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与亏损合同相关的义务不需支付补偿即可撤销,那么企业一般就不存在现时义务,不应确认预计负债;反之,如果亏损合同的相关义务不可撤销,那么企业存在现实义务,同时若满足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并且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应确认预计负债。
2.待定合同变为亏损合同时,合同若存在标的资产,应当对标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按照规定计提减值损失,如果预计亏损超过了该减值损失,应将超过部分确认为预计负债;当合同不存在标的资产时,亏损合同相关义务若满足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则应确认为预计负债。
CAS13应用指南关于亏损合同的会计处理规定比较笼统,实务中的处理仍有值得探讨之处,主要为对无标的资产的亏损的会计处理。本文通过案例对其进行讨论。
例:甲公司与乙公司于2013年
8月签订不可撤销合同,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50件产品,合同价格每件100万元(不含税)。合同约定该批产品在2014年2月10日交货。至2013年末甲公司已经生产该产品40件,由于材料价格上涨,每件产品单位成本达到102万元,本合同已经成为亏损合同。预计其余未生产的10件产品的单位成本与已生产产品的单位成本相同。
第一,假设未生产的10件产品不履行合同,需要支付违约金30万元。
第二,假设未生产的10件产品不履行合同,需要支付违约金15万元。
1.对于第一种情况,按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写的《中级会计实务》(2014),甲公司2013年末对该合同的会计处理如下:
(1)有标的资产部分,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借:资产减值损失80;贷:存货跌价准备80。
(2)无标的资产部分,确认预计负债,计入营业外支出。履行合同发生的损失=10×(102-100)=20(万元),不履行合同发生的损失=30(万元)。假设企业是理性的,决策时选择履行合同与支付违约金两者中损失较低者,本案例中选择继续生产产品交付给乙公司,故确认损失20万元:借:营业外支出20;贷:预计负债20。
(3)在产品完成生产后,将预计负债冲减库存商品:借:预计负债20;贷:库存商品20。
笔者认为,按上述方法进行会计处理有以下两方面不妥:
第一,对无标的资产计提的预计负债增加了营业外支出不合理。依据会计准则,“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的是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本案例中企业发生的无标的资产的损失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中有可能产生的,而非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所以把该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并不妥当。由于企业没能根据市场上对原材料供需情况的变化制定合理的产品销售价格区间,而是约定了固定的销售价格,这样做不能有效应对材料价格的突然增长所造成的损失,因此产生了亏损合同。这可以归结为企业管理层对合同内容的管理不当,属于管理层的责任,所以将对无标的资产计提的预计负债增加管理费用更合理。
第二,无标的资产部分的产品产出后冲减“库存商品”不合理。这样处理虽能冲减已生产产品的成本,但不能反映实际生产的产品数量,造成产品实际的减值损失无法确认,产品的真实价值不能如实反映,使得企业对该亏损合同的损失不能准确计量,最终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笔者认为,当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时,将无标的资产的未生产的10件产品确认为预计负债,当该部分产品在生产完成后进行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这样处理如实反映了完工产品的实际价值,也符合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实质,从而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上述案例应做如下会计处理:
(1)有标的资产部分,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借:资产减值损失80;贷:存货跌价准备80。
(2)无标的资产部分,确认预计负债。借:管理费用20;贷:预计负债20。
(3)在产品完成生产后,将预计负债转入存货跌价准备。借:库存商品1020;贷:生产成本1020。借:预计负债20;贷:存货跌价准备20。
2.对于第二种情况:
(1)有标的资产部分,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借:资产减值损失80;贷:存货跌价准备80。
(2)无标的资产部分,确认预计负债。履行合同发生的损失=10×(102-100)=20(万元),不履行合同发生的损失=15(万元)。
假设企业是理性的,决策时会选择支付违约金,故确认损失15万元。由于这15万元的损失是合同违约损失,属于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支出,故应将其计入营业外支出。借:营业外支出15;贷:预计负债15。如果企业基于双方贸易、合作伙伴等关系考虑,决定继续执行合同,则应确认损失20万元。这20万元损失属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中产生的,故应计入管理费用。借:管理费用20;贷:预计负债20。当产品完成生产后,将预计负债转入存货跌价准备。借:库存商品1020;贷:生产成本1020。借:预计负债20;贷:存货跌价准备20。
-
企业在处理亏损合同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259人看过
-
企业财务控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476人看过
-
处理涉及合伙企业的损益必须遵循哪些规则
477人看过
-
企业税务筹划应遵循的原则
170人看过
-
企业的薪酬管理遵循的原则
479人看过
-
计算成本应遵循的原则
496人看过
会计处理是指企业采用合适的处理方法,对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确有必要变更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变更。 会计处理方法一般也称会计核算方法,包括会计确认方法,会计计量方法,会... 更多>
-
企业董事辞职应遵循哪些原则海南在线咨询 2023-03-011、董事辞职应向董事会提交书面辞职报告(《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06年修订)》规定); 2、董事辞职不会导致公司董事会低于法定人数; 3、若董事辞职导致上述情形发生,则辞职报告应当在下任董事或监事填补因其辞职产生的空缺后方能生效。 (《公司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06年修订)》规定); 4、董事可以在任期届满以前提出辞职; 5、董事辞职生效或者任期届满,应向董事会办妥所有移交手续,其对公司和
-
企业融资所需遵循的原则有哪些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121、收益与风险相匹配原则; 2、融资规模量力而行原则; 3、控制融资成本最低原则; 4、遵循资本结构合理原则; 5、测算融资期限适宜原则; 6、保持企业有控制权原则。
-
未决诉讼应遵循哪些会计原则?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06属于或有事项范畴,一般原则就是基于会计信息质量性要求中的谨慎性原则,不得高估资产,不得低估负债。也就是当或有事项形成负债的时候,要计提预计负债;如果或有事项形成资产的,要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有相关责任人或者保险公司赔付补偿的,最多能按照赔付活补偿的金额进行确认资产,计入其他应收款。第二种情况,没有相关赔付或者补偿的,不能确认资产(不得高估资产)
-
企业并购的原则有哪些企业并购需要遵循什么原则陕西在线咨询 2023-03-01企业并购包括兼并和收购两层含义、两种方式,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 企业并购的原则: 1、依法和依规原则。 2、实效原则。整合要以收到实际效果为基本准则 3、优势互补性原则。 4、可操作性原则。并购整合所涉及的程序和步骤应当是在现实条件下可操作的。 5、系统性原则。并购整合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各种要素的整合。
-
民法典规定的合同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甘肃在线咨询 2023-11-06民法典规定的履行合同的原则如下: 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3、诚实信用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4、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5、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