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肇事逃逸一般情况下,公司要负责,即如果员工在上班时间肇事逃逸,公司就需要承担责任。员工肇事逃逸可以解除合同的,除非用人单位能够有弹性的处理事件就不会被开除。
一、员工肇事逃逸公司要负责嘛
员工肇事逃逸公司是否要负责是需要分情况的,如果员工因执行工作任务发生交通事故,并逃逸的,公司是需要承担责任的。
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追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条
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追偿。
二、员工肇事逃逸可以解除合同
员工肇事逃逸可以解除合同的,不过有的地区的规定有弹性,基本都是开除。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三、员工肇事逃逸认定的三个要件
员工肇事逃逸认定的三个要件包括:
1.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是为了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
2.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即先前行为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3.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并非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员工肇事逃逸公司可以开除吗
193人看过
-
司机肇事逃逸算肇事逃逸还是逃逸自首
440人看过
-
肇事逃逸,肇事逃逸责任认定书可以多久下
310人看过
-
雇佣司机肇事逃逸谁负责
70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同乘人员责任
53人看过
-
交通肇事员工逃逸单位承担责任
456人看过
-
单位遇到交通肇事逃逸员工需要负责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2-06-27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交通肇事逃逸用人单位需要负责。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故意制造事故的职工追偿。
-
肇事司机肇事逃逸逃逸是否要付全责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8-16交通肇事逃逸后事故认定在实践中比较复杂,通常有如下几种情况: 1、事故因当事人逃逸而无法确定当事人过错的,无论事故各方的实际责任如何,均推定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 2、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调查结果是双方均无过错,即意外事故,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 3、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调查结果是逃逸方有违法行为或驾驶有重大过错,他方没有过错,逃逸方负全责; 4、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调查结果是事故当
-
员工肇事逃逸是怎样的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031、工作中工人遇到交通肇事逃逸企业要承担赔偿责任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十四条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
肇事逃逸无人员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15交通肇事逃逸无人员伤亡,也应当进行行政处罚,根据肇事情形,依法处罚并且承担全部损失。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
-
撞人逃逸肇事逃逸谁负责赔偿?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18酒驾肇事逃逸的责任:(一)发生交通事故后逃匿的,承担事故的的全部责任。(二)事故导致一死二重伤,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1、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