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行为如何界定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9-10 19:30:14 133 人看过

诈骗罪是指利用虚假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本罪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诈骗罪是指利用虚假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本罪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如 何 判 断 一 个 人 是 否 构 成 诈 骗 罪 ?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手段,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基于错误认识而自愿处分其财产,从而使行为人取得财物的行为。判断一个人是否构成诈骗罪,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诈骗罪的根本目的就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因此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是一个必要条件。

2. 是否使用欺骗手段:诈骗罪是以欺骗手段为手段,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基于错误认识而自愿处分其财产,因此使用欺骗手段也是一个必要条件。

3. 是否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被害人是否因为行为人的欺骗行为而陷入错误认识,是诈骗罪的重要构成要件之一。

4. 被害人是否基于错误认识而自愿处分其财产:被害人是否基于错误认识而自愿处分其财产,也是诈骗罪的重要构成要件之一。

5. 行为人是否取得财物:诈骗罪是否成功,最终也要看行为人是否最终取得了财物。

如果一个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使用欺骗手段,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基于错误认识而自愿处分其财产,最终取得了财物,那么就构成诈骗罪。但是,如果行为人没有取得财物,或者被害人撤销了处分行为,那么就不构成诈骗罪。

总之,判断一个人是否构成诈骗罪,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行为人的目的、欺骗手段、被害人是否陷入错误认识、行为人是否取得财物等。只有同时满足以上几个条件,才能认定一个人构成诈骗罪。

