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抗诉与上诉的司法实践与理解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20 08:50:42 382 人看过

1、上诉和抗诉的主体不同。2、上诉不需要任何理由;抗诉必须是人民检察院认为原裁判确有错误。3、上诉的方式,既可以采用书状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抗诉应当提交抗诉书。4、提出上诉既可以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也可以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等等。

法考刑事抗诉和民事抗诉区别具体有哪些

一,法考刑事抗诉和民事抗诉区别具体有哪些

(一)诉讼程序不同:一个是刑事诉讼程序,一个是民事诉讼程序

(二)诉讼范围不同:

1、刑事抗诉包括两种:

一种是,检察机关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或程序非法,或判决偏轻,因此提起抗诉,将诉讼程序推进到二审程序;

一种是,由于我国实行二审终身制,因此二审判决为终审判决,如果此时检察机关依然认为判决有误,那么只能依照刑事审判监督程序提起上级检察机关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抗诉,这是审判监督程序,主要体现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

2、民事抗诉只能对生效判决提起审判监督程序,也称为抗诉,体现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但民事诉讼中的一审、二审没有检察院。

(三)后果不同:

1、刑事抗诉可能导致犯罪嫌疑人的罪刑发生变化,既可能变重,也可能变轻;

2、民事看诉,则导致的可能是原被告双方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重新分配。

(四)参与阶段不同:

1、刑事抗诉既可以在一审程序、二审程序中参与,也可以在生效判决后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

2、民事抗诉只能在生效判决之后提起。

(五)抗诉的对象不同:

二审抗诉的对象是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一审判决、裁定;而再审抗诉的对象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六)抗诉的权限不同:

1、除最高人民检察院外,任何一级人民检察院都有权对同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裁定提出二审抗诉。

2、除最高人民检察院有权对同级的最高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提出再审抗诉外,其他各级人民检察院只能对其下级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提出再审抗诉。

3、可见,基层人民检察院只能提出二审抗诉,无权提出再审抗诉;而最高人民检察院只能提出再审抗诉,无权提出二审抗诉。

(七)接受抗诉的审判机关不同:

接受二审抗诉的是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而接受再审抗诉的是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的同级人民法院。

(八)抗诉的期限不同:二审抗诉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而法律对再审抗诉的提起没有规定期限。

(九)抗诉的效力不同:

刑事和民事在法律的定义上明显存在不同,所以自己不需要过度的纠结,只要自己按照有关的条例进行处理就可以,如果遭遇自己不会的地方,可以咨询有关人员进行帮助,但是需要自己积极的准备有关材料,否则事情的解决就会丧失法律上的限定,尽量避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二十七条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对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剥夺。

第二百二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第二百二十九条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五日以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人。

