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个月里,整个保险市场或将迎来一个信访投诉高峰,而从2月份开始,各家保险公司每月都要轮流到保监局去接待信访投诉者。6月10日,上海一家中资财产险公司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6月6日,上海保监局通过官方网站正式公布5月份的保险市场信访投诉案件。统计数据显示,上海5月份的保险信访投诉案件数量达到365件,其中财产险案件179件,寿险案件186件,保监局平均每天接待投诉案件10起以上,在2007年,全年的保险信访投诉案件也不过945件,今年5月份的投诉案件就占到去年全年的三分之一。
记者另从上海市消费者保护权益委员会(以下简称消保委)了解到,尽管今年上半年的保险类消费投诉尚未统计,但增幅和去年相比,只会提高,不会降低。该会在去年一年共受理保险类消费投诉488件,同比上升将近40%。
市场人士分析,这反映了整个保险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诚信危机出现了愈演愈烈的趋势。
投诉案例几何级增长
记者从上海保监局公布的数据发现,今年1月份,上海保监局接到的信访投诉案例是191起,2月份132起,3月份231起,4月份349起,前5个月上海保监局累计保险信访投诉案例是1268起,大大超过2007年上海保监局接受的945起信访投诉案例,而在来信、来电和来访三大信访投诉方式中,来电比例占90%。
一家大型中资财险理赔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保监局公布的案例还不包括保险公司自己接到的保险理赔纠纷或者投诉,现在保险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很强,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也并不希望消费者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达到获得理赔的目的,毕竟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能够通过双方调解的形式来获得保险理赔或解决纠纷都是一件好事,但是有些消费者却急于要通过信访、投诉等手段来解决问题,这对双方都是一种遗憾。
而该位负责人也坦言,如此高的信访比例,对于保险市场来说,会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这样会加剧投保人对保险的不信任感,作为占据市场份额大头的几家保险公司,也免不了在信访案件的排名榜上名列前茅。
就在上海保监局公布的5月份信访投诉案件中,记者也了解到,在财险类保险公司中,人保财险以46件高居榜首,安邦财险和太保财险分别以37件和16件位居二三;寿险类中,中国人寿(601628行情,股吧)以54件投诉案例排名第一,平安人寿、新华人寿则以47件和16件列二三位。
其实很多保险公司都已经对于这样的排名见怪不怪了,保险业在发展的初级阶段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保险公司能做的就是耐心地接待这些来访者,对于消费者合理的理赔退保要求予以满足,上海的保险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保险公司在保险营销过程中以及理赔服务中肯定都有瑕疵,保险公司只能从这两方面入手,尽量消除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家寿险公司高管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消保委投诉咨询部负责人分析,现在困扰保险行业尤其是寿险业的一种现象是,保险公司都在追求以保费规模称王,这直接导致了很多保险营销员为过度追求经营业绩而不择手段地诱使消费者投保,过分夸大保险功能,对责任免除及退保规定有意不作必要说明,或用片面、虚假信息诱导和误导消费者,甚至出现擅自更改合同和违规骗保等现象。这样的案例在消保委接待的投诉比例中高达50%。
四现象伤及行业诚信
6月11日,上海市消保委也向本报独家公布了一份最新保险投诉分析,其中保险格式合同语言晦涩,迷惑消费者;保险营销员素质不高,糊弄消费者;保险兼业代理行为不规范,惹恼消费者;保险消费者售后服务不到位,影响消费者投保信心四类现象冲击了整个保险行业,让消费者对保险行业的诚信大打折扣。
上海一家律师事务律师陈铭常年担任消保委维权消费律师,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所接到的保险投诉案例很多都集中在消费者对于保险合同的不理解,最后因为保险合同,消费者往往得不到理赔。
他介绍,保险合同都是典型的格式合同,条款都是由保险公司单方面制定,往往代表经营者的利益,对消费者有失公平。某些保险公司所谓和国际接轨的保险合同内容冗长繁琐、复杂难懂,部分条款甚至模棱两可,通常情况下消费者很难对每一个条款逐一弄清,有的消费者甚至不会去看,只听保险代理人介绍,签字付款了事,就为日后的索赔、退保带来很大的隐患。
