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预备名词解释的由来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18 15:53:51 285 人看过

犯罪准备:犯罪准备作为一种犯罪形式,是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未能开始犯罪的情况。有两种类型的犯罪准备:一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准备犯罪工具,包括制造、改造、搜索、购买等。,目的是为犯罪准备最合适、最合适的工具。比如为了杀人而买刀,或者自制利刃、火器等。,为盗窃准备撬压工具和攀爬工具,为投毒购买毒品,都是犯罪准备工具。为犯罪创造条件;为犯罪创造条件是指除犯罪准备工具外的所有其他准备活动,如踩在现场、跟踪、了解和掌握犯罪对象的活动规律,确定最佳地点和时间,筹集资金,学习攀登、战斗、欺骗等技能,都是犯罪创造条件。

预备犯罪跟犯罪预备有什么区别

1、概念不同: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行为,是犯罪的中止形态之一。犯罪预备具有四个特征:

(1)主观上为了实行犯罪;

(2)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

(3)事实上未能着手实施犯罪;

(4)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预备犯罪是指行为人在着实实施犯罪之前的一个准备阶段,是犯罪行为发展的一个过程。

2、处罚不同: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4日 07:2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犯罪预备相关文章
  • 想象竞合犯名词解释
    想象竞合犯
    一、想象竞合犯名词解释想象竞合犯也称观念的竞合、想象的数罪,是指基于数个不同的具体罪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侵犯数个犯罪客体,触犯数个异种罪名的情况。例如行为人甲欲杀死某乙,开枪后不仅致乙死亡,而且又致乙身旁的丙重伤,就属于想象竞合犯。我国刑法没有明文规定的想象竞合犯,但这一概念在刑法理论上一直是被承认的,并为司法实践所普遍接受。二、想象竞合犯的要件特征1、危害行为特征。关于想象竞合犯的危害特征,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个是数结果说:该说认为想象竞合犯是指由于实施一个行为,在客观上同时发生数个结果而触犯了几个罪名。另一个是数客体说:该说主张想象竞合犯客观上侵犯了数个犯罪客体。想象竞合犯的危害本质在于它侵犯了数个犯罪客体,而不是造成了数个危害结果,犯罪客体是受刑法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2、主观罪过特征。关于想象竞合犯的罪过,我国刑法学界有三种观点:(1)单罪过说:该说认为想象竞合犯
    2023-04-14
    439人看过
  • 犯罪预备的处罚解释是什么?
    一、犯罪预备的处罚解释是什么?对于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考虑到犯罪预备行为毕竟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还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刑法又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犯罪预备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既可以是作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为的形式。二、犯罪预备形态的主观特征也包括两个方面:(1)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可见,预备犯的主观方面既有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又具有进而着手实行和完成犯罪的意图。但是后者尚未实际展开而只是在犯罪预备活动中间接地得到反映;而前者,即为了顺利地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而进行犯罪预备活
    2023-04-16
    87人看过
  • 刑法对预备犯罪的解释是什么?
    一、刑法对预备犯罪的解释是什么?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既可以是作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为的形式。二、成立条件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预备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地进行犯罪活动,实现犯罪意图,体现了预备犯的主观恶性,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2.行为人已经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这种准备活动在法律上主要规定为两种情况:一是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和物品的行为。准备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以杀伤、威胁被害人的各类凶器物品;用以伪造货币、票证、文印的各类器具材料;用以掩护犯罪活动、排除障碍物、销毁罪证的各类工具物品等。准备工具和物品的手段、方法也各不相同
    2023-04-13
    184人看过
  • 名词解释拘传:
    拘留是指人民法院在法定条件下强制被告出庭的强制措施。这是针对必须出庭的被告的。比如诉讼标的是赡养、抚养、扶养的案件,原被告之间有一定的亲属关系,适合调解。被告不出庭,不利于案件调解和合理解决。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必须出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的,可以拘留。规定表明,只有必须出庭的被告才能适用拘留。因此,你可能会被法院拘留。在程序上,被拘留的被告必须通过两张传票的传唤,也就是说,在采取拘留之前,法院必须发出两张传票。正当理由是指不可抗力的原因或事实使被告无法预见和克服困难。只有没有这些正当理由,他才能被拘留。被拘传人的调查询问不得超过24小时,调查询问后不得限制被拘传人的人身自由。当辖区外采取拘传措施时,被拘传人应当被拘传到当地法院,当地法院应当予以协助。什么是拘传拘传与传唤有何区别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
    2023-08-08
    241人看过
  • 玩忽职守罪名词解释
    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了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构成该罪的,一般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玩忽职守罪构成要件如下:1、行为主体必须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行为内容是有玩忽职守的行为;玩忽职守,是指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职责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行为。不履行,是指行为人应当履行且有条件、有能力履行职责,但违背职责没有履行,其中包括擅离职守的行为;不正确履行,是指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违反职责规定,马虎草率、粗心大意。由于不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具有不同的职责,而且同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职责不一定相同,因此,玩忽职守行为有各种不同的具体表现;3、行为结果是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玩忽职守行为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才成立;4、责任形式为过失在许多场合,行为人主观
    2023-08-13
    250人看过
  • 名词解释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的名词解释是:合同诈骗罪是指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冒用他人名义或者提供虚假担保等欺诈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一、手头拿钱不办事属于合同诈骗吗根据当时你们的口头协议或书面协议,如协议的事项是非法的,该协议无效,你的权利法律不予保护。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如果有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没有实际履行能力,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等其他骗取当事人财物行为的,就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二、合同诈骗一万多元会坐牢吗取保候审后,如果有证据证明行为人确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则构成合同诈骗罪,会被判处刑罚。不符合上述情况的,不会被判处刑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
    2023-03-06
    327人看过