第二百三十条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8日 13:2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相关文章
  • 刑事司法中的复审与抗诉:程序与原则
    刑事诉讼再审抗诉程序即原审法院之上级人民检察院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确有错误时,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的程序。刑事诉讼法的再审程序是怎样规定的?刑事诉讼法的再审程序规定为:再审程序即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检察院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者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职权提起并由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重新审判的一种诉讼程序。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由原审人民法院审理的,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四条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者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
    2023-08-13
    442人看过
  • 附带诉讼抗诉:刑事与民事
    关于“交通事故赔偿法有哪些法律规定”的相关解答如下:交通事故赔偿法规定的赔偿项目,主要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营养费、鉴定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19条规定: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抗诉申请书如何书写刑事附带民事起诉状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诉讼请求:1、请求依法追究被告人胡//犯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并要求对其从重处罚。2、请求依法判令被告人胡//赔偿医疗费///元、法医鉴定费980元、误工费////元、护理费////元、住院伙食补助费///元、营养费///元、交通费////元。共计////元。事实与理由:2017年3月25日,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以下简称本人)在///市//区
    2023-07-02
    244人看过
  • 中国股东代表诉讼相关立法与司法实践
    股东代表诉讼从英美法系国家的衡平法发展而来,依照任何人不得从其错误行为中获得利益的自然法原则,赋予股东诉权,使得公司控制者侵害公司利益时,股东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代位公司对其侵害人提起诉讼,谋求公司利益的恢复,从而间接使股东的利益得到救济。我国原《公司法》未对股东代表诉讼作出规定,若法院严格适用《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第1项的规定,即由受害公司作为原告的话,那么股东代表诉讼是不会被法院允许的。最高人民法院1994年11月4日法经[1994]269号《关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对外发生经济合同纠纷,控制合营企业的外方与卖方有利害关系,合营企业的中方应以谁的名义向人民法院起诉问题的复函》被认为是我国司法实践中承认股东代表诉讼的雏形。该复函肯定了合资企业的中方股东在合资企业怠于起诉时,代企业提起诉讼的权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征求意见稿2》也对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作了
    2023-06-23
    407人看过
  •  阐述:抗辩权实践与司法实践
    该段内容主要介绍了三种抗辩权适用于何种双务合同。首先,同时履行抗辩权仅适用于同时给付的双务合同;其次,后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适用于有先为给付义务的双务合同中;最后,先诉抗辩权适用于承担一般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对主债权人的抗辩,在主债权人未就主债务人的财产强制执行而无效果前,保证人可行使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仅适用于同时给付的双务合同。双方当事人所负担的给付应当同时提出,相互交换。2.后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适用于有先为给付义务的双务合同中。3.先诉抗辩权则适用于承担一般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对主债权人的抗辩。在主债权人未就主债务人的财产强制执行而无效果前,保证人可行使抗辩权。 抗辩权适用范围:有先为给付义务的双务合同抗辩权是指在法律关系中,当一方当事人认为对方的请求或主张不符合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时,可以采取拒绝履行或否认对方权利的权利。而抗辩权的适用范围是有先为给付义务的双务合同。在双务合同中,双
    2023-08-20
    220人看过
  • 刑事自诉案件的司法实践与案例分析
    刑事自诉案件的情况有:1、告知后处理的案件;2、其他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告人侵犯人身、财产权利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自诉案件不需要经历公安机关的侦查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当事人自诉的,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刑事自诉案件的可能结果有哪些犯罪事实清楚,有足够证据的案件,应当开庭审判;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诉处理。我国刑事案件分为公诉讼案和自诉案件,自诉案件起诉后由人民法院进行审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一条人民法院对于自诉案件进行审查后,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犯罪事实清楚,有足够证据的案件,应当开庭审判;(二)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应当
    2023-07-12
    275人看过
  • 刑事诉讼中检察人员回避规定的法律解释与实践指南
      一年。      依据为《劳动仲裁调解法》第27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
    2023-07-02
    209人看过
  • 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辨认的规定与实践
    刑诉法关于辨认的规定的法条:《刑事诉讼法》第195条:公诉人、辩护人应当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辨认;对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意见、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当庭宣读。审判人员应当听取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刑事诉讼法中的辨认是怎么规定的辨认是指在侦查中为了查明案情,必要时让被害人、证人以及犯罪嫌疑人对与犯罪有关的物品、文件、尸体、场所或者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的一种侦查行为。1、辨认的决定权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应当经检察长批准。2、辨认的主持者不得少于2名侦查人员。3、混杂辨认规则公安机关:犯罪嫌疑人(7人);犯罪嫌疑人照片(10张);物品(5件);场所、尸体等特定辨认对象,或者辨认人能够准确描述物品独有特征的,陪衬物不受数量的限制。检察院:犯罪嫌疑人、被害人(5到10人);照片(5到10张);物品(5件),照片(5张)。4、单独辨认规则几名辨
    2023-07-19
    411人看过
  • 医疗事故诉讼时效问题:司法实践中的挑战与探讨
