,其才是理性认识。案件事实是证据证实的事实,而一切认定事实的证据必须经庭审质证。证人证言是司法人员广泛采用的证据之一。且证人证言最能反映案件的某些具体细节。因此,证人出庭作证,不仅能查清案件的重要事实,而且还能查清某些量刑情节。

(四)证人出庭作证有利于提高刑事司法效率。在刑事诉讼中,对于必须到庭作证的重要证人,包括在庭审中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请,经人民法院同意的必须到庭的证人,如果在接到法院通知后拒不到庭,控辩双方中的一方必然会向法院提出延期审理的申请,而延期审理情形的增多,不仅影响庭审的连续性,而且影响庭审的效率,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提高刑事司法效率也就没有保障。

(五)证人出庭作证有利于实现刑事司法公正。由于控辩双方的要求和侧重点不同,双方在对证人的调查取证中难免存在各取所需,断章取义等现象。同时,由于开庭时证人没有出庭,其证言不能在法庭上接受控辩双方的充分质证,在调查取证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包括诱证、逼证和作伪证的现象也将得不到及时揭露,司法公正也就难以实现。正如何家弘教授所说:在诉讼过程中,审判是中心环节,法官是案件的裁判者。因此法官必须在法庭审判中对证据进行直接的审查判断,才能对证据的真实性和证明价值形成恰当的内心确信,并在此基础上正确认定案件事实,作出公判决。如果法官在审判中只是对证人证言进行间接的书面审查,就很难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另外,证人出庭作证,可以使双方当事人获得直接质证的机会。这既可以防止司法人员在审查判断证据时产生预断和偏见,提高审判的透明度,也可以保障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及其影响

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可以使控辩双方在法庭上对证人的证言进行充分的质证,发现和揭露伪证,法官也可以通过听取对证人的质证,观察证人在庭上的各种反映,形成对证人证言的内心确认,从而有利于法官公正裁判。如果刑事案件的证人不出庭,必然导致庭审中大量使用书面证言,使证人证言在法庭上的质证成为走过场的形式,不仅易产生伪证,也影响法官正确认证和增加法官查清案件事实的难度,最终将影响法官对被告人的正确定罪量刑,影响到司法公正。据自贡中院对贯彻实施刑诉法的情况调查分析,目前刑事诉讼证人出庭的基本现状是:证人不出庭而由举证方代为宣读证言笔录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出现公诉人、辩护人庭前调查的同一证人的证言出现自相矛盾,导致双方互相诋毁对方诱证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不再通知证人出庭作证,而以牺牲对该证言的证明效力为代价。当事人、辩护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也往往被法庭毫无理由地驳回。依据调查统计,2004年至2006年的三年间,自贡两级法院共审理刑事案件2871件4436人,实际出庭的证人52人,证人出庭率为1.8%,在这1.8%的出庭证人又几乎都是强奸、故意伤害等案件的被害人,而案件的检验人员、现场勘查人员和搜查人员在庭审中均未出庭作过证。如此低的证人出庭率,一直是困扰人民法院多年的问题。这种状况使控辩式的审判流于形式,直接影响刑事案件的审判质量,影响诉讼公正的实现,导致许多不良的法律后果。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5日 21:2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刑事诉讼证人相关文章
  • 发回重审证人出庭作证是合理的行为吗
    也是合理的行为。发回重审制度是民事诉讼程序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发回重审是二审法院经过对一审上诉案件审理认为一审法院的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一审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或者一审判决遗漏当事人、诉讼请求等四种事由;由二审法院作出撤销一审判决的裁定,将案件发回一审法院重新审理的审判制度。一、二审程序中发回重审的情形有哪些?(1)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2)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3)对当事人在一审中已经提出的诉讼请求,原审人民法院未作审理、判决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4)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在一审中未参加诉讼,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予以调解,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5)一审判
    2023-02-18
    478人看过
  • 刑事诉讼中保证人制度的重构
    刑事诉讼担保人制度的重构彭建明内容摘要: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担保人制度在担保人的数量、条件、资格审查、自首、履行义务程序等方面存在局限性。在完善保证人制度本身,保障刑事诉讼法目的实现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经验,本文从立法和司法解释两个方面探讨了我国现行担保人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构我国担保人制度的建议。关键词:刑事诉讼中保释证人制度的限度重构保释证人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强制措施。保证人担保是保释证人的担保方式之一,也是一种常见的担保方式。它对保释证人的运作和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如果这一制度完善的话,应该加以完善,它可以促进取保候审的运用,进而达到刑事诉讼目的的要求。因此,本文对担保人制度的完善进行了探讨。此外,为贯彻落实刑事诉讼法,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条例和司法解释对保证人制度作了进一步规定。现行担保人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1)理论内容。保证人的条件是:(