  • 挪用公款罪名词解释
    法律综合知识
    一、挪用公款罪名词解释挪用公款罪名词解释: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尘埃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二、挪用公款罪判刑过后要还钱吗挪用公款判刑后还需要还钱。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五条规定:犯罪分子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而使其遭受物质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综上,因挪用
    2023-03-24
    62人看过
  • 窝藏包庇罪名词解释
    法律综合知识
    窝藏罪,,是指是明知是罪犯而为其提供隐蔽处所,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刑法》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第三百六十二条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卖淫、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情节严重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一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2024-05-05
    172人看过
  • 保释时间名词解释
    保释是保释和取保释放的简称。允许释放在司法机关被关押的刑事被告人的担保。被告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保佐人必须申请保释并缴纳相当数额的保证金。在中国,应当逮捕的犯人,如果发现有严重疾病,或者怀孕、哺乳婴儿的妇女,或者犯罪较轻的,可以采取保候审的措施。司法机关将申请保释的人和人和保证人,然后释放保释。这一保释措施体现了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保释,在中国称之为取保候审,是指侦查、起诉和审判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被刑事追诉而又未被刑事羁押之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征金,并出具保证书,以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取保候审最长12个月,在取保期间需要遵守相关的规定。拘留的最佳保释时间拘留7天可以保释。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7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犯罪嫌疑人,并且将执行
    2023-08-07
    330人看过
  • 预备犯罪的犯罪预备
    看情况。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预备犯也应当受到刑事处罚,但对于预备犯,可以比较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犯罪预备是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开始犯罪的形式;根据刑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考虑到犯罪预备行为毕竟还没有开始犯罪,还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刑法还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较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犯罪预备的处罚原则犯罪预备行为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形态则是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预备阶段的停止形态。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预备行为也有其犯罪构成,它是一种具备修正的构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态。这是追究犯罪预备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法理根据。犯罪预备行为虽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已经使犯罪客体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
    2023-08-09
    160人看过
  • 债的移转名词解释
    法律综合知识
    一、债的移转名词解释债的移转名词解释是指在债的内容与客体保持不变的情形下,债的主体发生变更。债的主体变更实际上就是债的内容转移给他人承受,即由债的原第三人而成为债的新的债权人、债务人。债的移转和债的变更虽然都是债的要素的改变,但前者改变的是债的主体,后者改变的是债的内容。根据变更的主体的不同,债的移转分为债权人的变更(债权让与)和债务人的变更(债务承担)。如果第三人同时承受债权债务,则构成债的概括承受。二、债权转让未通知债务人效力如何债权转让未通知债务人效力的处理方式是转让行为不对债务人发生法律效力。因此债权人需要及时通知债务人,并且转让的通知一般不能够撤销,但是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条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当事人约定非
    2023-06-14
    171人看过
  • 能否以犯罪防卫来解释犯罪预备与较轻犯罪情节之间的关系?
    正当防卫要求时间上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有急迫性,在犯罪预备阶段一般不构成正当防卫。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不属于不法侵害正在发生的阶段。没有发生不法侵害,行为人误以为发生了不法侵害,采取了自以为是正当防卫行为的,属于假象防卫,假想防卫不属于正当防卫,一般按过失犯处理;如确实没有过失的,也可按意外事件处理。犯罪预备和预备犯罪的区别是什么1、概念不同: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而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2、处罚不同: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预备是着手实施前的阶段,而犯罪未遂则是已经着手实施,但是因为其他外界原因没得逞,比如想盗窃因为有人巡逻没偷成,比如想抢劫因为遭到反抗没抢到钱,但是行为实施时已经构成犯罪,只是没有得到财物而已。但如果为
    2023-07-14
    394人看过
  • 叛逃罪名词解释是怎样的
    一、叛逃罪名词解释是怎样的1、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行为。这种行为会直接或间接造成国家的损失,严重危害国家安全,这种行为即叛逃罪。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零九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二、叛逃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一)叛逃罪与背叛国家罪的区别叛逃罪表现为叛逃境外或在境外叛逃,也具有背叛国家的性质,但是叛逃罪与背叛国家罪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犯罪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背叛国家罪的主体只要是跨国公民即可。2、在客观方面有所不同。本罪的客观行为表现为在履行公务期间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
    2023-06-19
    449人看过
  • 什么是假释名词解释
    一、什么是假释名词解释在一定条件下,把未满刑期的犯人暂时释放。假释期间,如不再犯新罪,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否则,就把前后所判处的刑罚合并执行。二、假释考验期内再犯新罪构成累犯吗不构成,因为累犯是上一个刑罚执行完毕后一定期限内再犯某种罪行的,假释只是满足一定条件的犯罪人有条件的提前释放,刑罚还未执行完毕,又犯新罪的应该立即取消假释,数罪并罚。假释的考验期限。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10年。假释犯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2)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3)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三、新刑法减刑假释条件1、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在服刑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重大立功表
    2023-04-12
    104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但这一规定内容并不是犯罪预备形态的完整定义。应当认为,犯罪预备,是指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为了实施某种能够引起预定危害结果的犯罪实行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 更多>

