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的过程中,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持续的,可以算工资。实际工资的多少要根据工作的天数和签订劳动合同中的约定决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申请仲裁的时效为劳动关系中止的一年以内。
一、劳动诉讼的追诉期是多久
劳动争议诉讼期限为一年。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是多少年?
一般情况下是仲裁时效是一年。在一定条件下,超出一年仍然可以申请仲裁,这类情形包括:劳动争议发生后一年之内,劳动者向用人单位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用人单位同意履行义务。
在这些情形下,一年时效期间发生中断,仲裁时效期间自劳动者主张权利、寻求救济、用人单位同意履行义务时起重新计算一年期间。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
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劳动者可随时提出仲裁申请。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
三、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如何计算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为一年。劳动者申请仲裁属于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
在劳动仲裁过程中,劳动争议先予执行可以吗?
468人看过
-
劳动争议是否可以工资结算了再申请
421人看过
-
劳动争议中最低工资标准
322人看过
-
发多少钱的工资才算劳动争议?
377人看过
-
劳动争议解决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33人看过
-
工亡赔偿算劳动争议吗
171人看过
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用人单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更多>
-
在劳动争议解决过程中,能否计算劳动者工资?辽宁在线咨询 2024-12-11在劳动者和公司发生劳动争议时,如果双方的劳动关系仍然有效,即劳动者仍在公司工作,那么公司必须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相应的工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条,如果在拖欠工资争议发生时,劳动者与公司之间的关系仍然存在,并且劳动者仍在公司工作,那么公司不得以劳动者申请仲裁超过六十日为由主张不再支付工资。但是,如果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劳动者已经收到了拒
-
劳动争议过程中是如何计算时效的?江西在线咨询 2023-10-11劳动争议的时效是一年,即《劳动法》第82条所划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指,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
-
工资补偿金可以用于劳动争议中的证据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1-11-19工资补偿金属劳动争议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下列劳动争议:(一)确认劳动关系的争议;(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的纠纷;(3)关于除名、辞退、辞职和辞职的争议;(4)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和劳动保护的争议;(五)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纠纷;(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
-
劳动过程中无工资证明的可以申请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22劳动纠纷适用的法律复杂,要看具体情况,为了更好的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建议直接委托律师处理,本人有十年办案经验,需要法律服务时请联系本人
-
劳动争议仲裁过程中遇到哪些情况时可以中止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处理山西在线咨询 2022-02-15根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第30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请示待批、工伤鉴定以及其他妨碍仲裁办案进行的客观情况,应视为仲裁时效中止,并需报仲裁委员会审查同意。仲裁时效中止不计入仲裁办案时效内。按照该规定,在劳动争议仲裁过程中遇有以下几种情况,仲裁时效可以中止: 1、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政策规定不明确,或者缺乏处理依据,需要请示上级有关部门并等待答复期间; 2、在处理案件过程中,需要进行工伤鉴定、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