消保委负责投诉咨询部主任范强则明确表示,目前保险营销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仍然是保险行业存在的最大问题,一些新的保险业务员或者年老的保险业务员本身对于保险知识和保险合同可理解有欠缺,而在投保人介绍保险知识时,也很难解释清楚。由于大多数保险公司对保险营销员采取的是松散型的管理模式,一旦出现问题保险公司就会和营销人员产生互相推诿的情况,使消费者利益受损。
a最后一把顶在国内再保险公司头上的保护伞将要消失,中国再保险市场的竞争由此将更加激烈。
在今年5月举办的中国保险法理论与司法实务研讨会上,保监会法规部负责人透露,最新的《保险法》的修改拟取消国内优先分保的规则。
虽然《保险法》的修改意见还有待全国人大的最终立法通过,但这意味着监管层有意完全放开再保险市场。国内的再保险公司不再受任何保护,将与国际再保险巨头赤膊竞争。
中再保险损失最大
国内优先分保取消的话,受影响最大的肯定是中国再保险集团。多位业内人士均如是评价。
中国人寿(601628行情,股吧)财险某高层分析认为:在国内优先分保的原则下,作为国内唯一专业再保险公司的中国再保险收获颇丰。该原则取消以后,中国再保险就不再是必需的选项。
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去年总营业收入达444.66亿元,其在国内再保险市场继续占有80%以上的份额。
虽然保险公司执行的实际情况很差,但国内优先分保给中国再保险带来客观的业务量。上述人士表示。
中再产险与国内市场上绝大多数分出公司签订了一揽子成数分保合同,并与多家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中作为首席或最大成分接受人的合同数目超过50个,所占市场份额超过40%。中再寿险作为首席或最大成分接受人的合同数量超过市场份额的60%。
据了解,分保业务在国际上是高度商业化行为,除了少数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国家没有优先分保的规定。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专家庹国柱教授认为:出于对再保险市场和资源的保护的考虑,国内优先分保的做法本身无可厚非。
在加入WTO前,中国再保险市场一直是以法定强制分保为主。中国再保险集团作为国内唯一专业再保险公司,每年得以有20%的法定分保进账。但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的承诺,法定分保的比例自2003年起逐年递减5%,直到2006年1月1日完全取消,至此,国内再保险业务全面实行商业运作。
为了维护再保险市场的稳定,我国自2005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再保险业务管理规定》明确要求:直接保险公司办理合约分保和临时分保的,应当优先向境内至少两家专业再保险公司发出要约,并且要约分出的份额之和不得低于分出业务的50%。
取消国内优先分保对中国保险公司肯定会产生影响,受影响大的就是中国再保险。庹国柱教授表示,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分保选择会倾向于资本实力强大、承保能力突出的再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在完成注资后承保能力大增,但和国际再保险巨头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
庹国柱教授认为,国内优先分保取消产生的影响到底会有多大暂时无法估计。
取消国内优先分保对国内保险公司来说是好事情。上述中国人寿财险高层认为,所谓再保险,即保险的保险,保险公司把自身承担的风险责任部分或全部分摊给其他保险公司,达到分散风险、稳定经营的目的。国内优先分保取消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给保险公司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国际巨头合围中再保险
在中国再保险最后一把保护伞将要消失的时候,国际再保险巨头已经对中国再保险市场虎视眈眈。
据了解,由于发展中国家再保险公司实力较弱,再保险供给能力明显不足,导致发达国家再保险公司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世界发达国家再保险公司大多把发展战略定位于国际市场,尤其是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市场。
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直接保险公司总分出保费338.97亿元(不包括9.18亿元财务再保险业务),同比增长14.82%。同期全国保险业保费收入5641.5亿元,分出保费仅占保费收入的6%,低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
而保监会在2007年7月份下发的《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规划》中规划了中国再保险市场蓝图,计划到2010年,全国直接保险公司分出保费争取达到660亿元。