    #犯罪预备
    相关咨询
    • 犯罪预备的名词解释是什么犯罪预备的种类有哪些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08
      犯罪预备的名词解释,在这里我从它的概念和类型来说明: 1.概念 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犯罪条件等。 犯罪预备,是指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为了实施某种能够引起预定危害结果的犯罪实行行为,在准备犯罪工具,制造犯罪条件活动中,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进入实行阶段的状态。 2.类型 犯罪预备是故意犯罪全部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犯罪预备有两种类型: 一、为犯罪准备工具
    • 名词解释:犯罪终止,犯罪未遂,犯罪预备等相似的名词的区别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07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施犯罪,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预备是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
    • 预备犯罪分从犯的由来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1-21
      区分。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对于从犯,法律规定应当予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但如果有前科的,在量刑时也应该适当从重。
    • 青少年犯罪的名词解释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8-27
      青少年犯罪是指儿童向成年期过渡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的划分是以生理、心理特征为基础的。青少年犯罪一词是个使用比较普遍,但划分标准和含义却不明确的概念。各国都制定了自己的标准和年龄界限,但相互之间差别很大,无统一的内涵和外延。
    • 详解预告登记名词解释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9-14
      指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而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关申请预告登记。如在商品房预售中,购房者可以就尚未建成的住房进行预告登记,以制约开发商把已出售的住房再次出售或者进行抵押。第20条规定:“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