    2023-05-08
    128人看过
  • 中国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
    引言在诉讼活动中,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依据,是诉讼制度中的核心问题。从起诉到裁判乃至执行,一切诉讼活动都围绕着证据的提供、收集和审查裁判展开,可以说离开诉讼证据就没有诉讼活动。我国诉讼法规定了七种证据类型,其中证人证言在诉讼证据中因其生动、具体、形象而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诉讼中证人证言可以帮助司法人员发现和收集其他证据;可以用来鉴别其他证据的真伪;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甚至是主要事实的根据;可以揭露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虚假陈述。然而目前我国证人出庭率却很低,绝大多数案件没有证人出庭,即使有的案件证人出庭了,也只是个别证人出庭,而且现实中以没看清、记不得等理由或因某种偏私或害怕而不知或不实陈述案件事实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以致证人之作证功能大打折扣,使得诉讼法所确立的对抗式诉讼活动基本上处于控辩双方唱对台戏的状态。[1]证人作证难已成为影响某些案件的质量和制约司法公正的瓶颈问题,严重制约着我
    2023-04-22
    123人看过
  • 为确保庭审效果证人视频作证是否可以
    一、为确保庭审效果证人视频作证是否可以?证人视频作证也可以,但证人视频作证的需要经过法院的许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第七十三条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二)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三)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四)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二、证人资格的确定是怎么规定的?1、证人必须是自然人,因此,法人和其他组织不能作证人,它们所提供的证据可能成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但绝不可能成为证人证言;2、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人;3、本案的诉讼代理人、法定代表人、诉讼中的代表人不能兼作本案的证人。同样,本案的审判人员、鉴
    2023-06-03
    375人看过
  • 事后受贿的定性――以行为构造为视角
    内容提要:受贿罪是常见罪,作为其非典型形式之一的事后受贿行为区别于国外的职后受贿罪,同时也有别于职后兑现型的受财行为和职后斡旋型的收受行为,严格意义上的事后受贿仅指先谋后收的受财行为。此行为是否构成受贿罪,关键在于对受贿罪犯罪构成的理解。结合该罪的侵害法益,该罪的实行行为只有期约、索取和收受行为,职务行为不能理解为该罪的行为要件,以此为基点,收受行为与利用职务之便间并无构造顺序的要求,二者间的顺序错位并不影响事后受贿行为构成受贿罪。此外,在主观方面,事后受贿行为不违反责任主义,成立犯罪故意。关键词:事后受贿罪实行行为责任主义我国刑法第385条规定了受贿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由于本罪内部构造特殊,往往表现出繁杂的非典型形式,造成对其认定困难,其中尤以事后受贿最具代表性,本文在对事后受贿进行概念澄清的基础上,对其认定作一番
    2023-06-03
    305人看过
  • 走向理性化的国家赔偿制度——以刑事司法赔偿为视角
    国家赔偿制度作为人权保障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法治程度的重要标志,而我国《国家赔偿法》无论是在宏观立法体例方面,还是在微观上的国家赔偿范围、赔偿标准归责原则、赔偿程序等方面均存在严重的缺失和不足,因此,完善和规范我国国家赔偿制度,强化其人权保护功能,扩大国家赔偿范围,提高国家赔偿标准,规范国家赔偿程序,增强可操作性,已成为司法实务的迫切需要。关键词:国家赔偿;人权;赔偿范围;赔偿程序人权作为当代社会的话题和内容之一,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注,尊重人权、保障人权、发展人权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在本国的立法中把人权的基本内容予以具体化、明确化,并予以切实的法律保障,其中对人权保护最为直接的法律之一便是国家赔偿法。我国《国家赔偿法》是1994年5月颁布、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该法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过程中的一件
    2023-06-06
    437人看过
  • 单数庭审合议庭制度的起源
    庭审合议庭的人数为何强制规定只能是单数,这是为了避免出现不同的意见时能分出多少。合议庭是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基本审判组织,其成员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临时组成的,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审判长。院长或庭长参加审判案件的时候则自己担任审判长。合议庭评议案件时,如果意见分歧,应当少数服从多数,但是少数人的意见应当记入评议笔录,由合议庭的组成人员签名。开庭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完成审判前的准备工作之后,在法院或其他适宜场所设置的法庭,对案件进行审理的过程。开庭审理是法院审判程序的核心阶段。审判程序可分为开庭审理前的准备、法庭审判(即开庭审理)、生效裁判执行等基本阶段。开庭审理的结果就是裁判(即判决或裁定),法院做出的裁判在满足生效的条件后即成为生效裁判,生效裁判进入执行程序予以执行。庭审的具体步骤如下:一、由书记员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并宣布法庭纪律;二、由审判长宣布开庭,并由审判