诈骗罪是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行为,其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行为人需要同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和使用欺骗手段,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并自愿处分其财产,最终取得财物,才能构成诈骗罪。如果行为人没有取得财物或者被害人撤销了处分行为,就不构成诈骗罪。因此,判断一个人是否构成诈骗罪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行为人的目的、欺骗手段、被害人是否陷入错误认识、行为人是否取得财物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01日 07:0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购房合同欺诈行为如何界定
    商品房合同欺诈行为惩罚非常重,最高可以罚合同价款的二倍。因此对于商品房合同的欺诈行为认定尤为关键。欺诈在我国立法上没有明确概念,对欺诈的认定主要是根据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8条的规定来判断,一般合同欺诈的构成需要同时具备以下四个要件:1、主观上有欺诈的故意2、客观上有隐瞒真相、制造假象的欺诈行为3、这种欺诈行为使当事人陷入错误认识4、对方因错误认识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只有同时具备上述四个要件,才能构成欺诈。在房屋买卖过程中更多的是买受人与开发商之间建立合同关系,签订购房合同,那么购房合同中哪些行为构成欺诈呢?消费者在购买房屋尤其是期房时,基于商品房宣传广告上做出的承诺而购房,而实际上开发商主观上无意履行广告承诺或者客观上根本就没有能力履行承诺,这就构成虚假承诺,构成合同欺诈行为。在实践中认定开发商的广告是否成欺诈还应结合具体情况,即要看开发商是否明知承诺其实无法实现,又要看开发商是否有履行承
    2023-06-01
    119人看过
  • 如何界定贷款诈骗罪与贷款欺诈行为
    如何界定贷款诈骗罪与贷款欺骗行为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区别罪与非罪界限的重要标准。在认定诈骗贷款罪时,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贷款到期不能偿还,就以诈骗贷款罪论处。实际生活中、贷款不能按期偿还的情况时有发生,其原因也很复杂,如有的因为经营不善或者市场行情的变动,使营利计划无法实现不能按时偿还贷款。这种情况中,行为人虽然主观有过错,但其没有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故不能以本罪认定。有的是本人对自己的偿还能力估计过高,以致不能按时还贷,这种情形行为人主观上虽然具有过失,但其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不应以本罪论处。只有那些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欺骗的方法取得贷款的行为,才构成贷款诈骗罪。2、要把贷款诈骗与借贷纠纷区别开来。有些借贷人在获得贷款后长期拖欠不还,甚至在申请贷款时就有夸大履约能力、编造谎言等情节,而到期又未能偿还。这种借贷纠纷,十分容易与贷款诈骗相混淆,区分二者的界限应当把握以下四点:(1)
    2023-05-01
    320人看过
  • 如何划分欺诈与诈骗的行为界限
    欺诈与诈骗,虽然在客观表现相似。但在构有必要件上仍然存在明显的区别。(一)欺诈与诈骗行为人在主观方面的区别首先是,行为人在主观方面的区别:欺诈行为人主观目的是通过瞒、哄、诱导的方法,使受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做出对其不利而对欺诈行为人有利的行为。通过“履行义务”的合法形式,谋取非法利益,其实质是“不法获利”。象把保健品充作药品销售,把国产商品广告宣传为进口货等,显然是误导的方法与消费者进行不平等的、非自愿的交易。所以说:欺诈行为人是通过合法形式而获取不法利益的。主观故意是间接的。而诈骗行为则不同。行为人主观上根本未有担负义务的动机,只企图虚构事实迷惑受害人上当受骗,交出财物,非法占有。如:以为他人跑官、跑学、找工作为名骗取钱财,以假巨奖骗取他人钱物的。均是使用无中生有、空手套白狼的手段获得财物的。其主观故意是直接的,社会危害是严重的。(二)欺诈与诈骗行为人在客观方面的区别在客观方面,诈骗行为人
    2023-06-03
    175人看过
  • 如何认定欺诈行为
    欺诈人的欺诈故意欺诈故意是指行为人具有故意欺诈他人的意-思,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被欺诈人陷入错误认识,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欺诈人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指欺诈人语言、文字或活动有隐瞒事实而告知虚假情况的行为。即使被欺诈人陷于错误、加深错误或保持错误而虚构事实、变更事实或隐瞒事实的行为。欺诈行为可体现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方式。被欺诈人因欺诈而产生错误认识被欺诈人的错误非因自己疏忽大意之故,而是因欺诈人的欺诈所致。所谓错误,是指对合同内容及其他重要情况的认识缺陷。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是表意人将欲成立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于外部的行为。可见,意思表示是一种行为,是表意人将心理状态表示于外部的行为。它由三个要素构成,即效力意思、表示行为、表示意思。意思表示人欲使其表示内容引起法律上效力的内在意思要素,即效力意思;用以表达行为人内在意思的方式,即表示行为;通过表示行为表示
    2023-06-14
    104人看过
  • 如何认定欺诈行为?
    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间接故意可以认定为诈骗罪吗?持有间接故意,也可以认定为诈骗罪。诈骗罪在主观上为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犯诈骗罪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
    2023-07-12
    463人看过
  • 欺诈行为如何界定及追究法律责任
    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即算作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中的“数额较大”,但并未达到这个数值的同样有可能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即会受到行政处罚。涉嫌保险诈骗罪将负什么法律责任保险诈骗罪既遂,会被追究的刑事责任是: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至二十万元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巨大的,处五至十年有期徒刑,并处二至二十万元罚金;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至十万元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023-07-17
    53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购房合同欺诈行为如何界定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04
      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 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八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导致商品房
    •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界定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6-13
      依照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我国法律对于商品的经营者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对消费者采取欺诈性经营行为,所规定的民事责任是一种惩罚性赔偿责任。所谓“惩罚性赔偿责任”,它是指侵害人需要向受害人支付,超出受害人实际损失以外的赔偿
    • 如何认定欺诈行为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4-25
      构成欺诈行为一般必须具备的要件是:行为人主观上存在欺诈的故意。客观上行为人语言、文字或活动有隐瞒事实而告知虚假情况的行为。被欺诈人因欺诈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
    • 合同欺诈如何界定
      宁夏在线咨询 2022-11-14
      合同欺诈的界定:欺诈要求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比如陈述虚伪事实,或者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要求欺诈人实施了欺诈行为,并且被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 必须是欺诈人提供的虚假情况与合同内容有密切关系,被欺诈人因欺诈人提供的虚假情况对合同内容发生了错误认识,而做出意思表示。
    • 如何判定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23
      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 (1)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而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民事欺诈有民事内容的存在,即欺诈方通过商品交换,完成工作或提供劳务等经济劳动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而合同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