    司法实践中考虑医疗事故中的诉讼时效的问题是:1.从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出发,在确定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时,应当尽可能地不适用应当知道的标准进行推定;2.起算时间要考虑专业因素;3.起算时间的确定要考虑伤害的明显程度。表见代理在司法实践中的类型(一)授权表示型表见代理被代理人以自己的行为表示授予他人代理权,或者知道他人以其名义进行民事行为而不作反对表示,从而须对之负授权责任的表见代理。此种表见代理中的行为人自始没有代理权,但由于被代理人明示或默示的行为致使相对人确信行为人有代理权利而与之进行民事行为,被代理人应对相对人负授权责任,在审判实践中这种表见代理最常见,具体有如下几种情形:1、被代理人以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示,声明授予他人代理权,但事实上并未授予,在这种情况下,被代理人的意思表示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被代理人对于自己的声明可以撤回,但是这种撤回需在相对人
    2023-07-19
    465人看过
  • 上诉与抗诉在刑诉中的作用和区别
    刑诉中上诉与抗诉的区别:1、主体不同。2、理由不同。3、提起方式不同。4、上诉、抗诉的途径不同。5、刑事案件上诉不加刑,就是上诉不会加重处罚,但是检察机关抗诉不受此原则限制。6、上诉只能在一审判决后判决未生效的上诉期内提出;检察机关抗诉分为二审抗诉和再审抗诉,二审抗诉只能在抗诉期内提出,再审抗诉在判决生效后任何时间都可提出。上诉与抗诉的区别是什么上诉与抗诉的区别:1.主体不同:上诉是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以及他们的法定代理人;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抗诉是与原审人民法院同级的人民检察院。2.理由不同:对上诉权,无须任何理由;抗诉则需要法定理由。3.方式不同:上诉可以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进行;抗诉只能以书面方式通过原审人民法院进行。4.后果不同。只有被告人的上诉,二审人民法院进行裁判时,要受到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限制,抗诉则不受此原则的限制。《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条,
    2023-07-19
    453人看过
  • 刑事案件追诉期的规定与司法实践分析
    刑法根据罪刑相适应原则,以犯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标准,规定了4个档次的追诉时效。根据刑法的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1、法定最高刑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刑事案件追诉期何时起算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对于“法定最高刑”的确定,应根据刑法规定的条款和量刑幅度,按法定最高刑来计算追诉期限。如果所犯罪行的刑罚分别规定有几条或几款时,按其罪应适用的条款的法定最高刑确定追诉时效期限。刑事追诉时效相关知识介绍:“认为必须追诉的”犯罪,应当限于那些社会危害特别严重,行为人的人
    2023-07-06
    478人看过
  • 民诉中抗诉与刑诉区别
    刑事案件抗诉一般分为两种,一是下抗上审(二审抗诉),二是同抗同审(再审抗诉)。刑事抗诉包括上诉程序的抗诉和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前者是指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81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这就是下抗上审。而同抗同审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54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依法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而民事抗诉往往是上抗下审,极少用同抗同审,且判决、裁定均是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案件。同级人民检察院发现同级法院已生效的判决、裁定认为符合抗诉法定要件、条件后,只能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抗诉,由上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是否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即下级人民检察院不能直接向同级人民法院直接提出抗诉,上级人民检察院若采纳下级人民检察院的提抗,向
    2023-03-27
    187人看过
  • 近亲属在刑事诉讼中的权益:法律原则与实践案例
    关于刑诉法近亲属的权利主要指的是近亲属具有在审判犯罪嫌疑人时出庭佐证的特免权,由于我国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有如实佐证的义务,但作为犯罪嫌疑人的近亲属,如果不如实作证就违反了法律规定,如果如实作证就会对自己的亲人不利,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刑诉法作出了近亲属可以特别免除出庭佐证的规定。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混同辨认的规定有哪些?辨认对象是需要混杂在具有类似特征的其他对象中的,刑事诉讼关于混同辨认的规定有哪些,辨认笔录作为刑事证据的一种,一定要是客观的、与案件有关联的还必须是合法的。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混同辨认的规定有哪些辨认的过程、法是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相应程序的。1.辨认活动应当在侦查员的主持下进;2.在辨认之前,辨认是不允许见到辨认对象的;3.多人辨认同一对象时辨认活动要个别进;4.辨认对象要混杂在其他具有类似特征的对象中,并且数量要符合规定。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对于辨认犯罪嫌疑人的,人数不得少于7人、照片
    2023-07-19
    176人看过
  • 司法实践:法定不起诉与酌定不起诉
    法定不起诉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或者自己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从而作出不将犯罪嫌疑人诉至人民法院审判的一种处理决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起诉的三种情况之一。酌定不起诉,又称相对不起诉或裁量不起诉。是检察官根据起诉便宜主义对自己拥有的诉权的舍弃而决定不起诉。法定不起诉实质上是没有犯罪事实或法律认定没有犯罪,而酌定不起诉则是有犯罪事实但是情节比较轻微所以作出不起诉决定。在法定不起诉的情形下,就算造成了他人的损害也无需赔偿。但酌定不起诉的情形下,造成他人损害的需要赔偿。法定不起诉(绝对不起诉)法定不起诉,是指《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1款规定:犯罪嫌疑人有本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这种情形我们称之为绝对不起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法定不起诉适用于以下六种情形
    2023-07-08
    329人看过
  • 股东诉讼与股东代位诉讼在司法实践中的表现有哪些不同?
    股东诉讼与股东代位诉讼在主客体以及被告诉讼目的等都会有所不同。具体而言,原告主体方面,股东诉讼是原告作为股东。股东代位诉讼中,原告是公司。因此,股东代位诉权可以是单独诉讼,股东共同诉讼。侵权客体方面股东诉讼中,侵害的是股东利益。股东代位诉讼中,侵害的是公司利益。而且两者的诉讼目的不同,股东诉讼是为保护股东自身合法权益提起的诉讼。而股东代位诉讼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司利益。法律责任承担者也不同,股东诉讼的诉讼责任为股东承担。股东代位诉讼责任由公司承担。最后两者的被告也不同。股东诉讼中,股东中诉讼权利是源于股权,其被告可以是公司的股东、董事、监事和高级职员,但不能是公司外的第三人。股东代位诉讼则不同,只要公司怠于行使诉权,任何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的侵害人都能成为股东代位诉讼的被告。股东诉讼的依据和条件(一)股东诉讼的依据1、公司法第22条:公司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
    2023-07-19
    216人看过
换一批
#审判阶段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依职权提起再行审理的特殊诉讼程序。目的在于对已生效而确实有错误的判决和裁定,通过再次审理并作出裁判予以纠正。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对象时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者裁定;... 更多>