    2023-07-17
    235人看过
  • 限制刑事行为能力人 出庭 规定
    限制刑事行为能力人的规定如下:1、14-16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了法定八种犯罪行为的,应从轻或减轻处罚;2、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减轻处罚,过失犯罪应从轻减轻处罚;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可以从轻减轻处罚等。一、构成失火罪从轻处罚的情形有哪些?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4、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5、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6、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7、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8、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
    2023-03-12
    406人看过
  • 庭审中证人何时出庭
    刑事诉讼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四条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十日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申请予以准许的,应当在开庭审理前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并告知其应当如实作证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证人因出庭作证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由提供证人的一方当事人先行支付,由败诉一方当事人承担。庭审中证人证实辨认笔录是伪造的怎么办?可以向法院提出复议,要求重新对笔录程序进行认定。辨认是我国司法机关尤其是侦查机关普遍采用的一种查明案情的方法,根据辨认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人身辨认、照片辨认、物品辨认、场所辨认以及尸体辨认。由于传统上我国对侦查人员给予高度的信任,在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不主动对非法证据和瑕疵证据进行审查,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侦查机关主持辨认活动、制作辨认笔录从快、从宽的情况就难以避免,伪造辨认笔录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辨认笔录一直当做证据使用,但他属于法定证据
    2023-07-21
    464人看过
  • 证人出庭作证的是否适用回避制度
    我国法律没有设定证人回避制度,因此,在诉讼中不可以申请证人回避的。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另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之规定,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适用于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九条规定,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因此,证人不适用回避制度,但是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是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证人出庭作证的程序1、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10日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2、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如果予以准许的,在开庭审理前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并告知其应当承担如实作证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3、证人出庭后、作
    2023-08-17
    314人看过
  • 刑事辩护律师法庭论辩的四大角度
    1、从案件事实上论辩。虽说事实胜于雄辩,但事实自己并不会说话,需要雄辩。事实是处理案件的依据。因此,律师论辩应针对案件事实,辩析其真与假、实与虚,通过对事实证据的论辩,弄清案件的真相。2、从案件性质上论辩。在刑事案件中,有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行为、结果是清楚的,证据是充分的,但在认定性质上有错误:有的把无罪认定为有罪、有的把此罪认定为彼罪,特别是把轻罪认定为重罪,律师辩论时都要提出。3、从案件情节上论辩。如果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则从情节上进行辩论,以求减轻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或委托人的经济民事责任。情节包括当事人行为的动机、目的、手段、后果以及外部环境等。4、从案件程序上论辩。案件的诉讼活动,必须依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这是案件得到正确解决的保证。如果违反了这些程序,就可能造成限制或缩小当事人权利、作出不正确判决的后果。因此,律师应当注意诉讼程序方面的问题。诉讼活动是否合法,在
    2023-06-11
    189人看过
  • 刑事的合议制度就是合议庭制度吗?