国际再保险公司齐聚中国,看中的就是中国再保险潜力巨大的市场。到2008年4月,世界排名领先的大型再保险公司已悉数登陆中国。4月18日,保监会批准德国汉诺威再保险上海分公司的开业申请,这家新公司的营运资金为人民币2亿元。就在此前两个月,保监会还批准了法国再保险北京分公司的开业申请,中国保险重镇北京和上海成为了国际再保险公司扎堆的地方。之前瑞士再保险、慕尼黑再保险、科隆再保险、劳合社等外资著名再保险公司的在华分支机构已相继开业,原本表面上比较平静的国内再保险市场,竞争可能趋于激烈。
目前,大规模的并购导致全球再保险市场集中度较高,70%的寿险再保险和非寿险再保险市场分别由全球前10大再保险公司占据。
世界排名领先的大型再保险公司已经对中国再保险形成合围之势,失去政策保护伞的中再保险将不得不赤膊竞争。
-
新修订保险法取消“境内优先分保”规定
256人看过
-
"境内优先分保"取消保险三巨头有望从中受益
127人看过
-
分保国内优先并禁止代出单
475人看过
-
首套房贷款利率优惠拟取消中行率先实行
386人看过
-
商业再保险优先境内分保
196人看过
-
再保险法定分保终结保监会要求落实国内优先分保
69人看过
-
区分国内优先权于与国外优先权包括哪几个方面贵州在线咨询 2022-11-05区分国内优先权于与国外优先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优先权包含范围不同:国外申请人可就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在外国第一次申请后,又在中国以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权,享有优先权。 2、优先权享有主体不同:国外优先权由外国公民享有,国内优先权由本国公民享有。 3、权利来源不同:国外优先权来源于外国同中国签定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而国内优先权则是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赋予符合条件的申请
-
国外专利承认国内的优先权吗?国内和国外的优先权分别是什么?香港在线咨询 2023-04-09承认,国内优先权,又称为“本国优先权”,是指专利申请人就相同主题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12个月内,又向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的,可以享有优先权。在我国优先权制度中不包括外观设计专利。 国外优先权,又称“外国优先权”,其内容是:专利申请人就相同主题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12个月内,或者就相同主题的外观设计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
-
再保险的分出业务优先向中国境内的保险办理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23保险公司办理再保险分出业务的,除法律或者行政法规不允许向境外保险公司办理的以外,保险公司可以向我国境外的保险公司办理再保险分出业务。为了维护我国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切实维护保险公司的再保险利益,并加强对保险公司再保险业务的监督管理,有必要实行再保险分出业务优先向中国境内的保险公司办理的制度。按照本条的规定和《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第八十八条的规定,保险公司需要办理再保险分出业务的,应优先向中华人民共和
-
根据授予专利优先权原则国外专利申请优先权国内优先权区别?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7-11区分国内优先权于与国外优先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优先权包含范围不同:国外申请人可就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在外国第一次申请后,又在中国以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权,享有优先权。 (二)优先权享有主体不同:国外优先权由外国公民享有,国内优先权由本国公民享有。 (三)权利来源不同:国外优先权来源于外国同中国签定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而国内优先权则是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赋予符合条件
-
国内的专利优先权国家有多少?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8-14每个国家都有,专利优先权是指专利申请人就其发明创造第一次在某国提出专利申请后,在法定期限内,又在中国以相同主题的发明创造提出专利申请的,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其在后申请以第一次专利申请的日期作为其申请日,专利申请人依法享有的这种权利,就是优先权。专利优先权的目的在于,排除在其他国家抄袭此专利者,有抢先提出申请,取得注册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