    • 诉讼与非诉讼解决方式在刑事司法中的差异
      上海在线咨询 2024-11-10
      检察机关在审查刑事案件后,若认为案件不符合起诉条件或不宜提起公诉,会作出不将案件移送法院进行审判而终止诉讼的决定,这被称为不起诉。 而免予刑事处罚是指在某些情况下,虽然犯罪嫌疑人或被告犯下罪行,但由于自首或其他情节,导致不用接受刑事处罚。
    • 如何参与刑事诉讼法解释的上诉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2-17
      《刑事诉讼法释义》是2012年中国政法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刑事诉讼法解释上诉,作者是戴修瓒。本书是1935年刑事诉讼法典的评注。
    • 刑事诉讼回避制度与司法解释的实质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7-14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第四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 刑事诉讼的抗诉与民事诉讼的抗诉有什么区别,抗诉的程序是什么样的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3-04
      刑事诉讼的抗诉与民事诉讼的抗诉有很大不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程序不同,一个是刑事诉讼程序,一个是民事(这个相当明显,就不多说了);二、包含的范围不同,刑事抗诉包括两种:一种是,检察机关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或程序非法,或判决偏轻,因此提起抗诉,将诉讼程序推进到二审程序;另一种是,由于我国实行二审终身制,因此二审判决为终审判决,如果此时检察机关依然认为判决有误,那么只能依照刑事审判监督程序提起
    • 刑事诉讼中诉讼参与人与当事人的区别
      上海在线咨询 2024-11-24
      一、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参与人概念 刑事诉讼参与人,是指在刑事诉讼活动中除侦查、检察、审判机关工作人员以外参加刑事诉讼活动,依法享有一定的诉讼权利,承担一定的诉讼义务的人员。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讼参与人主要包括: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依据诉讼参与人同案件的利害关系不同,可以将诉讼参与人分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两类。刑事诉讼当事人,是指同案件有直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