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剥离前债务人已全部履行,但由于债权人失误转让的;
2.剥离前变现抵押物;
3.真债权假合同;
4.债权人已通过新贷还旧贷的方式变更合同,但转让操作失误;
5.法律上不能;
6.转让后银行又接受债务人清偿而产生的纠纷。
一、债权转让对外效力有哪些
债权转让对外效力有:
1、债权转让应通知债务人,否则对债务人无效;
2、债务人不得向转让人即原债权人履行债务;
3、债务人在合同转让过程中对原债权人的抗辩权不会因合同权利的转让而消除;
4、同一债权转让数人的,应当首先通知债务人转让或者在确定时间内首先接受的转让,效力优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当事人约定非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当事人约定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二、债权转让与债务转让有什么区别
债权转让与债务转让的区别是:
1.债权转让采用通知主义,而债务转让采用同意主义;
2.债权转让合同的当事人是债权人与受让人,债务人不是当事人;债务转让合同的当事人是债务人与新债务人,债权人不是当事人;
3.债权转让的债务人可以援用抗辩权和抵销权;而债务转让的新债务人只能援用抗辩权,不能援用抵销权。
三、企业破产清算产生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根据《企业破产法》规定,企业进行破产清算程序的法律后果有:
1.债务人自破产宣告之日起停止生产经营活动。为债权人利益确有必要继续生产经营的,须经人民法院许可。
2.破产企业从破产宣告之日起,即丧失对自己财产的管理权和处分权,其全部财产由清算组接管。债务人的银行账户只能由清算组使用。
3.破产企业未履行的合同,由清算组决定解除或者继续履行。
4.破产企业的财产在其他民事诉讼程序中被查封、扣押、冻结的,受理破产案件的人民法院应当立即通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人民法院予以解除,并向受理破产案件的人民法院办理移交手续。
5.企业被宣告破产后,人民法院应当指定必要的留守人员。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财会人员、财产保管人员必须留守。
6.破产企业在法院受理案件前6个月至破产宣告之日内,仍对个别债权人进行清偿的,债权人可以申请撤销。
-
虚假转让债权是什么意思,虚假债权转让表现形式是什么
442人看过
-
股权虚假转让的认定方法
371人看过
-
怎么认定股权虚假转让逃避债务
177人看过
-
如何认定股权虚假转让
84人看过
-
转让虚假债权后果
300人看过
-
虚假债权转让转让人逃避债务
347人看过
债权转让也叫债权让与,是指债权人通过协议将其享有的债权全部或者部分地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 债权转让是债的关系主体变更的一种形式,它是在不改变债的内容的情况下,通过协议将债的关系中的债权人进行变更。... 更多>
-
债权转让的情形有哪些债权不能转让的情形有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1-10一、下列情况不得转让债权: (一)根据合同性质债权不得转让的;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债权不得转让的;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 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
如何认定债权转让是虚假转让,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江西在线咨询 2023-09-11认定债权转让是虚假转让如下:订立真债权假合同、由于债权人失误转让但剥离前债务人已全部履行的、剥离前变现抵押物的、债权人已通过新贷还旧贷的方式变更合同但转让操作失误的、转让后银行又接受债务人清偿而产生纠纷的、法律上不能的。
-
债权不得转让的情形不得转让债权的条件贵州在线咨询 2021-11-10只有符合下列条件的债权才能转让,不符合下列条件的,不能转让。 1、合法有效的债权不得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债权的有效存在是债权转让的前提。 以无效债权转让他人,或者以已经消灭的债权转让他人,是转让的目标。这一限制性规定的意义在于防止受让人、国家和集体利益受到损害。 二、转让不得改变债权的主要内容。虽然债权作为法锁的概念已经消失,但债权转让只是主体上的化。如果债务的主要内容发生变化,就会出现新的合同关系
-
虚假债权转让能判几年湖北在线咨询 2023-04-02(1)因银行不良债权剥离纠纷,从资产公司购买债权的受让人不得直接起诉银行; (2)根据国务院分配额度划转的不良资产,受让人不得以债权虚假为由提出返还或赔偿的要求; (3)受让人要求按虚假债权的全部数额支付价款,或请求可得利益的,不予支持。 上述意见及处理原则与最高院的《答复》及认识是一致的,该意见也受到了大多数法律业界人士的认可。 2、以河南省高院为代表的处理方式 河南省高院的处理方式典型地体现在
-
虚假债权转让合同无效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15虚假债权转让无效。依据民法典的规定,签订合同时虚构债权转让金额的,该行为是无效的,虚假债权转让金额是属于欺诈的行为。如果对方因此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了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