    这个要看具体情况,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合议庭也是属于法院是狠厉案件的基本审判组织,但是合议庭的成员并不固定,往往是临时组成合议庭成员,其中担任审判长的一般是院长或者庭长指定的审判员。在合议庭对案件进行评议的时候,要是成员之间有不同意见,则一般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处理。《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2023-04-15
    288人看过
  • 证人在一审没有出庭在二审可以出庭吗
    一、证人在一审没有出庭在二审可以出庭吗根据审理需要,法庭会要求证人作证,当事人也可以申请证人出庭作证。法院起诉流程1、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2、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受理后,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3、排期开庭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4、开庭审理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法庭辩论:各方
    2023-04-04
    112人看过
  • 证人出庭作证提前三天申请的制度
    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需要在法定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而法定举证期限最低是30天,证人出庭作证是必须要经过人民法院准予才可以。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举证期限也可以由原被告双方自行协商,但协商的举证期限需报请人民法院批准。证人出庭作证的程序1、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2、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如果予以准许的,在开庭审理前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并告知其应当承担如实作证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3、证人出庭后、作证前。审判人员要告知其作证的权利和义务。4、审判人员和当事人可以对证人进行询问。证人不得旁听法庭审理;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让证人进行对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一条合议庭的审判长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院长或者庭长参加审判的,由院长或者庭长担任。
    2023-07-03
    371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诉讼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是指那些了解案件情况,并能够向司法机关提供有关信息的人。证人必须是在诉讼外了解案件情况的人,并且有能力向司法机关提供口头证言或书面证词。 证人的身份和作证能力由司法机关审查和认定。证人在刑事诉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证... 更多>

    #刑事诉讼证人
    相关咨询
    • 证人出庭的制度增加了庭审风险,对吗
      福建在线咨询 2021-08-05
      检察机关应对证人出庭作证制度面临着很多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证人出庭后庭审变数增大,律师可以对证人证言的证明力直接加以质疑,影响指控犯罪的效果,公诉人证明犯罪的难度提高。二是对拒绝出庭作证的证人进行制裁可能会导致证人有抵触情绪,拒绝作证。三是对关键证人证言的审查力度需要加强,某些案件还需对证人证言以同步录音录像的方式加以固定,无形中增加公诉工作量。四是在不同诉讼阶段,公检法三机关对证人的保
    • 刑事案件为什么二审可以开庭重审
      宁夏在线咨询 2022-10-10
      凡是发回重审的一般都是有问题的,主要在证据不清的情况如果二审直接改判的话,是对一审的否定,一审判错案的法官要担责的所以,一般二审发现错误会发回给一审,让他们重新判,给一个改错的机会。
    • 被取保候审人开庭视为同意庭审吗
      西藏在线咨询 2023-02-13
      应当按时参加庭审。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
    • 刑事诉讼证人出庭制度,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山西在线咨询 2023-11-25
      对于此审理案件的证人,必须确认此证人出庭的范围,和处理拒绝出庭的证人对于此审理案件的鉴定人,必须确认此鉴定人出庭的范围,和处理拒绝出庭的鉴定人对审理案件的证人应作出相应的保护,以及对此审理案件的证人作证给予的补助给出明确相关规定。对审理案件的证人设计选择有专业知识的证人来作证明的明确规定。
    • 证人出庭作证的是否适用回避制度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7-10
      我国法律没有设定证人回避制度,因此,在诉讼中不可以申请证人回避的。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 另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之规定,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适用于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九条规定,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