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中的虚假罪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05 18:40:57 223 人看过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编造爆炸威胁、生物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构成本罪的要件如下:

一、主要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可以构成本罪。

二、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对象是社会秩序,包括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的工作、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等秩序,公共场所、交通秩序,以及人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

三、主观要件。主观上,本罪必须是故意的,即为了扰乱社会秩序,明知没有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威胁,而是编造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恐怖信息而传播。过失不能构成本罪。

四、客观要件。本罪客观上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必须有编造和传播之一的行为。所谓编造,就是没有根据。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其结果是产生虚假的信息,即不存在、不真实、与事实不符。

所谓传播,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传播和传播恐怖信息,让公众知道。如果只是在个别亲友之间讨论,没有广泛传播和宣传,则不能构成本罪。对于编造.传播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犯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怎么处罚?

犯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处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编造爆炸威胁、生物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

之一,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

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

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6日 18:5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责任能力相关文章
  •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已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判断自身是否构成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可以看是否满足下列条件:1、主体为一般主体;2、客观方面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3、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4、主观方面为故意。《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4-05-13
    135人看过
  • 怎样认定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一要看是否实施编造、故意传播虚假的恐怖信息的行为;二要看是否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虽有编造恐怖信息或者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的行为,但没有扰乱社会秩序,如编造了但没有传播出去;或只是在特定的亲戚朋友中谈论并未扩散的,或者虽然扰乱了社会秩序,但没有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也不能构成本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量刑标准1、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2、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
    2023-07-30
    396人看过
  • 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的影响
    1、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时,之所以将虚假的信息限于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和警情,这是因为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很容易引起社会恐慌或者公共安全危机,任何国家机关和公民都必须严肃和认真对待。2、根据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不管是编造虚假信息罪,还是传播虚假信息罪,主观上都必须是出于故意,行为人如果不是故意编造或者根本就不明知是虚假信息而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则不构成犯罪。3、同时,故意编造或者故意传播上述四类虚假信息还必须达到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程度,才能认定为犯罪。一、根据法律规定隐瞒疫情病情不报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隐瞒疫情病情不报要承担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是行政罚款和行政拘留,刑事责任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依法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1
    2023-06-25
    319人看过
  • 如何构成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
    构成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的规定是:主体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上是故意;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客观上表现为编造恐怖信息,或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一、朋友圈造谣要如何处理朋友圈造谣的可以报警处理,对于造谣者尚未构成犯罪的,会对其处以相应的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根据构成的罪名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是对他人进行造谣情节严重的会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如果是散布险情、疫情、警情的谣言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会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如果是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会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二、伪造虚假疫情判多少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
    2023-06-23
    298人看过
  •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具体构成要件?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具体包括以下构成要件:1、主体为一般主体;2、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3、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4、客观方面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会判多久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
    2023-07-28
    209人看过
  •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既遂判刑规定?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既遂判刑规定: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编造爆炸威胁、生物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一、妨碍交通秩序罪判几年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聚众堵塞交通或者破坏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聚众堵塞交通或者破坏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第二百九十
    2023-03-11
    372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刑事责任能力
    相关咨询
    • 故意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与的区别。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0-21
      故意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明知是虚假恐怖信息,仍故意编造或传播,企图引起社会秩序混乱的犯罪行为;而敲诈勒索罪是指依仗势力或抓住把柄进行恐吓,用威胁手段索取财物的犯罪行为。在以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的方式实施敲诈勒索犯罪的行为中,行为人实际上实施了两个行为,即先是编造了虚假的恐怖信息,再是以此作为要挟手段向被害单位强索公私财物,且该两个行为之间具有牵连性,即行为人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的目的就是为了强索公私
    • 刑法规定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什么是编造?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7-28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刑法第291条),是指编造爆炸威胁、生物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 诉讼中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如何量刑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8-28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和造假恐怖信息罪的区别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12
      二者之间的区别是: (1)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本罪的主观故意内容为明知编造、传播的是虚假恐怖信息而仍决意为之;后罪的主观故意内容却表现为明知是虚假的危险物质而决意投放。 (2)行为方式不同。前罪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故意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后罪的行为方式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 (3)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为虚假的恐怖信息。
    • 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律师收费明细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2-05
      计时收费:200-3000元/小时。不涉及财产的行政诉讼:3000-20000元/件;涉及财产的行政诉讼收费标准:在收取基础费用1000-8000元的基础上再按其争议标的额分段按比例累加计算收取:5万元以下:免加收;5万-10万(含10万元),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