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府采购投标担保函要怎么样出具
政府采购投标担保函应当是写清楚具体担保的范围,担保的责任,还有就是担保的期限。
担保合同的生效要件包括:
1、担保合同的当事人缔约时须有相应的缔约能力;
2、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3、担保合同不违反强制性法律规范及社会公共利益;
4、履行约定的或法律规定的手续。
二、担保合同什么情况下是无效的
担保合同必须合法方才有效。
根据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下列担保合同无效:
(1)国家机关和以公益为目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违法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
(2)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即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同意,以公司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
《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挪用公司资金;
(二)将公司资金以其个人名义或者以其他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
(三)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同意,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公司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
(四)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与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
(五)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
(六)接受他人与公司交易的佣金归为己有;
(七)擅自披露公司秘密;
(八)违反对公司忠实义务的其他行为。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前款规定所得的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
(3)以法律、法规禁止流通的财产或者不可转让的财产设定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
2、下列情形的对外担保合同无效:
(1)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登记对外担保的。
(2)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登记,为境外机构向境内债权人提供担保的。
(3)为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外方投资部分的对外债务提供担保的。
(4)无权经营外汇担保业务的金融机构、无外汇收入的非金融性质的企业法人提供外汇担保的。
(5)主合同变更或者债权人将对外担保合同项下的权利转让,未经担保人同意和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担保人不再承担担保责任。
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如果是政府采购投标,那么在获得相关的中标服务或者是中标的通知书之后,就需要出具担保函,所以担保函的出去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提醒大家注意必须要通过书面的方式来出具担保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修正):第六章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和义务 第一百四十八条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n(一)挪用公司资金;\n(二)将公司资金以其个人名义或者以其他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n(三)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同意,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公司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n(四)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与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n(五)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n(六)接受他人与公司交易的佣金归为己有;\n(七)擅自披露公司秘密;\n(八)违反对公司忠实义务的其他行为。\n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前款规定所得的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
-
政府采购招标要交投标保证金吗
146人看过
-
政府采购投标人须知
154人看过
-
如何参加政府采购投标
401人看过
-
政府采购招投标6大技巧
84人看过
-
政府采购招投标金额限制
70人看过
-
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管理的条例
478人看过
-
-
政府采购担保函的格式是哪些样子的啊?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31如果你方与供应商因货物质量问题产生争议,你方还需同时提供部门出具的质量检测报告,或经诉讼(仲裁)程序裁决后的裁决书、调节书,本保证人即按照检测结果或裁决书、调解书决定是否承担保证责任。 2.我方收到你方的书面索赔通知书及相应证明材料,在工作日内进行核定后按照本保函的承诺承担保证责任。 四、保证责任的终止 1.保证期间届满你方未向我方书面主张保证责任的,自保证期间届满次日起,我方保证责任自动终止。保
-
-
政府采购中担保的具体含义广西在线咨询 2025-01-151. 政府采购担保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在政府采购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专业担保机构为采购商、代理机构和金融机构提供供应商担保,包括投标担保、履约担保和融资担保。 2. 政府采购信用担保作为一种有效的市场手段,有助于分散风险和增强信用。这种担保方式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成本,增加其参与政府采购的机会,同时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优化发展环境。
-
政府采购投诉山西在线咨询 2022-03-14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投诉政府非税收入执收、使用和监督管理中的违法行为。财政、价格、监察、审计等部门和人民银行以及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受理和调查有关举报、投诉,并及时予以答复、处理,并为举报、投诉者保密;认为举报、投诉的事项不属于本部门、本单位管辖的,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单位办理。